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告老還鄉:為充“富翁”用馬拉了幾箱磚頭,乾隆大怒截住了他

“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這原本是一句諷刺自稱清流、實則貪官的奸佞之徒的話,然而古代封建社會,舉子秀才們受傳統儒家忠孝禮義禮法的影響,大多在入仕當官時想的都是造福一方百姓、當個好官,但官場複雜,人心貪婪,有的是被白花花的銀子迷失了初心,甘願淪為貪官;有的卻是掙扎不過官場上下包庇的黑暗,或被流放邊疆,或被罷免官職。

清官告老還鄉:為充“富翁”用馬拉了幾箱磚頭,乾隆大怒截住了他

然而在雍正年間,卻有著一位流芳千古、青書留名的好官,他就是孫嘉淦,字錫公,又字懿齋,號靜軒,山西興縣人,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諫而出名。對於他的敢於直諫,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話說清朝雍正年間,皇帝脾氣火爆、喜怒無常,眾大臣畏於雍正皇帝的威勢,許多事情都無人敢直面諫言,此時的孫嘉淦正在國子監任職,一次孫嘉淦給皇子上了個摺子,建議他應該“多親近一些自己其他的兄弟,停止納捐事項,西北地區也應該儘快鳴金收兵“,熟悉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康熙年間九王奪嫡何其慘烈,雍正自然對於他的這些兄弟們深惡痛絕,孫嘉淦的這道摺子可謂犯了龍鱗,雍正看到這道摺子後大怒,想要殺了孫嘉淦洩憤,旁邊一個大臣委婉的勸說:“孫嘉淦雖然狂妄,不過臣倒是有些佩服他的膽量”。雍正帝仔細想了想,覺得十分有道理,孫嘉淦敢做其他人不敢做的事,是個有本事的人,應當重用,於是不僅沒有殺他,反而提拔他做了國子監司業

清官告老還鄉:為充“富翁”用馬拉了幾箱磚頭,乾隆大怒截住了他

被提拔後的孫嘉淦兢兢業業,努力為朝廷辦事,越來越受到雍正帝的賞識,不斷升遷。甚至孫嘉淦的父親去世後,孫嘉淦辭官回家守喪,守喪的期限還未滿,雍正帝便將他召回京城辦事。

清官告老還鄉:為充“富翁”用馬拉了幾箱磚頭,乾隆大怒截住了他

不僅如此,孫嘉淦還愛民如子。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時,孫嘉淦任直隸總督任直隸總督,清朝為保證民眾口糧,頒佈法令禁止民間私自釀酒,百姓中因為此事獲罪之人眾多,孫嘉淦經過調查後發現,百姓釀酒是用高粱、豆皮等,並非小麥等糧食,於是上書朝廷,乾隆皇帝接受建議解除了釀酒禁令,百姓們也不僅脫罪反而有了條光明正大的謀生之路。

清官告老還鄉:為充“富翁”用馬拉了幾箱磚頭,乾隆大怒截住了他

這樣一個為人民謀福利的好官,由於為官清廉,在告老回鄉時家徒四壁、毫無財產,孫嘉淦擔心這樣兩袖空空的告老還鄉,不僅會讓鄉紳們恥笑,還會丟了清朝朝廷的顏面,於是連夜想了個辦法,他命人買了十幾口木箱,動手裝滿石頭,第二天,帶著這許多假輜重出發。然而,這一舉動讓從前官場的罪的人抓住了把柄,他們進言乾隆皇帝,說“孫嘉淦平常裝作清廉的樣子,實則也是一個黑心貪官。乾隆大怒”馬上派人在他的半路上檢查,然而明白了事情真相後,乾隆又敬佩又感動,於是讓沿途的官員將木箱裡的石頭全部換成了真金白銀,厚賞了孫嘉淦,讓其榮歸故里。

清官告老還鄉:為充“富翁”用馬拉了幾箱磚頭,乾隆大怒截住了他

這樣的一個好官,終是好人有好報,最後功德圓滿,朝廷封其諡號為“文定”,榮耀滿門,雍正帝評價他說:“朕自從繼位以來,敢於直言進諫者,只有孫嘉淦一人。”後世對他也推崇備至,《清史稿》評價道:“嘉淦諤諤,陳善閉邪,一朝推名疏。” 孫嘉淦為人正直,為官清廉,相比清朝的許多官員,實在是為官的典範。你是如何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