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這三類風險,如果不學會預防,一輩子過不好!

本文為內參君身邊真實的事件,會用這3個事件來說明我們人生中的三類風險:

1、工作中的風險:不能培養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終將被辭退;

2、生活中的風險:不注意自己的健康,未來就會拿錢買命;

3、投資理財的風險:不懂理財投資,可能會失去一輩子賺的養老錢。


人生中的這三類風險,如果不學會預防,一輩子過不好!

人生處處有風險

01 40歲被辭退的的風險

案例1:40歲的老王昨天給我發信息,問我周圍有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在我詳細瞭解後,原來老王被辭退了。

老王是我以前的同事,一個挺好的人,在公司兢兢業業快10年了,但是就是一直做一線的工作。隨著公司的90後越來越多,老王已經比我們新來的領導年齡也大了,而且每年還有薪資漲幅,屬於公司中薪資很高的一線員工,但是創造的工作價值和剛畢業的2年的大學生一樣多。

現在整個的經濟行情下行,疫情的影響也給公司的運營帶來了很大的資金壓力,只能先從人員優化,老王就在這次的優化名單。

老王的問題就是沒有培養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可被替代性非常強。

我們畢業後都會進入職場開始工作,所有的人都是處於同一起跑線,但是有的人3年就會升為管理者,有的人5年還在原地踏步。

這個問題的根本在是否專注一個行業,並進行持續的深入學習和成長。

1、專注一個行業。我自己換過幾個行業,這個深有體會,但是發覺進入一個行業後,其實就是一個小白,需要重新開始學習,如果行業之間跨度太大,原來的工作經驗其實沒有什麼競爭力,從時間維度考慮,自己已經比別人慢了好幾年。

2、深入學習。其實就是在一個行業持續深耕,而不是浮於表面上的。對一個問題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這樣通過時間和案例的積累就會成為行業是專家。

這個特別提醒大家一個關注點,不要被眼前短期利益所引誘,而放棄了長期有價值的成長,比如如同跳槽到一個創業的小公司薪資可以增長25%,但是極有可能去了這個小公司會循環耗用自己在大公司學到的經驗,而沒有根本性的成長。


人生中的這三類風險,如果不學會預防,一輩子過不好!

失業的中年人


02 我的領導到了腦瘤

案例2:我的領導38歲,在這個企業兢兢業業工作了12年了,因為她的性格比較有衝勁,公司經常會把她調到新項目的拓展中,經常加班熬夜。有一次,她突然暈倒在會議室,經過檢查後,得知得了腦肌瘤。

後來,她做了開顱手術,因為沒有自己入額外的保險,手術後需要各種進口藥物調養(不能報銷),家裡的存款很快就花的差不多了。

她和我說過,希望能堅持到看著自己的孩子結婚的那天。

我原來一直以為這種大病離得自己特別遙遠,經過這次事情之後才給自己敲響了警鐘。開始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嘗試著開始做一些習慣的改變。

在工作上,晚上儘量不熬夜,如果與特別重要的事情,寧願早起來完成。

在飲食上,晚上的酒局越來越少,慢慢的吃的也比較清淡,反而感覺身體輕鬆了很多。

日常開始了健身,每天下班後跑跑步,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俯臥撐、深蹲。

我們要認知到,健康風險多是因為壞習慣的不斷積累造成的,比如飲食肥胖造成的高血壓,會給心臟造成壓力,可能會造成中風的發生。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日常的生活中改變。


人生中的這三類風險,如果不學會預防,一輩子過不好!

請關注自己的健康


03 我的哥哥負債50萬

案例3:我曾在微頭條中寫過我哥哥的負債50萬的故事,因為參與賭球、買彩票等投機,3年的時間從擁有30萬的存款,到變為負債50萬。

這個不是個案,在前幾年小額貸款出現的時候,很多人因為不會投資理財,背上了高額債務的壓力。我在頭條上看到過很多新聞。“年輕人急於暴富,做數字貨幣投資,負債70萬”、“老年人被P2P公司騙取養老金”......

這樣的風險,一輩子攤上一次,就很難翻身,如果是老年人,可能晚年就毀了,年輕人也很容易被逼的走上歧途。

經過這幾年的投資折騰,大家觀察一下身邊的朋友,其實老老實實賺錢,並放在銀行的人,自己的收益跑贏了90%以上的人,反之說明,所有參與投資的人基本都是負收益。

我自己是花了很多錢買了教訓,才深感金融市場的可怕,千萬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如果一個事情的投資回報率高於年化6%,就要慎重了!

我們學習查理芒格,培養一種逆向思考的思維,在投資時,一定要先想到風險,而不是收益,雖然收益很高,但是一旦風險發生,很有可能就是本金歸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