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中找寻新希望

题记:也许只有项目发起人明明老师才会真正了解此项目启动之艰。任何时候,能将一个构思落地执行本身已足够不易,更何况选择在了国家深度扶贫的“三区三州”之一的云南怒江州。即便如此,

既然我们选择了开始,便选择了义无反顾。


除了前期大量的调研,成员的遴选,具体的流程等等工作,更考验团队的是:接下来的5天时间里,我们需要面对的全是未知。未知常常给人带来恐惧,但对于内心笃定的人而言,未知则会激发好奇之心,打开希望之门。


作为志愿者之一的我,记录下一些瞬间,算是给此行画上一个小小的逗号。


DAY 1 集结

天气:中雨 地点:云南丽江


由于团队成员平时都各有主业,当最后一位成员在集结前一天确定加入时,让明明老师长松了一口气: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志愿助学行动,总算一个都没有少。


接下来的24小时内,来自不同城市的志愿者陆续集结:

  • 早上06点,提前2天到达负责安全教育的陈老师,实时通报当地天气和交通状况;
  • 上午10点,从成都出发的韩领队及王老师到达;
  • 中午12点,从北京出发的我到达,并等待与后续部队的汇合;
  • 下午13点,从深圳出发的发起人明明老师带领摄制团队到达;
  • 晚上20点,从昆明出发负责通识教育的张老师到达;
  • 深夜23点,从长春出发负责全程后勤保障的小鹏到达。


连续的降雨让丽江有了初冬的感觉,一下飞机我便速速的换上了长衣,而让每位志愿者隐忧的是,接下来在深山之中的几天行程,会不会因为天气原因而不得不取消。


深夜入驻当地的青旅,听着窗外的雨声,感觉没有任何要停下来的意思,我心里犯起了嘀咕,明天会好么?



DAY 2 启程

天气:中雨转阴 地点:云南怒江州


早上7点的丽江,天刚蒙蒙亮,雨一直下。

按既定计划,我们一行10人陆续到客运站集合,踏上了继续的西行之路。从丽江乘中巴去往兰坪县大约需要4小时,而明明老师在车上与队员们就分工进行了细致交流,初次相识的志愿者们也因此熟络起来。

在希望中找寻新希望

在丽江长途客运站的合影

虽然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但一路良好的路况,加上沿途壮美的景色,让大家暂时忘记了昨天的舟车劳顿,共同憧憬接下来几日的工作。

中午12点左右,中巴驶进了县客运站。一下车,明明老师就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说道:

  •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们想先听哪一个?”
  • “好消息,好消息。”
  • “好消息就是,一会要去的营盘镇据说没有下雨。”
  • “那坏消息呢?”
  • “由于赶上学校假期安排,原本计划放在第四天的交流活动提前到今天下午,还需要有一个项目启动仪式。”

面对这样的临时变化,经过短暂的商量之后,大家着手进行了新的分工:

  • 摄制组的祥哥和大鹏调整了拍摄计划,直接上山踩点;
  • 小鹏及时联系酒店,对先期到达的物资安排重新分配;
  • 陈老师对启动仪式流程进行梳理;
  • 我被安排负责启动仪式的整场主持;
  • 韩领队带领其他几位志愿者共同确认仪式中的演讲内容;
  • 明明老师则时刻保持与当地政府和校方的及时联络与统筹。

午饭过后,两辆临时租用的小巴带着我们继续去往营盘镇。相比上午的路况,往镇上就难走很多,加之连续降雨导致部分路段塌方,让一行人不免提心吊胆起来。好在山里都是真正的老司机,对路线早已烂熟于心,一路调侃也让大家放松不少。

16点左右,团队在安全到达营盘镇之后,雨果然停了下来。营盘镇坐落在澜沧江的一侧,放眼望到山对面,是层层金黄的梯田,以及点缀其间大大小小的村落。


在希望中找寻新希望

兰坪营盘镇,对面就是村落

大家稍作休整之后,便按中午的计划开始了各自的忙碌:从无人机的试飞,到各种物料的布置准备;从与校方领导的配合协调,到仪式流程的最终确定。一切都在忙碌中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在希望中找寻新希望

