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詩佛”的王維

王維他從小便出生在一個做官的家庭當中,他的父親在朝廷中是一名大官,母親是一個信佛的教徒懂詩懂書還能畫畫,王維就是像這樣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也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條條大路通羅馬,然而有的人就生在羅馬。"這句話形容王維再恰當不過了。

被稱為“詩佛”的王維

(一)幼年家教

他在小的時候就受到了十分良好的家教和教育,並且因為自己父母都十分的優秀,她也都吸收了自己父母的優點和特長,但是很不幸的是在王維九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因為生病而離開了他,他的母親只好帶著王維回到孃家養大了他們子弟妹五個人。

由於家庭變故的原因,一下子讓王維從一個富裕的家庭變到生活十分艱辛的地步,但是王維她本人也十分的孝順和聰明,非常懂事的幫媽媽幹一些家務活幫媽媽領著弟弟妹妹刻苦唸書,同時也給自己打了良好的文化基礎,每天都在學習。

被稱為“詩佛”的王維

(二)中年經歷

一提到王維,我們還可以想到王維與他妻子的婚姻,據說王維在小的時候就已經和他的妻子定了當時所謂的"娃娃親"對於王維他本人來說,他對這個娃娃親是十分滿意的,當自己的父母幫自己做主之後王維便開始十分專一的愛著他的未婚妻從來也沒有花心過一次,這對於當時十分開放的唐朝來講確實是十分罕見的,並且能做到這樣的地步的人是不多的。

同時王維在小的時候還是經歷過許多愛情的誘惑,在他十五歲的時候便開始離家獨自一人前往京城進行考試,這種考試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能通過這種考試的人都會得到官府的提拔獲得一定的職位,從而也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在王維來到京城之後經過了三年的遊歷,到他十八歲的時候便來到了長安,因為王維在小的時候十分有才華的原因,因此在當地也是十分的出名,不僅僅他作詩的天賦十分的出眾,而且他的音樂天賦也是十分的出眾,簡直就像是當代的一位大明星一樣讓人羨慕讓人崇拜,因此王維來到長安之後便得到了王公貴胄的喜歡。

王維在岐王的推薦下見到了當時每一個人都想追求的玉真公主,在王維二十歲的時候在科舉考試當中獲得金榜題名,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成為了當時的狀元郎。

被稱為“詩佛”的王維

第二年以後的春天,王維便十分順利的當上了當時的八品官員,有了工作以後的王維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生他養他的母親,於是王維便開開心心的回到自己的家鄉,讓母親知道自己有出息了自己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並且想要兌現與他定了娃娃親的未婚妻,進行結婚完成之前的承諾。王維回到老家辦完婚禮之後,在家裡住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便帶著自己的妻子回到京城繼續開始自己的工作。

但是誰又能料到之前通過別人引薦的玉真公主,早早已經喜歡上了王維的才華和王維的人,當他看到王維把自己的妻子一起帶到京城來的時候便顯得十分的生氣,於是便決定到唐玄宗那裡去告王維的狀說他的壞話,說王維在工作的時候偷偷看了別人表演的黃獅子舞,唐玄宗聽到玉真公主的花言巧語之後便信以為真,瞬間大怒於是便把王維趕到下鄉,打發到一個很遠的地方去那裡守護糧食的倉庫。

王維知道了來龍去脈之後他還是沒有後悔,因為他知道自己只愛自己妻子一個人,所以就想去哪裡也是工作沒有什麼的,於是便跟妻子到那裡進行工作在那裡守了四年的糧食倉庫。最後到了公元729年的時候,王維經歷了八年在最底層的苦工作之後又重新返回到了長安城進行工作。

被稱為“詩佛”的王維

但是在這不久之後王維的妻子由於難產而不幸離開了他,他的妻子以及她還未出生死在腹中的兒子讓王維感到十分的痛苦,感覺自己彷彿瞬間掉進了萬丈深淵一樣,從這以後王維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有時候會發呆,每天都是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生活了三十年之久,並且沒有再找其他的女人來陪自己過往後餘生,王維的後半生一直都在思念自己小時候定了娃娃親的妻子,這就是王維的愛情故事他是一個十分專一的男人,十分愛自己妻子的男人,是一個有十分大的擔當的男人。

王維還有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他的名字也是被眾人所知的,那邊是孟浩然,他們兩個人簡直就像是知己一樣,比親兄弟更要親,也被世人稱為"王孟",這兩個人是當時在唐朝最了不起的兩個人,他們兩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特長,他們都善於作詩並且互相欣賞對方他們兩個人就好比李白跟杜甫一樣,有著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在公元729年的時候,王維決定回到長安城繼續幹自己以前的工作,然而這個時候的孟浩然也剛好準備回去進行考試,兩個人又一次在京城見到的時候直接開懷大抱,從此他們兩個人誰也離不開誰接下開始了十一年之久的深情友誼,這份友誼放任到現在也是被許多人所羨慕的,正所謂不求有很多的朋友,但求有一個懂得自己的知己那便是這世間最大的幸運,孟浩然與王維兩個人都得到了自己最大的幸運。

被稱為“詩佛”的王維

(三)生平創作

在公元740年的時候,王維受到了別人的重託開始負責去主持當地南方的考試也就是所謂的科舉考試,當王維路過襄陽的時候,他從別人的口中聽說自己十分的要好的朋友孟浩然由於自己身體的原因離開了人世,當王維聽到了這一個消息之後瞬間淚流滿面,當時便寫下了感人至深的一首詩《哭孟浩然》,由此可見王維與孟浩然的友情已經到了常人可無法到達的地步。

說到王維,我們還能想到王維還有一個同鄉他也是一位詩人名字叫做裴迪,他比王維小了十五歲的年齡也同時是王維的忘年交,當王維在四十歲的時候居住在輞川,他除了孝順自己的母親以外他更注重於自己的修養和文化水平在這個地方開始決定修心養性,並且與自己的同鄉同時也是自己的忘年交裴迪在這裡過著隱居的生活,他由於十分的欣賞自己的朋友裴迪於是便給他寫了二十多首詩,王維還有一個好朋友叫做元常,他去西都工作之前王維還特意陪他喝酒送行,並寫了一首詩送給他這詩裡面承載著王維關心體貼朋友的至高情懷。

王維在公元737年的時候,用自己監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去到邊塞上,在這裡又遇到了自己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崔東逸和邊塞詩人岑參高適等等,他在這裡遇到他們就好比遇到自己的老鄉一樣令王維十分的高興,在這裡他們幾個人每天都騎馬出行相互結伴談天說地每天過得都十分的快樂,有時候還會一起去山中進行打獵,同時還為自己這幾個好朋友寫下了一首婦孺皆知的五言律詩《觀獵》。

被稱為“詩佛”的王維

這便是被世人所稱為"詩佛"的王維,從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出王維是一個十分重感情重情義的人,當自己進到京城見到玉真公主的時候他知道玉真公主喜歡自己,但是自己知道家裡還有一個未婚妻也不管公主的官位是否強大便拒絕了她回到家鄉與自己的妻子結婚,來到這裡雖然最後遭受他人的陷害,但是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對自己的妻子情深似海,並且王維對待自己每一個朋友都是十分仗義的兩肋插刀,王維這份對待朋友的情感值得我們現在每一個現代人去學習去尊崇。

參考文獻:

<code>《舊唐書》
《維摩詰經》
《資治通鑑》
《唐才子傳》/<code>
<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