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第六期來了四位?他們都有誰

一衣帶水情

湘江河畔獨慼慼

穿越千年時光

飛逝輪轉

不變的是我們對文化的那份深情、那份摯愛


幸運的是我們還能夠通過它們與先人直接面對面交流

臺上嘉賓傾情演繹

憑藉的是對文化的一份真心

點點滴滴的真情流露

我們的眼睛能夠看到多遠?

一眼千年

正如歌詞中所寫的那樣

“享詩人般孤單 與歲月徹夜長談

只有你有幸一覽無數江山

一眼千年 相隔千年宛如初見”

《國家寶藏》第六期,節目組邀請湖南省博物館為我們帶來三件國寶長沙馬王堆辛追T型帛畫、唐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皿方罍(léi)。

《國家寶藏》第六期來了四位?他們都有誰

1972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出土

《國家寶藏》第六期來了四位?他們都有誰

1983年出土於湖南長沙窯窯址

《國家寶藏》第六期來了四位?他們都有誰

1919年出土於湖南省桃源縣漆家河

《國家寶藏》第六期來了四位?他們都有誰
《國家寶藏》第六期來了四位?他們都有誰


“實力影帝”黃渤聯手“新進演員”王嘉共同演繹“方罍之王”皿方罍前世故事


皿方罍(léi)通高88釐米,口長26.1釐米,口寬21.6釐米器蓋鑄有“皿而全作父己尊彝”八字銘文,器身則鑄有“皿作父己尊彝”六字銘文。整器集立雕、浮雕、線雕於一身,造型莊重高峻,被譽為“方罍之王”,是中國青銅文化鼎盛時期的代表作品。

皿方罍身世坎坷,自1919年在湖南省桃源縣被當地村民發現之後,前來收購的古董商人就絡繹不絕。一位湖北的石姓商人聞訊而來,用800塊大洋將,器身買走,自此,器身和器蓋分離。2014年洽購回國入藏湖南省博物館,得以蓋身合一,完罍歸湘。


《國家寶藏》第六期來了四位?他們都有誰

何炅化身“長沙窯老闆”,讓1200年前的“中國製造”走向世界

何炅身為長沙窯老闆,如何向顧客推銷自己店內的精品酒壺酒壺,便是他的頭號任務。何老闆創造性的用一堂生動的“營銷課”幫助自家的大企業“改革”。用超越前人的眼光讓“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出去,走向世界。

《國家寶藏》第六期來了四位?他們都有誰


“歌唱家”雷佳現場演繹“中國古裝音樂劇”,一首歌帶你讀懂T形帛畫

T形帛畫出土自長沙馬王堆漢墓,該墓以出土不腐屍身“辛追”聞名世界。T形帛畫體現了古代葬制中關於安魂安魄的做法,形象而具體。《周禮》、《儀禮》和《禮記》中,都記載了有關喪葬的習俗和制度方面的細節。如《禮記》中就記載出殯時負責高舉魂幡,走到柩前的人叫做"復者"。所舉的幡,僅知是導向死者昇天,帛畫,畫幅小,只有墓主人或御龍或乘舟面向西方昇天,到了漢代則有三界,內容複雜得多,表明了古人宗教信仰的不斷演進。


這裡我們不需要太多的話語

《國家寶藏》播出以來,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讓更多的的人去走進博物館,親身體會文化帶來的深切影響力,看展覽,將故事,成為先下時尚的主題。家長帶著孩子入館參觀,從小孩子們培養文化底蘊,有助於提高民族意識。在參觀之餘,選購幾件自己中意的文創產品,帶回家,看展覽,玩文創,樂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