八一八廟號的含義


八一八廟號的含義

昨天咱們講到,中國古代稱呼皇帝的幾種稱號之間的區別

那麼,皇帝們的廟號分別有什麼含義呢?今天咱們就來八一八。

八一八廟號的含義

廟號來源於宗廟祭祀祖先的需要,解釋廟號必須牢記這一點。而且廟號不像諡號,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 很多時候其含義並不是非常明確的。

廟號起源於商朝,商朝非常重視祭祀,每一位君主死後就會給他造一座廟。但是這樣一來,宗廟就越建越多,那商朝的最高統治者就一天啥都別幹了,因為祖宗都祭祀不過來,這顯然是不行的。所以發明了制度叫“祧廟”,簡單點說,就是隔了七代的老祖宗就不單獨祭祀了,將其靈位遷祧到太廟裡統一祭祀,使宗廟保持一個穩定的總數。與此同時,有一些功勞格外出眾的君主,就會上廟號以示尊崇,永遠立廟祭祀而不毀去,所謂“百世不祧之廟”。商代總共有四個廟號:創基立業曰“太”(太祖湯、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盤庚、世宗且甲)、中興者曰“中”(中宗且乙)。

廟號分兩種,就是“什麼什麼祖”和“什麼什麼宗”,《孔子家語·廟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比如劉邦是漢太祖(高祖是誤記,把諡號“高皇帝”和廟號“太祖”合起來了),而漢武帝劉徹是漢世宗。一般情況下,王朝的創立者都是“祖”,別的大部分是“宗”,當然,極個別的非創業君主也有稱“祖”的,這就要功勞非常大了,基本配置是滅國之功。比如北周太祖宇文邕(滅北齊),明成祖朱棣(幾乎算是重新打了一遍江山,外加平定蒙古、安南的軍功),清聖祖玄燁(平三藩,收臺灣,征服噶爾丹),還有稱祖的基本就是創業之君追封的了,最典型的就是明懿祖朱四九了。

最早廟號是個很嚴肅的事情,只有德高望重的君主才能有廟號。嚴肅到什麼程度呢?遷都到殷盤庚對商朝幾乎有再造之功,都沒有廟號。漢景帝發展了文景之治,平定七國之亂,也沒混上個廟號。但是到了後世,就像美諡氾濫一樣,每個皇帝都有了廟號,廟號所具有的表彰功績的作用也消失了,嚴肅性比起諡號來打了很大折扣,諡號還有平諡和惡諡,廟號基本都是好詞兒了。

八一八廟號的含義

隨著廟號的泛濫,還誕生了一個潛規則,就是有的廟號雖然含義不錯,但是有個坑爹的皇上用過了,後世基本也就沒人再用了。

比如“中宗”,本來是表揚中興之功的,西漢宣帝劉詢、東晉司馬睿等等有中興之功的皇帝都是廟號中宗的,但是唐朝出了個“六位帝皇丸”李顯,後世中原王朝就沒人用了,不過大理國到時有個“中宗”名氣很大,叫段正淳(沒錯,就是《天龍八部》裡段譽的爹)。

八一八廟號的含義

​再比如“惠宗”本來也是個好詞兒,但是自從漢惠帝劉盈用過這個詞兒,後人就不太用了。後世用了這個詞兒的就兩位——元順帝妥歡帖木兒和明建文帝朱允炆,基本上可以算是朱元璋父子的黑色幽默了。

還有一個特例,世宗是個好詞兒,柔質慈民曰惠。但是自從但是唐代卻沒有世宗。這是因為唐代為了避太宗李世民的諱,所以把“世”改成了“代”,唐代宗其實本意是唐世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