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洛麗塔》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淪喪

引言:《洛麗塔》是美國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所寫。

作者簡介: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899-1977),美國著名小說家和文體家。納博科夫出生於聖彼得堡,布什維克革命期間全家於1919年流亡到德國,曾在劍橋三一學院攻讀法文和俄文便開始了他的柏林和巴黎18年的文學之旅。

小說《洛麗塔》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淪喪

主要內容本:文主要講述了一位中年男子亨伯特曾在幼年時期與自己的初戀女友安娜貝發生了一段戀情關係,最後初戀女友因傷寒而夭折,於是亨伯特便患上了戀童癖,在自己偶然機緣下結識了自己的女房客,因迷戀上女房客的女兒(洛麗塔)無奈之下只好與女房客結婚,洛麗塔長大以後開始討厭這種生活便和年紀相當的男孩子交往,因拒絕男友要她和其他男孩子拍色情影片的要求最終被趕來出來,因懷孕於是亨伯特便槍殺了他(洛麗塔的男友),故事的結局以亨伯特血栓病死於獄中,而年僅17歲的洛麗塔因難產死於1950年的聖誕節。

1955年9月15日,納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麗塔》由巴黎奧林匹亞出版並引發爭議。那麼這究竟是因為什麼納博科夫會寫出如此具有爭議性的小說呢?我想無非是因為以下幾點。

小說《洛麗塔》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淪喪

一、生活歷程

納博科夫其實和主人公亨伯特的情感經歷一樣,這一相似之處都表現在童年時期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納博科夫失去了自己的家園流浪他鄉成為了無根之人,而主人公也是幼年期失去了自己的初戀戀人,而這種損失都給他們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心裡創傷和無法克服的精神障礙,好比後來的生活雖然亨伯特得到了洛麗塔,但從故事戲劇性開頭就可以看到並不會有好的結局。

二、現實批判

在《洛麗塔》中其實納博科夫也參雜對美國批判的感情毫不誇張的說納博科夫厭煩自己的這種生活狀態,納博科夫運用充分的寫作技巧為亨伯特進行辯護以博取大家的同情,在文章中洛麗塔其實也體現出美國小女孩的日常,無論是從性方面還是其他方面都表現的淋漓盡致,其實洛麗塔知道亨伯特想對她做什麼,但亨伯特的表現比她都要矜持。

小說《洛麗塔》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淪喪


好比洛麗塔說過的那就話“我很節儉,思想和行為都很骯髒。”充分的體現出美國教育思想的敗落,

諷嘲的是美國人曾經引以為豪的實用主義教育方式,其實也包括了作者對美國的絕望和嘲諷。

三、慾望悲劇

對安娜貝爾的永恆記憶使得亨伯特長期處於對性感少女畸形追求的夢幻中,洛麗塔的出現,使這一畸形追求找到了承載的實體。不難看出這便是悲劇的開始,可能故事的一切都要歸結於亨伯特與洛麗塔相見的場景,是悲劇的開始也是故事的結束。

通過亨伯特槍殺他(洛麗塔的男友)以及觸犯法律底線他的悲劇來源一切歸根於——慾望。

小說《洛麗塔》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淪喪

結語:我個人覺得這並不是人性的泯滅也不是道德的淪喪,其實這從一開始就是徹頭徹尾的悲劇,他的悲劇性既不是得到也不是失去而是慾望實現了,愚蠢卻在升級,因為洛麗塔的出現身使亨伯特失去了真實感和判斷力也是喻指迷失於慾望所導致的愚蠢而催生的毀滅悲劇,此作品《洛麗塔》的問世很好的批判了美國個人主義形式表達了作者對美國的失望與憎恨。

因此,與其說《洛麗塔》是一篇色情小說,還不如說是一部批判之書,一部憐憫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