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孩子的倾听在哪个层级


你对孩子的倾听在哪个层级

在这里,我想先提问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沟通的重点是说,还是听?

可能有些爸爸妈妈会回答是说,很多人会觉得听谁不会呀,长个耳朵就会听。其实,不是这样的。沟通的重点其实是听,如果你能够听懂了,听到对方的内心里去了,说也就能把握重点,一语中的了。有些人之所以一说话就讨人嫌,就是因为不听光说,没听明白就说,根本不知道别人在此时此刻的情绪状态,根本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各位可以回想一下,我们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人,其实他根本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站起来先是一通说,你在那里听着,心里特别别扭,觉得他根本没有get 到你,感觉非常讨厌。如果我们把沟通的重点放在说、放在说服别人上,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就像那个我们讨厌的人一样,我们也成了被孩子讨厌的人。

你对孩子的倾听在哪个层级

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讨厌我们,希望我们说的起作用。就需要先培养我们倾听的意识和能力。

那么什么是倾听呢?我们通过和听见对比的方式来解释倾听。听见是用耳朵接收声音的生理表现。倾听不仅仅是要用耳朵来听说话者的言辞,还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的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可见,倾听不但包含听见,还包含理解。

在这里,我把倾听分为四个层次。各位爸爸妈妈可以对照着看看,您对孩子的倾听在哪个层级?

你对孩子的倾听在哪个层级


第一个层次是生理的听——听而不闻。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你在和孩子说话,但是你看他没有任何反应,既没有“嗯,啊,”这种简单的反馈,也没有面部表情的变化,你的直觉是他走神了,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就是听而不闻的状态。大家想一想,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回到家,我们心里还惦记着单位的事情,手里拿着手机处理工作上的事,这个时候孩子和我们说话。我们表面上说知道了,但是心思还都在手头的事情上,没有对孩子的话有任何行动。这就是听而不闻。在我们和孩子说话时,当感受到孩子对我们的话听而不闻,我们会感觉很沮丧、很受挫或者很愤怒。其实,孩子和我们在一起,当我们对他的话听而不闻的时候,他同样也会感觉很沮丧或者很气愤。

第二个层次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听。

什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听呢?就是听的时候不是在理解他人,心思还是关注在自己身上。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听有如下几种表现:

第一、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就多听一些,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就少听,甚至不听。比如开会、听讲座,就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二、表面上是在听,其实内心里一直在思考接下来自己怎么说。比如,领导让每个人汇报工作进展,这时我们的注意力可能都不在听别人汇报什么,而是在思考接下来自己怎么汇报。

第三、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听的时候其实是在寻找对方的逻辑漏洞,以找到合适的机会反驳对方。在辩论赛中这种情况最为常见。有些人也把这种辩论赛搞到了家里。家庭发生一些生活琐事矛盾的时候,也以寻求别人的毛病、漏洞为出发点来听对方说。

第四、为了让别人认为自己是好人,而做出听的样子,其实心思在其他地方。‍

这些都属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听。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有以自我为中心倾听的情况。我们没有留给孩子足够表达自己的时间,经常是听到孩子说的与自己的期待不一致的时候就打断孩子。或者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去曲解孩子。有一次,一个上完我亲子沟通课的妈妈分享了一个案例。那天,她回到家问孩子放学回家是不是想一直玩游戏,孩子说当然不是。这让她很惊讶,因为在她的观察来看,孩子就是想一直玩游戏的。因为听了我的课,她就控制住自己给了孩子一个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原来孩子只是想先放松一会,孩子内心还是惦记着作业的。其实很多孩子都不像爸爸妈妈主观臆想的那样,只喜欢玩游戏,丝毫没有想着作业的事。孩子只是想有自己的时间放松,想通过游戏让自己在同伴中获得成就感,其实他们内心里是给写作业留有时间的。

第三个层次的倾听叫以对方为中心的倾听。

以对方为中心的倾听是心思全身心的在对方的身上,和对方有眼神的交流、不时的点头,能够抓住对方表达的关键意思和关键情感,能够对对方的内容做出比较准确的结论。在这个层次,倾听者能够全然地放下自己,用全部的身心去感受对方,不但理解对方表达的内容,还理解对方的情绪、感受和正向意图。让被倾听者一下子拥有找到知音的感觉。

这一层次倾听的不足在于,作为倾听者失去了自己,在这里没有自己的位置,没有自己的观点和需求。然而,在亲子沟通或者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作为倾听者,我们不但要理解对方,我们自己其实也是有诉求的。如果只满足对方,而压抑了自己的需求,这样的沟通不是长久之计。

这时,我们就走到了第四层次的倾听——3F倾听。这种倾听可以说到了倾听的最高层次。这种倾听方式不但能够理解对方,还能够充分地表达自我,让对方也理解自己,如果倾听过程中还涉及第三方,也可以让第三方的视角进行充分地表达。

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给大家展示3F倾听的沟通过程。

假设“您三年级的儿子帅帅今天忘了带语文作业到学校,老师给您发微信您才知道。这已经是这学期孩子第三次忘记带作业了。等孩子回到家,您准备怎么和孩子沟通?”

“你今天忘记带语文作业了,我想当你发现忘带作业的时候,你一定很担心老师批评你,也很后悔自己没检查一遍,其实你特别希望自己能够把作业带全。“通过这样一轮的沟通,孩子会感觉自己被理解了,情绪会被抚平很多。这是从孩子角度做的3F倾听。这就到达了倾听的第三层次,以他人为中心的倾听。

那么如何到达倾听的第四个层次呢?

当孩子情绪平静之后,就可以从妈妈角度再做一轮3F倾听,来表达妈妈的事实、感受和意图。“妈妈知道你忘带语文作业的时候,妈妈也很着急,妈妈希望你想一个办法让自己把作业带全。”通过妈妈对孩子未带作业这件事的感受和意图的描述,孩子也了解了妈妈的状态。也许开始孩子还会担心妈妈会不会骂自己,如果妈妈骂他,他要怎么办。当他知道妈妈其实很关心他,妈妈希望他能够把作业带全的时候,他也愿意想办法做到这一点。

我们还可以再从老师的角度做一轮3F倾听。“妈妈猜想,老师发现你没带作业的时候,老师可能挺生气的,因为你已经第三次没带作业了,老师肯定也特别希望你能想个办法把作业带全。”

经过这样的沟通之后,再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会比较容易促进问题的解决。经过这样三轮沟通,把整个事件涉及的相关人都带进来了,让孩子不但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对于孩子发展同理心,了解别人的需求和要求,也很有帮助。

各位爸爸妈妈,您对孩子的倾听在哪个层级呢?

你对孩子的倾听在哪个层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