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洛麗塔》是一本最有趣,最哀傷的書

《洛麗塔》是一本最有趣,最哀傷的書

1.

《洛麗塔》(Lolita),是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書,敘述了他對於繼女洛麗塔狂熱的追逐和幻想。因為內容涉及驚世駭俗的戀童情節,小說於1955年完成後,最初未獲準在美國發行,首次在歐洲由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1958年終於出版了美國版後,作品一路躥升到《紐約時報》暢銷書單的第一位。1998年,美國蘭登書屋“當代文庫”編輯部舉行二十世紀百部英文小說和百部英文非小說推選,納博科夫的《洛麗塔》排在第四名。這本小說兩次被搬上電影熒幕,由當時著名演員主演,獲得了包括第3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在內的數個重量級獎項。

作者納博科夫是一個相當具有語言天賦和對自然界充滿好奇的人。他年輕時候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主修動物學,並學習了多個小語種。他自從去到美國之後,才開始英文寫作。在此期間,他一直在博物館工作和從事俄文文學講座。他本人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不應按照機械的原則將作家套進具體的的模子,也反對作家過分依賴現成的文學傳統或格式。他總在追求藝術創新,捍衛藝術的純潔性。他相信,

“使一部小說流傳不衰的,不是它的社會影響,而是它的藝術價值”。所有這些他對藝術的主張和對生活細節的捕捉,都在《洛麗塔》這本意向廣闊語言繁麗的書中有著具體體現。

2.

主人公亨伯特顯然是一個非常敏感而不安的人,文章隨處可見對於環境氛圍和周遭事件的綿長的描述,能夠瞬間將人帶入亨伯特的精神世界。而且他身處當時的中產階級,從小接受良好教育,後來又繼承了一小筆遺產,他對周圍的感官和描述中總是帶著調侃詼諧口吻,不失風雅然沒有傷害性。

當時著名的文學評論家為它寫的簡介所說:“這本書在永遠可以想見的遠處發生的光亮,是一種極友好的感情;這本書越是符合預先的構想的特徵與色彩,它的光亮就越充足,越柔和。自從一九五五年春看了書的清樣以後,我沒有再讀過《洛麗塔》,然而,這本書給了我愉快的感覺,因為它就在屋子裡悄悄的陪伴著我,彷彿一個夏日,你知道霧靄散去,它就是一派明媚。

而明媚的夏日永遠是亨伯特心裡關於愛情的夢魘。他14歲那年心愛的女孩子的逝去成為他記憶中的不可觸碰不可再得的美好,帶著一種聖潔而迷離的幻夢般的情緒。

像是生命關於愛的第一次縫隙,當他看到房東太太的女兒洛麗塔後,沉睡了24年的夢魘彷彿再次被命運之手開啟。書中這樣描述道:“我發現要恰如其分的表現那一剎那的那種戰慄,那種動了感情發現的碰撞,真是最為困難。但我靈魂的真空把她閃光的美麗每一處細節都吸在眼裡,又把他和我死去的心愛人一一對比。當然片刻之後,她,這個新人兒,這個洛麗塔,我的洛麗塔,便要徹底遮蔽她天體的原色”。而12歲的洛麗塔顯然也對他的到來充滿好奇和溫情,開始和他玩一些只有他倆知道的小小親密遊戲。

《洛麗塔》是一本最有趣,最哀傷的書

平衡的打破是在洛麗塔的母親向亨伯特裝腔作勢的示愛之後,亨伯特幾乎沒有思索就答應了和她結婚的要求。他正式成為洛麗塔的繼父,即使他每天滿腦子想的都是洛麗塔象牙般的肌膚和她充滿挑逗意味的小動作。而命運再次顯示它的黑洞,洛麗塔的母親發現了亨伯特的日記後,她怒氣衝衝的穿過街道,到對面的郵筒寄信的時候,被疾馳的汽車撞倒,當場身亡。做了不到兩個月洛麗塔繼父的亨伯特去到暑假營地和洛麗塔匯合,懷著隱秘的成為她情人的想法,開始了他們為期一年的美國之旅。

他們的這一次旅行是一次對於大自然,以及他們自身情感邊界的探索。洛麗塔用她孩子氣的愚蠢和精力旺盛,幾乎完全操縱了亨伯特的心神,兩人對於未來的發展沒有做出任何準備。亨伯特處在一個夢寐已久的奇異的困境中,只能裝出最大限度的愚蠢,任洛麗塔為所欲為。但是與此同時,亨伯特的內心又是多麼的歡暢,他心裡和眼裡每一個觸目可及的畫面都是油畫中靜態的美景“一定有白楊,蘋果樹,一個郊外的星期天。一定有一個火蛋白石陣陣漣漪的池中,一次最後的震顫,色彩的最後一次塗抹,刺痛的紅,劇烈的粉,一聲嘆息,一個畏縮的孩子。

”愛情的確可以將所有人都變成詩人。兩個人的旅程總是在無數次無理取鬧和脈脈溫情中和好。

到了下半部分,一年後的洛麗塔顯然和亨伯特一樣成為一個富有經驗的旅行者。就像馬庫斯在《美國文學簡史》中提到的那樣:“《洛麗塔》是一本充滿驚人機智和活力的小說,寫美國社會中的粗俗面,誰都比不上納博科夫,比如說美國汽車旅館的骯髒和荒謬,是一個非常豐富的題材,最後總算找到詩人兼社會學家的納博科夫,把它寫的淋漓盡致。”在這一次次和現實粗糲的碰撞中,洛麗塔越來越反覆無常難以討好,而亨伯特也越來越認識到自己幾乎深陷在不能自拔的無望的愛戀裡。

