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中的女性形象:那些“宮廷之中”和“英雄身後”的女人

早在夏商時期,帝王便實施“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如商王武丁的妻妾有數十人之多;而西周實行“媵婚”制度,有“天子一娶十二女”、“諸侯一娶九女”之說。

戰國時代,禮壞樂崩,諸侯蒐羅女子如同蒐羅珠寶。這些美女有的是進獻而來的,如李園獻妹;有的是從內地徵選而來的;有些是在征服過程中,隨著珍寶、財物一起擄掠而來的;甚至還有用巨金買來的美女。

《戰國策》中有一則故事,彰顯了當時女性的地位。

韓國想要親近秦國,想來想去,除了送黃金之外,別無它法。為了籌足大量黃金,韓國只好賣美人。

美人很貴,一般諸侯也買不起,最後由秦國出價三千金買去,韓國再以賺來的這三千金,去侍奉秦國。

《戰國策》中屬於女性的篇幅不多,卻也以生動的語言,從側面塑造了一些女性形象。有的精心雕琢,而躍然於紙上;有的簡筆略過,而精髓在其中。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那些“宮廷之中”和“英雄身後”的女人。

宮廷之中的女人

戰國時代,宮廷中如此多的后妃嬪嬙,常恐秋節至,色衰而愛弛。唯有爭得後位,在愛弛之後,仍能享有富貴。

爭後位最好的辦法,就是生男孩,讓他立為太子。《戰國策》中最“幸運”的女子便是李園的妹妹。

《戰國策》中的女性形象:那些“宮廷之中”和“英雄身後”的女人

春申君劇照

楚王無子,春申君替他想了很多辦法,送了很多女人,但楚王一直未能如願——她們都生不出兒子。李園把妹妹獻給春申君,等她懷孕之後,再由春申君獻給楚王,順利生下“皇嗣”,李園的妹妹也順利當上王后。

如果“母憑子貴”的方法行不通,那可得耍耍心機、弄弄手段。

中山是個小國,國中有兩個美人:陰姬與江姬。她們爭著被立為後。中山的相國司馬憙想從兩人中扶植一個為後,建立自己的勢力。

陰姬素來忌恨司馬憙。然而,在司馬憙看來,如果幫助江姬,江姬固然會感謝,但不如幫助自己的敵人陰姬,因為陰姬的感激會更大。

因此,司馬憙先放出風聲要陰姬的父親來拜託他,目的當然是“施恩望報”;他再借出使趙國的機會,吹噓陰姬的美貌,聽得趙王動心不已,請司馬憙代向中山君討陰姬。

司馬憙回國後對中山君說:“趙,強國也……王如不與,即社稷危矣;與之,即為諸侯笑。”造成“給”或“不給”皆難的局面。

司馬憙再獻策:如果立陰姬為後,就沒有“給”或“不給”的問題了,因為趙王不能向中山國討王后。陰姬因此被立為後。

敵人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結盟,他們皆非善類。被“有心機”的人幫助當上王后,勢必也得配合著做些“有心機”的事吧!《戰國策》中的陰姬,便是這樣一種形象。

《戰國策》中的女性形象:那些“宮廷之中”和“英雄身後”的女人

鄭袖劇照

如果你看到這裡,還感覺不出內宮爭鬥之險,那麼,來看看楚國的鄭袖,她才是真正的蛇蠍。

鄭袖是楚懷王寵幸的夫人。張儀到了楚國之後,楚懷王拘留了他,並打算殺他。靳尚為救張儀而利用鄭袖好嫉妒、怕失寵的心理,編造了一個謊言,說秦王為了讓楚王釋放張儀,準備讓他美麗的女兒嫁來給楚王,另外還陪嫁宮中佳麗、上庸六縣。

這麼一唬,嚇得鄭袖立刻去央求楚王放了張儀。

張儀在楚國非常狼狽,身上的財物都耗費殆盡了。他一拍腦袋,想到一個張羅錢財的好方法——利用楚王好色,寵妃怕失寵的心理,兩邊獲利。

張儀假意去向楚王告別,說要去三晉,並吹噓那兒的女子“粉白墨黑,立於衢閭,非知而見之者,以為神。”於是楚王就送給張儀不少珍珠美玉,請他代為蒐羅美女。

楚國宮內的美人南後及鄭袖聽了很擔心,送給張儀黃金共一千五百金。於是,到了臨行當天,張儀請楚王賜他酒,並藉口召來南後及鄭袖一同飲酒,張儀假裝大吃一驚說:“儀行天下遍矣,未嘗見人如此其美也。而儀言得美人,是欺王也。”

《戰國策》中的女性形象:那些“宮廷之中”和“英雄身後”的女人

張儀劇照

從這件事,我們可看出張儀的奸巧。他不用做任何事,只耗費點唇舌,便從兩方得到莫大的好處,這也是戰國策士普遍為人所詬之處。

另外,亦可見,南後及鄭袖雖極美,也擔心再有美人入宮,因為君王將喜新而厭舊。

在《戰國策》中,張儀貪巧弄詐的形象自然生動,而南後、鄭袖等美人害怕秋扇見捐的形象亦鮮明。

這些後宮嬪妃,得隨時留意外在環境的變化。然而,如同“花兒開了會謝”一般,事情總會變,人的關係、情感也會變。

關於鄭袖,另有一文,可見宮廷內鬥的殘酷。

魏哀王送給楚懷王一個美人,楚王非常喜歡她,這不免使鄭袖心生隱憂。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鄭袖假意親近這個美人,“衣服玩好,擇其所喜而為之;宮室臥具,擇其所善而為之。愛之甚於王。”

