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清朝服飾等級:從冬朝冠說起(有趣可看)

在中國古代,等級制度森嚴是其顯著的特徵,而服飾就可以說是最為直觀的顯示了。在中國古代,服飾不僅有禦寒蔽體的功能,還被賦予了濃厚的政治色彩和禮制意義。在被影視化最多的清代,更是如此。不僅如此,清朝的服飾制度的調律規章之龐雜浩繁和瑣碎更是超過了前朝。


在清代,服飾制度不僅僅嚴格區分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服飾等差,而且也嚴格區分了統治者內部之間的服飾等差。

一:服飾等級

從高到低可以分為三個大的等級,帝位級,包括皇帝和后妃;爵位級,包括皇子、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等皇親貴族,還有公、候、伯、子、男等民姓封爵者;官位級,包括一至九品的各級官員。其中,每個等級中又有細分,官員穿著非常嚴格。

二:服飾質料

清朝宮廷的服飾質料可以說是品種多樣且華貴非常。還記得甄嬛傳裡,甄嬛正正得寵,盛夏十分,雍正帝為了給嬛嬛搭配難得的蜀錦衣服,特地配了一雙蜀錦織就而成的鞋,一時風頭無兩,豔羨多人。

當時,宮廷服飾大量使用產自江南質量上乘的綢緞,紗綾,羅等精美絲質物品。還有來自東北高寒地區的貂皮,海龍皮,狐皮,銀鼠皮,鹿皮等各種珍貴皮料,(現在我們還是保護動物,倡導環保哦)。而這些服飾的料子也能體現穿衣者的尊卑貴賤。

比如禮服中的冬朝冠,從皇帝,王公貴族到文武官員都可以用,其簷用皮製成,但是皮質的好壞可以反映等級的高低。自然是等級越高的,皮質越好。

也說清朝服飾等級:從冬朝冠說起(有趣可看)


也說清朝服飾等級:從冬朝冠說起(有趣可看)

皇帝冬朝冠的簷有薰貂皮和黑狐皮。皇子、親王、親王世子、郡王、貝勒、皇孫、貝子、固倫額駙到子之流的冬朝冠的簷相同,都是薰貂和青狐兩種。

文武二品官,輔國將軍,縣主額駙,男及文三品的冬朝冠,簷都是薰貂,貂尾兩種。

武三品官,奉國將軍,郡君額駙,文武四品,奉恩將軍,藏品送拍,鑑賞諮詢:壹叄捌 貳肆叄玖 玖叄捌柒 縣君額駙,文武五品官,鄉君額駙,文武六 ,七品官和一,二,叄等侍衛,文武八,九品官的冬朝冠,簷都已薰貂製成(清封爵從崇德年間開始,順治年間加以充實,到乾隆年間形成完備的制度)

從這些可以看出,上到皇帝,下到九品文武官員都可以帶薰貂皮簷的冬朝冠,皇帝還可以帶最貴重的黑狐皮冬朝冠,其他人都不可以用,以下則依等級高低使用皮質略次的青狐和貂尾。


說完冬朝冠,現在來說一說禮服中的冬朝服,學問細節又是海了去。

皇帝冬朝服有兩式,一式為披領及裳皆表以紫貂皮,袖端為薰貂皮;另外一種是披領和袖都是石青片金加海龍皮緣。

皇子、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固倫額駙、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公、候、伯下至文武四品官、奉恩將軍、縣君額駙等人的冬朝服所紋飾料和皇帝相同。文武五品官,鄉君額駙至文武六七品官等人的朝服沒有冬夏之分,即冬,夏朝服都是一樣的形制,不能用皮料邊緣,只能用片金緣,其中披領及袖用石青色妝花緞。文武八九品的朝服等級更低,披領及袖只能用青色倭緞。

也說清朝服飾等級:從冬朝冠說起(有趣可看)


也說清朝服飾等級:從冬朝冠說起(有趣可看)

根據《大清會典事例 禮部 官服》記載,順治三年覆準,庶民不得用繡緞等服,滿洲家人不得用錦繡蟒緞、妝緞......

在清代,服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穿錯也許就會招致殺身之禍,這些案例在影視劇裡還是有比較多的案例的。按照的遠近親疏,分為宗室和覺羅,宗室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之直系子孫,覺羅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伯叔兄弟的旁系子孫。宗室地位高於覺羅,因此在服飾的材料上,宗室可以使用更為高檔的蟒緞,妝緞,貂皮和猞猁猻皮,而覺羅則不可以。

想想連衣服的材質都有嚴格規定,清代真是相當高度集權,因為現代人穿衣是資本夠不夠,隨便穿,在清朝,也許你資本夠,但級別不夠,就不能穿。藝太記得甄嬛傳裡,還是以甄嬛為例,甄嬛冊立為妃位時,因為皇后陷害,穿上了已故皇后的吉服,這一舉動惹怒皇帝,從此就離宮,恩寵不再,其實不僅是有冒犯已故純元皇后,也有穿錯這件事。

也說清朝服飾等級:從冬朝冠說起(有趣可看)

我是福羲藝太,每一件古物,都會說話。

你所珍藏的,皆是無價之寶

本文由福羲藝術太太撰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