《洛麗塔》是一本最有趣,最哀傷的書

兩人第二次的出遊顯然沒有先前的趣味性。這次無論是整齊的樹林,美麗的城鎮,蠟白的道路,藍色的群山,紅色的小人都沒有讓洛麗塔顯得更加興奮一點,她每每抓住機會和加油站的小工,和海灘上的男人調笑,這一點讓亨伯特幾近瘋狂。“我瘋狂的搜尋她不貞的影子,但我探尋到的氣味卻是那麼纖弱,實際上很難同一個瘋子的幻想加以分辨。”

此時的亨伯特有點像法國童話《小王子》裡描述的那樣:“我的那朵玫瑰花,一個普通的過路人以為她和你們一樣。可是,她單獨一朵就比你們全體更重要,因為她是我澆灌的。因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為她是我用屏風保護起來的。因為她身上的毛蟲(除了留下兩三隻為了變蝴蝶而外)是我除滅的。因為我傾聽過她的怨艾和自詡,甚至有時我聆聽著她的沉默。因為她是我的玫瑰。”他後來不是沒有再遇見像洛麗塔那樣的美豔少女,但是洛麗塔已經成為他獨一無二的唯一。

然而亨伯特最擔心的一切還是發生,洛麗塔在醫院被另一箇中年人以她叔叔的身份帶走,而作為繼父的他除了像個瘋子一樣大鬧醫院之外,竟然毫無任何辦法。

越是接近命運終章的時候,顏色越灰暗。失去了洛麗塔的亨伯特每一天都是在煎熬中度過。就在亨伯特陷入無望的思念的時候,彷彿命運的翻雲覆雨手再次顯示威力一般,洛麗塔的一封書信來到了。她已經嫁給別人,她已經懷孕,她給他寫信只是為了要錢。但是亨伯特還是穿著他最高貴的衣服前往探望。

闊別三年後的重遇顯然對亨伯特是種折磨。他曾經捧在手心裡的小玫瑰,變成一個褪去顏色的普通家庭主婦,甚至還不在乎的說,如果他願意給他們錢的話,她可以和他去路邊的旅店裡。亨伯特的絕望不能用言語形容。

作為一個完全的成年人,又經過了這樣三年的別離的洗禮,亨伯特對自己的感情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雖然此時的洛麗塔“不過是一陣紫羅蘭柔軟的清香,是性感少女的枯葉,是黃褐色的深谷邊緣上的一聲迴響”,但是他只要看一眼她的臉龐,聽一聽她的聲音,他仍舊心裡愛意翻湧。就像嚴歌苓最愛形容的那種兵營裡的硬漢突然而來的柔情萬種一樣,比如《芳華》裡的劉峰碰到愛嬌的林丁丁時,“肚子裡一腔柔腸都化成了水。”

這個柔軟的硬漢,冷靜的瘋子,執著的詩人,開始為情人和女兒洛麗塔,執行死亡懲罰的報復行動。他找到了當年那個誘拐洛麗塔的劇作家,用手槍擊斃了他。

4.

這本書的結尾無疑是最深沉和最傷感,最清晰和最熱烈的。如果說小說的前半部分是一箇中年男人對隱秘慾望的追尋和探尋,可是越到最後,他的感情越是接近最無私最偉大愛情的樣子。他在面對警察將他追捕的最後時刻,心思像他們曾經無數次路過的清泉那樣透徹和明晰。“我正在想歐洲野牛和天使,在想持久的顏料的秘密,預言家的十四行詩,藝術的避難所。而這是你與我共享的唯一的永恆,我的洛麗塔。”這個有著少女的輕俏,有著夏日的光輝,有著城鎮的嘈雜,有血,有美麗的綠蒼蠅的故事就是這樣像詠歎調一樣結了尾。

根據小說改編的1997版的電影導演是阿德里安·萊恩。他曾經執導了著名的情色電影《致命的吸引力》、《愛你9周半》等。但是在拍攝《洛麗塔》電影的時候,他卻生生將這樣一段不倫之戀拍出無比的唯美和剋制。尤其是亨伯特在失去洛麗塔以後,彷彿所有的夏日陽光都離他而去,觸目所及都是陰暗的連綿的灰色的群山和遙遠的青煙中的祥和的村落。

飾演亨伯特的是英國演員傑瑞米·艾恩斯,他曾經飾演過《蝴蝶君》,《伊麗莎白一世》等等,他憂鬱的英倫氣質和俊朗外形顯然是對於小說的最好補充。他充分展示出亨伯特的誠惶誠恐,為每一點點得到都欣喜若狂,因為知道來之不易;每一些些失控都讓他脆弱得肝腸寸斷,因為唯恐一放手就是永遠的失去。

即使是這樣優雅充滿美感,全書沒有半個情色字樣,但是因為著迷的對象是未成年少女,讀者始終和亨伯特一樣,懷著萬分複雜不可言說的眷戀之情。就像《紐約時報》所說的那樣,“《洛麗塔》是一本最有趣,最哀傷的書。”因為那樣短暫明媚的夏日,那些恍惚得如同幻夢的滿足和幸福終將落幕。就像納博科夫所追求的藝術的純粹性那樣,《洛麗塔》終於以它在文學史上的獨特魅力,讓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追逐。

《洛麗塔》是一本最有趣,最哀傷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