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小孩都是被罵出來的,家長要善用“標籤”,警惕“習得性愚蠢”

毛毛上幼兒園了,回家後,媽媽問毛毛都學了什麼了,毛毛竟然說忘記了。第二天,媽媽從其他家長那裡得知,原來是學了幾個生字。媽媽就讓毛毛寫一下,毛毛磨蹭了半天,也沒有寫全,氣得媽媽將筆扔了,罵了毛毛句“你怎麼那麼笨?”奶奶帶著小寶到小區遛彎,遇到鄰居奶奶讓小寶叫人,小寶有些扭捏,奶奶覺得丟了臉,解嘲道:“我這小孫子,天生就是膽小、怕生!”

笨小孩都是被罵出來的,家長要善用“標籤”,警惕“習得性愚蠢”

“笨蛋”“膽小”這些詞彙,總是能夠從某些家長的嘴裡脫口而出,或許家長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但話說出來之後,會對孩子形成內心的壓力,且具有某種暗示效應,孩子被圈在了家長設定好的圈子中不敢出去,越來越缺乏自信,做事情更加畏首畏尾,即便是會的生字,也不敢說出來了。

心理學家將家長的這種行為稱之為“貼標籤”,在家長給孩子貼完標籤之後,一旦孩子有了吻合這種標籤的行為,家長可能還會強化一下,來印證家長對孩子的判斷是“正確”的。殊不知,這種惡性循環好像是給孩子施了一個“魔咒”似的,讓孩子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所以說,這種“標籤效應”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對孩子的影響,家長們可不容小覷。

一、“標籤效應”是把雙刃劍,對孩子的影響不能掉以輕心

1、標籤不僅僅是一句評價

一旦孩子被貼上標籤,就好似被限制在一個有邊界的“籠子”中,無形中告訴了孩子能達到的寬度和高度,孩子也會因此而放棄前進的念頭,產生自己沒有能力的心理暗示,將成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但標籤也是可以區分正反的,家長若是利用得當,也是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笨小孩都是被罵出來的,家長要善用“標籤”,警惕“習得性愚蠢”

2、正面標籤可以激發孩子的成功慾望

在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只要接觸到了正能量的刺激,比如,家長會根據孩子的表現而肯定孩子,讓孩子認為是學習的“料”,是懂禮貌的好孩子,並且能夠認識不足且不斷前進,這樣的積極暗示會給孩子以更多的道德感和責任感,激發孩子成功的慾望,讓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追求更高品質的人生。

3、負面標籤容易使孩子變得自卑

可悲的是,許多家長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諸多優點,在家長們眼中,總是自家孩子缺點一大堆,家長不一一指出來就感覺對不起孩子似的,家長一著急,就容易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次數多了,家長的話如烙印般刻在了孩子的心中,孩子就會在家長的話語陰影下逐漸適應,變得不再自信。

笨小孩都是被罵出來的,家長要善用“標籤”,警惕“習得性愚蠢”

美國一名教育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某些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暫時的能力不足,且容易喪失信心,造成“越學越笨”的假象,定義為“習得性愚蠢”。其實,這並不能表明孩子一定很笨,只是一種心理上的誤會,家長從孩子的一點不足就輕易下了判斷,有以偏概全的概念。

二、負面標籤會讓孩子受“習得性愚蠢”影響

1、家長不當的評價和比較

在家長的人眼中,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是最好的,學習好,懂禮貌,會畫畫,能跳舞,十八般武藝是樣樣精通。輪到自己孩子時,這也不是,那也不好,計算題算不對數,打乒乓球動作不協調,家長不由得會拿別人的孩子長處和自己孩子的短處進行對比,讓孩子內心中處於“負面標籤”的碾壓之下。

笨小孩都是被罵出來的,家長要善用“標籤”,警惕“習得性愚蠢”

2、家長過早地透支了孩子的學習熱情

孩子的智力能力是循序漸進,逐漸發展的,家長一定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孩子還不能理解和接受的知識。比如,家長會提前讓孩子背乘法口訣,去學珠心算,而這些知識點可能是孩子還無法理解的,因而會產生懈怠感,等到了適合孩子學習的年齡,家長才發現,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已經消失殆盡。

3、家長給孩子太多的負面評價

這一點在前文中已經有所談及,家長會不由自主地給孩子的不足貼上標籤,僅僅是因為孩子某次的行為沒有達到家長的期望,家長也不去想一想,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若是孩子不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和潛力,會在負面標籤的壓迫下開始懷疑自我。

笨小孩都是被罵出來的,家長要善用“標籤”,警惕“習得性愚蠢”

其實,天底下沒有天生的笨小孩,只有教育不當的家長。若家長的眼界較為寬廣,能夠想得更加遠一些,並且能夠採取更恰當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的可塑性還是非常強的。當家長給孩子貼上“正面標籤”時,並且有目的不斷地進行強化,孩子才能變得更加優秀。

三、給孩子貼上“正面標籤”,孩子才會更優秀

1、理解孩子的失敗並鼓勵其繼續

哪裡有一生下來什麼都會的孩子?孩子就是在不斷嘗試,不斷失敗中成長的,家長若是見不到孩子的一丁點兒失敗,孩子不會做題了,就說孩子笨,孩子在外面吃虧了,就說孩子傻,這樣的家長簡直就是將孩子往火坑裡推。當孩子面臨失敗時,家長要靜下心來,接納並理解孩子的不足,並且鼓勵、引導孩子重拾信心,與孩子一道繼續前行。

笨小孩都是被罵出來的,家長要善用“標籤”,警惕“習得性愚蠢”

2、多注重過程,對輸贏保持平常心

毋庸置疑,孩子的能力是區分大小的。許多情況下,孩子盡力了,儘管結果不是很好,比如,孩子辛苦了一學期,期末成績不如意。雖然面對這個結果家長心中也不好受,將孩子劈頭蓋臉地罵一頓,再給孩子按一個不好好學習的標籤,那孩子還能保持學習的信心嗎?家長不妨發現孩子的努力勁頭,並且引導孩子對輸贏保持平常心,意外之花還是會悄悄盛開的。

3、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正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其身上的閃光點才不一樣,家長不妨拿自己孩子的長處和別家孩子的短處比較下,對孩子會不會是一個激勵?當然,家長也是要把握一個度,不能過了,過了還容易致使孩子產生驕傲的苗頭,家長可以發現孩子的優點,並且鼓勵孩子發揚優點,給孩子建立起更足的自信心。

笨小孩都是被罵出來的,家長要善用“標籤”,警惕“習得性愚蠢”

舊的教育觀念會認為孩子是罵出來的,孩子需要不斷地刺激。而新型的教育理念則要關注孩子的內心均衡發展,不輕易給孩子下定義、貼標籤,同時,家長也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與孩子共同成長,不斷使用正面標籤,警惕“習得性愚蠢”,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家長,您會給孩子貼標籤嗎?是正面的標籤還是負面的呢?您會對孩子不吝表揚和鼓勵嗎?歡迎您留下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長補短,一起進步。

我是逗兒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