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我愛上了一個姑娘;妻子:先問問咱爹?樑:不敢了


梁啟超:我愛上了一個姑娘;妻子:先問問咱爹?梁:不敢了

01

梁啟超先生是中國“一夫一妻”制度最早的倡導者之一,他本人的家庭也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典範和表率。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這背後,除了梁啟超的個人堅持,還有他髮妻李惠仙的一大功勞。

如果拋開“林徽因婆婆”、“梁啟超髮妻”這兩個頭銜,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位李夫人。但是比起她名滿天下的丈夫和出名的子女們,她本人也有不小的來頭。

李惠仙的父親李朝儀曾在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為官,李惠仙的叔伯哥哥李端棻是清朝著名的維新派大臣,任職禮部尚書。

光緒十五年(1889年),廣東鄉試,李端棻擔任主考官,年僅17歲的梁啟超在眾多舉子之中脫穎而出,前途無量。

李端棻見此青年非同凡響,便讓副主考官王仁堪做媒,把21歲的妹子李惠仙婚配給梁啟超。

對於出身苦寒的梁啟超來說,這的確是一份無上光榮。光緒十七年(1891年)梁啟超和李惠仙完婚。次年,兩人回到梁啟超的故鄉廣東。

梁家世代務農,只有幾畝薄田,家境窘迫,李惠仙並不嫌棄,很快適應了這個貧寒之家的生活,自己操持家務,成為賢妻良母。梁家上下都對她交口陳贊。面對妻子如此賢良淑德,梁啟超也同她恩愛有加,相敬如賓。

不過新婚不久,梁啟超便到百里之外的萬木草堂求學,後來又進京參加會試,再後來便是追隨康有為倡導改革,夫妻兩人因此總是聚少離多,而這樣的分離也給他們的婚姻埋下了危機。

梁啟超:我愛上了一個姑娘;妻子:先問問咱爹?梁:不敢了

02

1899年,梁啟超奉康有為之命赴美髮展保皇黨,由於趕上時疫爆發,港口封閉,他不得不滯留檀香山。在這段時間裡,他遇見了生命中的紅顏知己——何惠珍。

何惠珍是美國當地一名華商的女兒,她的父親是保皇會成員之一。有一次,何惠珍的父親在家中設宴,廣邀當地的名人紳士,其中就有梁啟超。席間,大家邀請梁啟超上臺演講,何惠珍在一旁為他翻譯。

初見之時,何惠珍留給梁啟超的第一印象不過是一個“粗頭亂服如村姑”,並不惹眼。然而,一場翻譯下來,這個目光炯炯,思維敏捷,才華橫溢的女子深深震撼了梁啟超。

眼前的這個女子,年僅二十歲的女子,但是她的英文水平已經超越檀香山所有的男子;她博聞廣識,談起國家大事來頗有遠見和氣概,十六歲已經被聘請為學校教師。

宴會結束後,梁啟超與何惠珍握手分別。沒想到何惠珍竟借這個機會大膽地說道:“我萬分敬愛梁先生,雖然,可惜僅愛而已,今生或不能相遇,願期諸來生,但得先生賜以小像,即遂心願。”

這句話在今天聽來都是赤裸裸的表白,梁啟超聽了,內心不免波瀾壯闊。他不知如何是好,便沒有再做回應。這一萍水相逢的情緣本該到此為止,但是一件事情的發生又把兩個人拉得更近。

梁啟超:我愛上了一個姑娘;妻子:先問問咱爹?梁:不敢了

03

梁啟超在檀香山這段時間裡,有一家西文報紙受清政府駐檀香山領事的指使,時常在報紙上詆譭梁啟超的文章。梁啟超不通英文,無可奈何。而何惠珍卻大膽地撰寫了一些為梁啟超辯護、澄清的文字,發表在報紙上。

梁啟超得知後,感激不已,對何惠珍越發敬重,過了幾天,梁啟超又贈送給何惠珍一張自己的小像,何惠珍則回贈了兩把摺扇。從這個時候開始,梁啟超心中已經對何惠珍產生了不一樣的感情。

後來,梁啟超的朋友也有所察覺,甚至試探性地想為二人做媒,但是梁啟超不敢貿然接受。一方面,他已有妻室,另一方面,他如今為國事奔走,一言一行都被天下人看在眼裡,如何能不保持自己端正的形象?