新建的营盘镇完小


18点45分,“好奇影像计划”在营盘镇中心完小的启动仪式正式开始。仪式虽很简单,但足够真诚。宋副县长富有哲理的致辞给助学项目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周老师幽默的演讲为孩子们打开了冰雪运动的知识大门;而韩领队用体育人独有的方式,带领现场所有人为自己、为学校加油助威,则把整场活动推向了最高潮。

最初的“好奇影响计划”只是来源于大家心里一个小小的愿望,在营盘镇中心完小启动仪式那一刻开始,当看着孩子们写下的心愿卡,我们相信,这颗种子在已经种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而迎接我们的,将是更艰难的开始。



DAY 3 感触

天气:多云转晴 地点:兰坪县营盘镇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一切又都在计划之外。

村小——农村地区的最小教育单元——是“好奇影像计划”此行的主要走访目的地。而此行主要目的就是:助学志愿者带着各类影像资料走进村小,通过教学、放映、互动等方式帮助村小的每个孩子能感知更多的信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似乎昨天的努力感动了老天,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虽然山路崎岖且牛羊为伴,但包车同行的司机非常给力,早早就把我们送到了第一个目的地——岩头小学。

映入眼帘的是云雾萦绕的崭新校舍,看到我们的到来,校长带领着90多名学生在操场上列队欢迎。“人在云间走,云在山中行”,蓝天白云、绿山红旗映衬的是,孩子们好奇的目光和腼腆的笑容。


在希望中找寻新希望

雨雾缭绕的岩头小学


简单的仪式过后,助学志愿者开始了一上午的多媒体影像教学。教学过程很顺利,刚刚安装完毕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帮了很大忙,助教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加上声影结合的短片,笑声、惊叹声、答题声此起彼伏,让孩子们完全沉浸其中。

结束了上午的学习,孩子们的一顿午餐却完全出乎了我们的意料。7-8个孩子一桌,主食是米饭,而菜只有一个,就是炒土豆。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我们却陷入了沉思。


通过老师我们了解到,相较于几年前,现在的情况要好很多,学校会按要求定期采购肉蛋类提高孩子们的营养,整体基本是符合餐标要求,只是根据季节情况暂时无法很好的做到餐饮多样性。

告别了岩头小学,下午我们来到了此行学生最多的村小——小桥小学。天公作美,所有的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篮球场也最终成为了傍晚放映电影的场地。与此同时,我们还特地和校长打招呼了,晚餐就和学生一样。

只是我们乐观的估计了太阳落山的时间,原本18点的放映计划不得不被延后。“没办法,先吃晚餐吧”,主食是面条,自己浇汁,外加一小盆老坛酸菜,虽然很简单,但味道着实不错。

匆匆用完晚餐回到篮球场,学生们早已整齐的坐好等待观影,可天还是大亮,怎么办?接下来的1小时,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好声音”。


孩子们先是在老师带领下一齐高歌,之后竟着了迷一般,相互鼓励自己的同学上场表演。被叫到名字的同学在大家的簇拥下,腼腆的上台,或是唱歌,或是朗诵,或是跳舞。呼唤声此起彼伏,场上的气氛越来越热闹,吸引着村子里男女老少来观摩,而作为志愿者的我们也不禁投入其中。

在希望中找寻新希望

在小桥小学等待天黑放电影


在热烈的气氛下,天渐渐黑了下来,“好奇影像计划”中为孩子们播放一部电影的目的终于落地,《建国大业》的片段让孩子们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历程;而《航拍中国》纪录片则带孩子们从不同的视角领略中国之美。

当听到孩子们面对荧幕发出阵阵惊讶声的时候,

我们心中有一种触动叫值得。


当看到孩子们在我们回村路上一齐致敬的时候,

我们心中有一种感动叫不易。

这一夜,天空中所有的星星就像孩子们的明眸,为我们点亮了来时的路。



DAY 4 执着的高反

天气:小雨转阴转雷暴 地点:兰坪县营盘镇


对于大山的孩子,对海拔高也许没有概念;

而对平原的人们,高海拔则是不得不面对的。

一大早,天还未亮,天空就飘起了零星小雨。因为去啦古山村的路上,有一段靠江的土路时常因雨塌方断路,连当地司机也不愿冒险前往。在商议之后,我们还是一致表示,先开过去看看。

