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瑞幸、做空與投資窄門

看到一句話“千萬不要去做空瑞幸這類不符合商業基本邏輯的公司”,認為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是其背後邏輯是有缺陷的。

為什麼輝山乳業、瑞幸咖啡這些公司最終暴雷和退市,本質上就是因為他不符合商業邏輯。我原本非常看空瑞幸,是基於我對瑞幸門店的大量的觀察和商業常識判斷,但是後來出了季報門店淨盈利,我就開始看不懂這類公司,但也不敢貿然依據所謂的“不符合商業常識”去做空他。

後來朋友和我說,渾水的報告是瑞幸內部的人自己提交的,疊加3月30日瑞幸被大量的資金建立空頭倉位,2號發佈內部調查結果。我很難不懷疑瑞幸內部是不是一定的權利鬥爭,大股東依靠資本市場是否在玩什麼騷操作。

不符合商業常識騙局很難走遠,不符合資本市場運作原理的股票也難以長久健康上漲,這兩條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但歸根到底在於時間成本和背後運作人員的“任性”。

比如瑞幸,若不是有人開始調查其業務造價,這個造價因為跨國的壁壘還能夠持續多久呢?也許還會漲到100或者200?如果不是康美、康得新實在撐不住了,才會暴雷,不然之前都以為是明星股票。如果不是麥道夫的兒子揭發其詐騙案,誰知道這個明星人物還可以支撐多久呢?

麥道夫的把戲非常高明,高於市場平均水平,但又不離譜有實現的可能,外行一看非常厲害,內行一看有點奇怪,但也不排除有人可以實現。但恰恰麥道夫又是頂尖的玩家。這才是真正高明的騙局,拙劣的騙局是一看看起來就很不合理,只能騙騙業餘的玩家。

回到市場邏輯上,好的股票上漲是不斷地場外投資者認同投資價值然後不斷買入,大戶、機構、個人投資者等等,但是壞的股票其實是靠莊家在不斷炒作。比如$中潛股份(SZ300526)$ 絕對的前期莊股,後期遊資介入接力。

這類股票市場邏輯及其複雜,雖然成本可以測算,但根本無法判斷莊家什麼時候開始出貨,也無法判斷是否可以引起市場的關注然後繼續走高。選擇了一個邏輯上和現實走勢都沒有絕對因果關係的股票,其實對於投資人長期成長是不利的。

忘記說了,其實買這類股票的人,其本質對自己定位不是投資人,而是交易員,或者是投機客。

好的投資倉位,就如同茅臺,時間是他的朋友,趨勢會不斷加強最終價值呈現。而不好的倉位,比如做空,無論如何時間就是成本,還更加要考慮到被做空方的博弈性掙扎和反彈,做空浮虧百分之20,止損還是不止損呢?

對個人投資者,做多虧損百分之20,大不了老子裝死,回家陪老婆孩子出去玩了,邏輯沒錯,早晚會漲回來。

做空最大的風險其實除了時間和博弈性,在於沒有複利。

做空如交易,就只是一個deal,好的機會都是一個一個找出來,而不是如同成長股與週期股都是自己冒出來的。做多可以不斷上漲享受複利,比如漲了100%,又百分之100%,對於原本倉位就是百分之400%;但是做空跌了50%,再度跌50%,背後只有75%的收益。你的資金池和倉位是遞減的,槓桿隨著股票下跌是不斷衰減的。

當然我很佩服以做空為策略的很多投資人,但是他們其實選擇了一個堪比奧數的超高難度係數的動作,但在我看來收益不高。也就是投資策略的“性價比”和“賠率”不高。如果策略超高難度,回報係數也是非常巨大,我可能也會根據自己的能力圈去選擇。

投資的入門,本質上是一個窄門,而不是寬門。不能把什麼策略都往裡裝,梁師也曾說“交易策略不要飄逸,否則會兩頭打臉”,這背後蘊含的價值觀是,不要“首鼠兩端”,不要“見風使舵”,更加不要“反覆無常”,要“表裡如一”,要“倔強如牛”,要“知行合一”,更加要“至善至純”。

如果你關注做多的策略,也在關注做空的策略,一個股票你做完了上漲,是不是又會考慮做空的機會?但恰恰是高估還會更加高估。做空和做多背後的思維方式其實是不同的,一個尋找弱點與謊言,一個尋找希望與優點,這種兩套思維方式截然不同又互為資本市場的正反面,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怎麼可能能夠完美切換呢?

如果要選擇了投資道路,那句是選擇了寬門,然後逐步往裡走,劃定自己的窄門,當然可以是多個窄門。

資本市場上,沒有符合市場運行規律的堅定價值觀是無法走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