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了《教材幫》這類參考書,那筆記跟課本意義何在?

燕北閒人


你好,我是教數學的林老師,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我認為像《教材幫》等這類書可以作為學生自學、教師查閱、家長輔導的輔助用書,但無法代替筆記和課本的作用。原因有以下幾點:

這類書籍作者的出發點是給大家提供一個輔助學習的工具

正如我開頭所說,這類參考書是作為學生自學、教師查閱、家長輔導的輔助用書,作者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是為輔助學生學習而存在的,並不是為了取代筆記和課本而生。

筆記與這些參考書有很大區別

這類書參考書雖然有很系統的方法講解,內容也很全面,但這畢竟不是自己的東西。學習需要我們把知識進行內化,而自己做筆記的過程就是對知識進行”精加工“後內化成自己知識的過程,我認為做筆記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市面上有很多所謂的”狀元筆記“,那我們是不是買了這些筆記就不需要自己做筆記也能成為狀元呢?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同理,這類參考書並不能代替自己的筆記,只有自己做的筆記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

課本與這些參考書的區別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類書籍更多的是直接教大家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讓你慢慢經歷學習探究的過程。課本是教育部門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結合相關的教學理論編寫的,符合學生的認知和發展規律。

就像很多課本有專門配套的教師用書,這些教師用書是給教師教學參考用的,難道教師就能完全地”照本宣科“嗎?同樣道理,這些參考用書更多的是讓學生學習了相應的知識後再進行學習的,而課本更注重對學生學習新知識過程中的啟發和探究,這些都是這類參考用書與課本的區別,也說明了參考用書並不能取代課本。

建議

  1. 正確看待這類參考書籍。確實有很多很好的參考書籍,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但不要認為有了好的輔導書就能拋下筆記和課本了。

  2. 參考書籍不在於多而在於”精“,選擇好的參考書籍很重要。市面上的參考書籍五花八門,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口碑好的書籍,否則可能浪費了大好的學習時間,甚至被不好的書籍誤導。

  3. 看書應該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筆記,把書越讀越”薄“,把學到的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4. 學習不能忘”本“,這個本是我們的課本,很多知識最終是圍繞課本進行的。

綜上,我認為這些參考書目都不能替代筆記和課本。參考書更多是起到輔助學習的作用,筆記則是有自己感悟後寫下的東西,課本更是一個標杆的存在,它在學習中起到啟發探究的作用,只有三者相輔相成,才能讓學習的效率最大化。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有不同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教數學的林老師


我個人非常不推薦過於依賴教材幫、學霸筆記這一類的參考書,學生學習還是應當以教材為主,並且自己做筆記。

這是一類過於完美的參考書

教材版學霸筆記這類教輔書看上去非常美好,他已經幫助你總結了所有應當記憶的知識點,提供教材上所有題目的答案,還歸納了對付各種題型的通用解法、易錯警示、解題模版、方法規律等,還對考試的真題進行詳細的剖析解讀,也列出了考試熱點。

總得來說,就是這一類的參考書號稱能夠解決你學習上所有的痛點,你只要用這一本書,完全可以代替教材,也不需要做筆記。這麼完美的一套教輔書,為啥我還不推薦呢?


這是一套應試書,而不是學習書

這類完美參考書可以說是應試教育的集大成者,編寫的每一個模塊都是圍繞考試來進行的。他所提供的課堂筆記、題型分析、解題模板是圍繞應付考試這個中心來進行的。他解決的痛點不是你學習的痛點,而是你考試的痛點。它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幫助你更好地考試,而不是幫助你更好地學習。

學習這件事是不能讓別人幫忙的

我們學習教材,自己預習,做筆記,本身就是訓練學習能力的一個過程。學習能力的培養才是我們教育的根本目的。當我們從學校畢業走向社會,才會發現學校教授的知識很可能已經全部遺忘,或者是工作與學習的專業不符,完全用不上,但是我們養成的學習習慣,形的學習方法永遠不會忘記的,也不會因為從事工作的不同而失去作用。

如果你記筆記總結提醒,分析考點這些事情都由教材幫你辦了,你從來沒做過這些事情,你也失去了學習能力。換句話來說,除了考試你什麼都不會了。人們經常深惡痛絕的,正是這種高分低能只會考試的應試人才。


重要的不是你學到的知識,而是你學習新事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李開復

總結:完美的參考書就像一個金手指,有了它,你天下無敵;離開了金手指,你什麼都不是。它可以解決考試上的難點痛點,但是實際工作上碰到的各種問題,他一個都解決不了,一樣都總結不出來。

@不是牛娃 分享教育路上的獨立思考!


不是牛娃


好的參考書是對課本的補充

類似於《教材幫》這樣的參考書,市面上有很多,針對各學科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讓學生能夠一眼看到知識的重點、聯繫。這樣的書,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實用的,但是卻取代不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更要受到課本的引領與指導。

我們先說一說課本與參考書之間的關係。課本是體現教學方向的載體,在成書上面要早於各類參考書。參考書是對課本的梳理、補充與解讀,在成書上面受到課本教材編寫的引導。

弄清楚參考書的作用,我們就明白參考書對課本的學習有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是隨身揣著各學科的專業老師。

參考書代替不了學生的學習過程

在學習過程中,課本、參考書都是外物,並不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書再好也代替不了學生的學習。教材是知識的總結,但是它是外在的知識,是信息分類、整理的過程;外在的知識要被學生吸收,還需要學生的學習消化,這個過程是信息輸入的過程。

在信息輸入過程中,如果參考書條理清晰,學習者學習的效率就有提升的可能,但最終的效果還是取決於學生在學習消化過程中處理水平。在消化知識的過程中,筆記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筆記就是將所學的內容進行梳理,哪怕是效果最差的照抄也會在大腦中留下印跡。如何讓筆記更有效果呢?

一方面就是需要各類整理清晰的參考書,與老師清晰透徹的教學為前提。筆記是幫助我們整理思路的,僅按個人思路梳理是不能夠將學習筆記整理清楚的。有了老師的指導,參考書的輔助,對我們整理筆記是非常有益的。

另一方面,筆記的整理是思維構建的過程。學生在進行筆記整理的時候,更多是思維模型、思維方式的構建,這個構建過程是學習的核心環節。即使是老師的教學、參考書的輔助都是圍繞學生思維模型的構建來進行的。

如何將思維模型構建的更清晰呢?

第一步,就是根據老師所講、參考書所列的內容,進行筆記的加工。我們在聽老師講解的時候,會順帶著記錄一些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可能會因為時間的關係,做得比較簡略,或者是因為聽講的關係,記得比較大概。我們就需要對這些筆記進行整理和調整,提煉出內容的關鍵所在,結合參考書的分類進行關係的梳理。

第二步,筆記做好了,要進行必要的知識運用。運用知識有兩種方式,一是講解,將自己所學的內容講給別人聽,在講的過程中梳理自己所學,將自己的思維模型構建清晰。二是同學們所熟悉的做題,大量做各種練習題,這類題目教輔參考書是可以幫助我們去熟悉的自己的思維模型。

結束語

在學習過程中,參考書、筆記、課本都有著基本的作用,是我們同學在學習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課本是我們學習的基礎,學習的中心;參考書,可以讓我們迅速找到重點和參考;筆記是我們學習的轉化,學習的主要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