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貧困

內心的貧困

我曾有過這麼一位同學,她早年喪父,身世頗為悲慘,旁人聽聞之後,無一不淚眼涔涔,心生憐憫。

六年的中學生涯我都與她在同一間教室裡度過,彷彿,命裡就註定我要與她有那麼一段回憶似的。

在我的印象中,她從來沒有交過學費,學校也沒有逼迫或是追問過她。她的家庭異常貧困,這好像是眾所周知的事了。

每年學校的貧困助學名單上都有她的名字,紅紙黑字,醒目地貼在教學樓下。

有時候,我們會嘮叨,你看她多幸運,都不用交學費,學校還給她錢呢!

六年的中學生涯,十二個學期,她整整做了十二次貧醫生。並且,班級為她募捐的活動也不下十二次。

內心的貧困

她平時總是低著頭走路,穿得襤褸不堪。唯一的一次整潔,是在某個新年過後開學的時候。

當時,我與幾位同學正踏著鵝毛般的雪花在校園的小徑上說笑著。

忽然,她從拐角的地方出來了,粉紅的小棉襖,緊緊地箍在身上,煞是好看。

她遠遠地見到了我們,卻從另外一條小路上急急地走掉了。接下來幾分鐘的路程裡,我們都在氣憤,咒罵著她。

家裡貧困,為什麼還要穿那麼好看的衣服?況且,她的錢,大部分都是我們捐的啊!

大抵她是聽到了這些話,於是從此以後,直至最後分離,我都再沒見她穿過那件小棉襖。

內心的貧困

當年,我也在憤憤不平的行列之中。每年捐給她的那些錢,大都是母親發給我的壓歲錢。

很多次,我想把它拿出來買一本心儀已久的書,一支鋼筆,可躊躇了許久之後,還是打消了這類念頭。因為心裡總會想起她,以及她的種種遭遇。

每個學期的課外活動,她都會如期參加。外班的人很是詫異,可後來都知道了,那也是募捐的結果。

在狹窄的講臺上,先生曾動容地說了這麼一段話:

“我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大家庭,在同一個空間裡說話,呼吸,成長。還有比這更可貴的情感嗎?我們怎麼能忍心,落下她一個人不管呢?”

先生說完這段話的時候,眼裡含滿了淚水。這段話,也影響了我很多年。

內心的貧困

以至於在後來的幾年中,不用任何言語,我都會在第一時間把身上的零花錢掏出來,投到募捐箱裡。

外出遊玩的路途上,只要有她,我們就會格外安心。

她會安靜地守在堆放行李揹包的地方,遠遠地看著我們,只需你輕輕地叫一聲,她便會迅速地把你想要的東西翻找出來,遞交給你。

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毫無顧慮的遊玩方式,而她,也好像是樂此不疲。

中學畢業後,我陸續聽到一些以前的同學說起她的現狀,心裡總是忍不住微微一痛,也經常會掛念,這個苦命的同學,現在究竟過得怎麼樣了?

內心的貧困

與她再見之時,我已成家立室。她在附近的一家工廠裡幫忙幹苦力,還是和多年前一樣,低著頭,只顧走路。

我與她說了很多話,並留了我的電話和住址,叫她如需幫助就找我。

半晌之後,我終於鼓足勇氣問她:“中學的時候,每次外出活動,你真的不想遊玩嗎?”

她笑笑道:“拿了你們的錢,總得幫你們做點事,心裡才安適。” 頓時,我內心波瀾狂起。

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以為自己給了她最大最貼心的幫助,殊不知,卻是在強行剝奪她追求美與自由的權利。

貧困生的帽子太重,戴的年數太長,以至於在洶湧的人群悲憫的眼光中,過早地讓她的內心乾涸了。(作者:李興海)

內心的貧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