很快,我们到达了关键地段,土路并不陡,但坑洼泥泞,能明显看到昨天刚刚塌方的痕迹,在与司机下车勘查以确保基本行车安全后,大家最终决定:“上!”,挂挡,收油,绕坑,换挡,轰油门,爬坡,一连串堪称越野经典的神级操作,载着我们的小车顺利过坎。


在希望中找寻新希望

前方就是经常塌方的上山路

为了在下山时不遇到封路的情况,在司机一根烟的功夫之后,我们抓紧时间开始了后续的爬升。“无数”发卡弯“无限”循环了约1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今天首站目的地:此行海拔最高的村小——啦古山小学,而今天最大的未知也悄然而至。

伴随着兴奋一同而来的,是呼吸急促,说话气喘。今天教学的重点是体育课,这对于运动员出身的韩队而言,无疑也是个小小的考验:

30多个孩子,在韩队的亲身示范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之前他们未曾见过的动作:侧身跑,变速跑,急停滑步……,虽然孩子们的动作称不上标准,但追逐声、欢笑声让这个原本清静的村小一下子热闹了许多。

在希望中找寻新希望

小同学们在韩队带领下上体育课


只有同行的志愿者为韩队捻了一把汗,昨天就有些高反的他,身体能不能扛得住?一堂课下来,之前还有说有笑的,与孩子们合影留念的韩队,在上车后突然就沉默了,大口喘着气来了句:“哎呀妈呀,又高反了!”

而下午要去的恩棋小学,虽说就在营盘镇的对面,但得从啦古山村先下山回到营盘镇,再盘山去到对面的恩棋村。这海拔的起伏,加上来回绕弯,当又一次回到海拔2000米之上开始教课时,高反与我们又不期而至了。

还好经历了这几天的折腾,大家都逐渐适应了在高反状态下的工作节奏,我自己的感觉就是,上课前好像喝了一两小酒,有些上头,一旦把声音喊上去,大脑马上就有反应,一堂课下来,得坐着缓缓喘喘气,“有点微醺的感觉。”

在傍晚返回县城的路上,我们再一次经过了海拔3100米左右的山口,并最终回到了海拔在2500米的兰坪县。这一路,我们既和高反“杠上了”,我们也和高反“和解了”。

在希望中找寻新希望

回县城的路上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希望去征服。而相比征服,也许更有意义的是融入其中,接纳它亦接纳自己。



DAY 5 新起点

天气:多云转晴 地点:怒江州兰坪县


完成了村小所有的助学任务,我们回到了此行的起点:怒江州兰坪县。

它既是滇、川、藏民族文化走廊的结合点,又是国家精准扶贫的主阵地。而今天我们将走进只有高中部的兰坪一中,与部分优秀贫困学生代表以及体育特长生进行面对面交流。

正所谓“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对于这些正处于高中这个关键时期的同学们,如何“增智明志”,成了今天的互动主题。


在希望中找寻新希望

韩队在和兰坪中学的体育生交流

对于这些17、8岁的学生,他们在县里最好的学校之一接受教育,互联网的普及让他们可以随时获得各类资讯。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聊NBA,聊八卦,但对于未来的规划和愿景,以及如何系统化对自我的认知,这却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能深刻的感受到同学们对于外面世界的憧憬,因为他们已经有机会看到世界的美好面;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同学们对这个社会的理解还很质朴。

比如,他们完全知道:此刻,我们要全力以赴去迎战高考,争取山村里飞出金凤凰。但面对万里挑一的高考,一旦失利,对于不少学生来说,生活有很大可能回到原点,缺乏有效的社会竞争力,他们也难掩担忧之情。

又比如,有位非常主动和我们交流的男同学,他很热爱徒手攀岩,由于很好的柔韧性,他不得不去从事体操专业,以期获得运动员的加分。这很现实却又无能为力,道路本身就是曲折的,因为家里的条件可能很难支撑他以此为生。但至少他勇于表达,并在践行,这兴许就是一个新希望。

相信这样的学生例子应该有很多,如同兰坪县在扶贫过程中要安置3万多名村民来县城居住就业,这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的是时间和耐性,需要的是勇气和信念。

对于从大山走出来,正在读高中的同学来说,高考可能会是就学的一个终点,但未尝不是一个人生的新起点。他们在按部就班积极应对各种考试的同时,也需要掌握更多的方法去了解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律,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在助学项目的地理起点,

我们一同展望人生的新起点;


在给予孩子希望的同时,

我们一同发现项目的新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