鄭袖的第一步,就是“愛之甚於王”。她營造出一個雍容大度的智慧美女假象,騙過了以昏庸著稱的楚懷王,楚懷王竟然還稱美其忠君,所作所為皆出於一片純忠、純愛;她也迷惑了新來的魏美人,讓美人對她推心置腹,毫不設防。

鄭袖的第二步,是“劓美人鼻”。當她取得雙方的信任之後,便稍加挑撥,先跟美人說:“王雖然喜歡你,但不喜歡你的鼻子,所以當你每次見到君王時,記得要把鼻子掩住。”

《戰國策》中的女性形象:那些“宮廷之中”和“英雄身後”的女人

楚懷王劇照

楚懷王對美人的舉動感到納悶,問鄭袖;鄭袖先扭捏作態,欲言又止,更刺激楚王想知道真相的心理;鄭袖再騙他說魏美人“其似惡聞君王之臭也。”氣得楚懷王立刻下令割去美人的鼻子。

《戰國策》中這“似”字,寓意飽滿,用的絕妙。鄭袖在“若有似無”間除去了自己的心頭大患。

一個醋意十足、頭腦簡單的女子,變成陰險、狡詐、工於心計的蛇蠍美人,鄭袖的形象轉變,令人印象深刻。

對比起來,那位單純的魏美人,著實令人心疼;但換個角度想,鄭袖時時生活在隨時可能失寵的恐懼中,也實在可憐。

可見,古代宮廷中的內鬥雖不如戰爭聲勢壯大,但以“殘酷”而言,兩者並無不同。

英雄身後的女人

相對於那些宮中女子,聶政的姐姐,則展現了更勝於男子的勇氣。

戰國刺客聶政為報答嚴遂的知遇之恩,刺殺郭傀失敗後,為了不連累他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腸,遂以死。”

聶政不愧是鐵錚錚的漢子,而他的姐姐也不遑多讓。她不怕自己被剁成肉醬,從家鄉來到韓國認屍,她說:“夫愛身不揚弟之名,吾不忍也。”她為了讓弟弟顯身揚名,報上了弟弟的姓名之後,自殺在弟弟的身旁。

《戰國策》中的女性形象:那些“宮廷之中”和“英雄身後”的女人

聶政畫像

這女子身上,也顯現出一種“俠”的形象。弟弟既然可以為了不連累姐姐而作出犧牲,姐姐也不能為了保全自己而讓弟弟暴屍街頭;弟弟無畏無懼地死去,姐姐又怎能苟活?

聶政的姐姐散發出勇敢、剛烈的性格,讓人感嘆巾幗不讓鬚眉。因而《列女傳》有言:“非獨聶政之勇,乃其姐者,烈女也!”

這種重情重義的價值觀,在戰國功利的思潮中,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蘇秦就沒有像聶政姐姐這樣的親人。《戰國策》中有一小段短文,寫蘇秦第一次遊說秦惠王不成,窮困潦倒回到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蘇秦的妻嫂、父母在文章中呈現的是勢利的形象,但真的是如此嗎?

父母見到自己的孩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愧色”,居然不是心疼,而是瞧不起,親子之情何在?

從《戰國策》整篇的文意來看,這篇“大作”的目的,是磨礱砥礪天下熙來攘往的策士,使其堅定“志氣”;主旨是唯有富貴顯名,方能獲得世人敬重,即使是親人也是如此。

蘇秦的妻嫂、父母,是《戰國策》刻意塑造出來的,以作為蘇秦發達前後的對照,這當中傳達的,其實是作者的價值觀。

《戰國策》中的女性形象:那些“宮廷之中”和“英雄身後”的女人

蘇秦劇照

結語

《戰國策》是一本實用性質的書,書中功利色彩濃厚,女性在書中出現的比重,甚至還不如寓言故事。因為作者著重點的關係,對女性人物的外貌及神態極少鋪排。

例如魏哀王送給楚王的美人,只說“楚王悅之”,此女究竟有多美?我們不知道。但是,既然楚王喜歡,那肯定是美的。鄭袖的美貌如何?作者沒有描述,我們也不曉得。

《戰國策》中唯一有描述的女子,是陰姬。

司馬憙在趙王面前形容陰姬的美,為的是要誘趙王向中山君討陰姬,只說她“容貌顏色固已過絕人矣,若乃其眉目準頞權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後,非諸侯之姬也。”

作者提到她的五官臉型,是帝王之後的相貌,但這仍舊很抽象。然作者前已發出一句讚語:“不知者特以為神”,形容陰姬之美超凡脫俗,因而抽象的描寫,更能為讀者平添想像。

畢竟,《戰國策》這本著作,是以教人遊說為主,作者十分強調智慧和計謀的重要作用,人物的外表並非是其所要表現的重點。

不過,哪怕《戰國策》對人物外貌採取淡化的處理,我們仍能從文章細部勾勒出的那些女子形象,想象出她們的精神和風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