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最初的含義是什麼,它和寒食節、上巳節有什麼關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馬上要到清明瞭!在這個節日裡,大傢伙是掃墓,或是踏青,忙的不亦樂乎!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它最初的內涵實際是什麼?它和寒食節、上巳節有什麼聯繫?它與宗教有什麼聯繫?

今天,筆者就帶您走進清明節,走進那個淚雨濛濛的節日!

清明最初的含義是什麼,它和寒食節、上巳節有什麼關係


  • 清明節最原始的底色——節氣

清明節,時間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晚春到來的象徵。具體時間就是冬至後的第一百零八天。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中國人民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祭祀祖先並掃墓,表達對祖先的紀念。

不光漢族,還有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同樣也過清明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共同的主題。

但是,你知道麼,清明節最初只是一個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膾炙人口的《二十四節氣歌》。其中第一句“清谷天”中的“清”就是清明節。上文也指出,清明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在中國,尤其是在中國北方,由於有“春脖子短”——春天短促的特徵,清明的到來也意味著很快將要迎來夏季,氣溫降水會發生劇烈。

所以,清明對以農耕為主業的古代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農民們將要迎來農忙。在中國,清明節對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含義,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諺語。

清明最初的含義是什麼,它和寒食節、上巳節有什麼關係


在華北地區,有著“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懵懵懂懂,清明下種”這句諺語,這是因為,這一節氣過後,大豆為主的農業作物要下種了;

在黃淮地區以,有著“清明時節,麥長三節”的說法,這時候,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應抓緊搞好後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

在江南地區,有著“明前茶,兩片芽”的說法,江南盛產茶葉,這時候茶樹新芽抽長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蟲,特別要說一句,江南地區的綠茶,喝的就是“明前茶”——清明時節前摘得芽兒,由於清明前氣溫較低,這時候蟲孽稀少,所以茶葉受蟲病害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

清明最初的含義是什麼,它和寒食節、上巳節有什麼關係


  • 清明節的第二個底色——祭祀

現在,人們想起清明,首先想到的是祭祀與掃墓。這就是清明的第二個底色。

那麼,清明又是如何從一個節氣變成祭掃祖先的清明“節”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節日,寒食節!其實,祭掃原來是寒食節的內容。

中國古代奉行儒家思想,強調對待親人“孝”。要做到“孝順”,就要做到“養生喪死”,做到“生盡孝死盡哀”,要做到“事死如事生”,認為,對待死去的親人要像對待他們活著的時候一樣,如何做到?就要通過祭掃——祭祀掃墓來完成。這個事情很重大,在古代上至天子,中到百官,下到黎民都要做。

清明最初的含義是什麼,它和寒食節、上巳節有什麼關係


原本,祭掃這個事情是在寒食節——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但是,古代黎民在寒食節完成這件事沒有問題,因為祖先死後就埋在自家旁邊,官員可麻煩了!中國古代實行“異地調任”制度,你是那裡的官員,不能在那裡任職,只能調到別的地方去。這可就苦了當官的了,一去一回就耽誤上班時間,更不用說遠在京城的京官!

於是,在唐代,皇帝決定延長寒食節假期來解決問題,由於碰巧清明寒食挨著,所以唐玄宗李隆基於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二月下令:“寒食、清明四日為假。”這等於將假期擴展到清明後。到了唐代宗大曆十二年(公元777),皇帝更是直接下詔令,唐朝衙門依例放假五天,並第一次明確清明寒食一體:“自今以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這之後,人們在清明時節祭祖成了常事。再往後,清明逐漸由附屬於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

最終,清明就成了“節”,並且成為了中國人祭祀的日子!

清明最初的含義是什麼,它和寒食節、上巳節有什麼關係


  • 清明節第三個底色——踏青

談起清明節,人們又會想起去踏青。那麼,清明節不是一個祭祖的日子麼?不應該莊嚴肅穆麼?為什麼又有踏青這種輕鬆愉悅的活動加入?

這是因為,清明節又融入了一個節日——上巳節——的內容!

上巳節,其源自上古的中國。當時中國實行干支記年,上巳節時間就在三月的第一個地支為“巳”的日子。又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每年的陰曆三月初三前後,所以後來三國魏就定在三月三,所以民間又稱“三月三”。

清明最初的含義是什麼,它和寒食節、上巳節有什麼關係


在上古的時候,先民們在三月三主要要進行的活動是“祓禊”。祓禊,古代中國民俗,祓——古代為除災求福而舉行的一種儀式;禊——古代春秋時期在水邊舉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所以祓禊的主要內容為在河邊舉行清除不祥的祭祀活動。後來演變為在這個日子沐浴,採蘭,踏青,嬉遊,飲酒等活動。

由此可見,踏青本來是屬於上巳節的。那為什麼又稱為清明節的內容呢?

這還得從唐朝說起。上文說了,唐代官員由於寒食節祭祖時間不夠,於是皇帝下命令假期由寒食節延長至清明節。但是,上巳節這個重要的祭祀活動,沒有給假期。於是很多官員索性就將上巳節的內容也遷至寒食-清明這個假期,於是,清明節又有了踏青,嬉戲,洗澡等內容。

慢慢的,上巳節也被清明節吞併了!

清明最初的含義是什麼,它和寒食節、上巳節有什麼關係


  • 清明節最後底色

最開始,無論是清明,寒食還是上巳,都是不確定的具體日期的——清明節是冬至後的第一百零八天,寒食節是冬至後一百零五日,上巳節是按照干支記年,都是不確定的。後來,由於清明節融合寒食節和上巳節不斷融合,成為很多少數民族共同的節日,還彙集祭掃,踏青等一系列活動,所以迫切需要一個確定的日期。

民國成立後。1935年明確確定4月5日這個固定的日期為清明節,同時確定其為國定假日,也叫做民族掃墓節。新中國成立,到2006年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正式把清明節定為法定節假日;自2008年起清明節開始放假!

清明節,這個荏苒千年,伴隨中華民族始終的節日,正如中華民族自身的優點一樣,兼收幷蓄!同時,也將和中華民族一樣,永遠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