梁啟超對友人委婉表達了自己的顧慮,友人便就此作罷。然而,在一次次的相處中,梁啟超自己倒是愈發放不下這位何小姐。何惠珍對他而言,即是一個崇拜者,又是一個助手,更像一朵解語花。她懂得他的事業胸懷,生活事業上還能為他處處解惑,提供幫助。

百般思量之下,不得不說,梁啟超的確動了納妾之心。他直視自己的內心,還是決定給妻子寫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

“愈益思念蕙珍,由敬重之心,生出愛戀之念來,幾於不能自持。明知待人家閨秀,不應起如是念頭,然不能制也。酒闌人散,終夕不能成寐,心頭小鹿,忽上忽落,自顧平生二十八年,未有如此可笑之事者。”

梁啟超這封信寫得很長,他也在信中坦誠了自己對何惠珍的想法。為了得到妻子的支持,他甚至肯定地說,如果自己提出結婚,何小姐是不會在乎名分的。與此同時,梁啟超還在信中說明了何惠珍擅長英文和官場交際,能給自己帶來不小的事業幫助。

當然,這些都只是梁啟超的一種試探。在沒有經過妻子同意的情況下,他不敢貿然納妾。為表自己的誠信,梁啟超還將何惠珍送他的兩把摺扇一併附上。

梁啟超:我愛上了一個姑娘;妻子:先問問咱爹?梁:不敢了

04

李惠仙在收到丈夫此信和丈夫意中人送的禮物後是何反應,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李惠仙的心中絕對無法平靜。不過李惠仙終究是見過場面的大家閨秀,沒有慌亂。她當即給梁啟超回了一封信,並且回得相當巧妙。信的大意是:

現下還沒有正式規定一夫一妻的制度,以你的身份,納妾再正常不過。倘若你真心喜歡此女,我代你稟告爹爹,讓他為你娶回來便是;倘若你並非認真,還是不要為此勞神費心,保重身體,以事業為重。

妻子短短几句話卻一下子戳中了梁啟超的幾處要害。李惠仙這番話,其一是提醒了梁啟超要注重的身份。他作為一個改革先驅,又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倡導者,納妾再娶無非還是損失自己的顏面。其二,李惠仙公公是梁啟超最畏懼的長輩,而憑藉自己在梁家的地位和貢獻,公公自然不允許梁啟超再娶。最後,李惠仙還點醒了梁啟超,要以事業為重,而不是沉溺於自己的兒女情長。

果然,梁啟超接到信後為之大驚,一方面擔心父親指責,一方面又唯恐破壞夫妻關係。他趕緊再次回信表明自己對何惠珍只是一種“發乎情,止乎禮”的尊重,而作為一個有了妻室的男人,他自然會以事業和家庭為重。

李惠仙就這樣僅僅通過一封信,巧妙地讓行走在越軌邊緣的丈夫回心轉意。當然,從此以後,梁啟超對她的這個髮妻也是又敬又愛,沒有在發生過越軌的行徑。後人也拿他們夫妻的婚姻作為夫妻相處之道的一個楷模。

當然,這樁成功的婚姻同樣也歸因於李惠仙的性格。她溫柔沉靜,卻又不乏堅毅篤定。在處理婚姻問題上,這個女人擅長運用智慧化解婚姻危機。

“大家閨秀”這幾個字通常給人以一種柔弱、溫順的感覺,但是事實上,真正的“閨秀”應當擅長剛柔並濟之道,才能真正經營好自己的婚姻和人生。

END.

在閱讀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更多名人軼事,文學解讀,歡迎關注我的賬號 ,記得點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