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画的诗有哪些?

用户3526117241684


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文人骚客出门手里会拿上一把扇子的形象。他们手拿一把扇,或轻摇,或抚掌,或敲头都会显得温尔儒雅,别具一格。在古代,一把有画带诗的扇子算得上是翩翩公子的标配。

扇面绘画必有诗呼应,否则不显雅意。而一副好的扇面上都会让人感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只有这样才会显得持扇主人的水平和涵养。

古时题扇画面的诗有很多,都是根据画面意境来创作的,其中不乏佳作,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魏晋:欧阳建

春柳舞江干,春水弥江岸。

孤舟坐钓翁,举目南天雁。

明代:陈琏

云过山疑动,风来树欲颠。

长江波浩浩,应有未归船。

明代:刘基

玉井芙蓉红粉腮,何人移向月中栽。

高轩忽漫看图画,疑是昭阳晓镜开。

明代:朱浙

青嶂连天迥,丹枫向日明。

草桥人不渡,万事一丝轻。

明代:郑真

断坡高树昼阴阴,行转清溪路更深。

可是草堂人不见,西风萧飒鹤孤吟。

元代:柳贯

瑶池池上万芙蕖,孔雀听经水殿虚。

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

明代:陈航

林下春风来,千年翠如璧。

云拥群木深,溪回百川寂。

中有幽人居,清朝此投迹。

邂逅得良朋,于焉咏嘉客。

元代:胡奎

雨洗嵩丘翠不乾,远分秋色画中看。

也知东阁诗人意,只写长松伴岁寒。

宋代:郑元祐

一握方诸镜里天,分明雁荡石城连。

仙人不患蓬壶小,便驻鸾笙五百年。

以上题诗有关山水,花草,人物,都是名家之作,诗句与其画面意境契合呼应,让人不禁流连,实乃享受!


墨馨


玉井芙蓉红粉腮,何人移向月中栽。

高轩忽漫看图画,疑是昭阳晓镜开。


设计猫小鑫


何山守旬开悟诗

整天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缦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使休.

苏东坡寓禅《如梦令》二首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原本无垢.

其二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世一切.

渔家傲•其二

三十年来无孔窍,几次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折叶寻枝 虚半老,拈花特意重年少.此后水云人欲晓,非奥妙.灵云合破桃花笑.

次韵子瞻赠金山宝觉年夜师•秦不雅

云峰一变隔炎凉,犹喜重来饭积喷鼻.宿鸟水干迎晓闹,乱帆天际受风忙.青鞋踏雨寻幽径, 朱火笼纱语上方.保重故人敦妙契,自怜出身两茫茫.

空空歌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老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迷茫在此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功?金也空,银也空,身后何曾握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鬼域路上不重逢。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劳一场空!如来清冷月,常游究竟??结果空,众生心水静,菩提影现 中。

一花一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菩提,一土一如来。 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

月下花前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记头,即是人世好时节。

清朝折扇扇面字画有甚么特点?

清朝这一期间名家辈出,作品情势多样,除继续表示各家名派的个性艺术气概外,还风行双人乃至多人结合创作,有佳耦合作、师生合作、友人合作等多种情势。

好比高翔画的"梅花疏枝瘦朵"折扇扇面,便由金农和陈章题诗。

乾隆的几柄消暑折扇,折扇扇面的一面由刘统勋题写书法,另外一面由邹一桂画兰花、胡蝶,或蒋迁锡画牡丹花。

此中由双人合创"一字一画"折扇扇面的体例,后来被文人雅士们广为仿效,例如:梁启超的书法折扇扇面,由余绍宋配画山川图;陈法琛的书法折扇扇面,由其门生陈懋侗配画工笔折枝牡丹。

成心思的是,"柯桥竹石图"折扇扇面是由一名名家与其5个门生结合创作,其共同默契,作品气概浑然一体,使人叫绝。

关于花的诗词有哪些?

1、客岁本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照旧笑东风。

出自唐朝崔护的《题国都南庄》。

口语文释义:客岁春季,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艳丽桃花。

本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翼而飞何处,只有桃花照旧,浅笑怒放东风当中。

2、纱窗日落渐傍晚,金屋无人见泪痕。

孤单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出自唐朝刘方平的《春怨》。

口语文释义:纱窗外的阳光淡去,傍晚垂垂降临;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痛的泪痕。

天井空阔孤单,春季风景即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3、人世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其中来。

出自唐朝白居易的《年夜林寺桃花》。

口语文释义:在人世四月里百花残落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方才盛开。

我常为春景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转到这里来。

4、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宋朝杨万里的《小池》。

口语文释义: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反照水面是爱好好天和风的柔柔。

柔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狡猾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幽香来。

出自宋朝王安石的《梅花》。

口语文释义: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酷寒独自盛开。

为何了望就知道明净的梅花不是雪呢?由于梅花隐约传来阵阵的喷鼻气。

扩大资料:《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酷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喷鼻,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风致崇高,幽香沁人,意味其才华谯溢。

亦是以梅花的顽强和高洁风致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巨情况中仍然能对峙操守、主张公理的人。

全诗说话朴实,写得则很是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扬州八怪有郑板桥吗

扬州八怪包罗:郑燮(即郑板桥)、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

1.八怪之首郑燮[郑板桥] 郑板桥和他的《竹石图》 清康熙年间的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翰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

“金风抽丰昨夜窗前过”,他看见清风在竹叶间穿行,看见竹子摇摆的模样。

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没有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天然。

针对苏东坡“成竹在胸”的说法,板桥夸大的是胸中“莫知其但是然”的竹,要“胸中无竹”。

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本色却相通,同时夸大构想与谙练技能的高度连系,但板桥的方式要“如雷霆轰隆,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立,节节耸峙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张叶子都有着分歧的脸色,墨色水灵,浓淡有致,传神地表示竹的质感。

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置得十分调和。

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陪衬了石的另外一番风情。

这类丛生植物成为板桥抱负的幻影。

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首金农都感慨说,相较两人的画品,本身画的竹子终不如板桥有林下风度啊。

2.高其佩 其花鸟扇面是用指头创作的。

高其佩的指画扇面,两只鸟的形态落拓萧洒,而牡丹花上的题诗说,“也类胭脂画牡丹,画光阴出已三竿。

本来花自扶桑国,不准人家花月看”,诗写得很有情趣。

让人诧异的是,画面俄然显现艳极的牡丹,美到极致,反倒有了良辰美景以后的安于现状、和不忍卒看的凋败气味。

开到荼蘼的牡丹,东风里披发着颓丧之美。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韦三,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

前辈自山东迁至辽宁铁岭,隶汉军镶黄旗,曾任刑部侍郎。

为“扬州八怪”罗聘之师。

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画,他首创的“指画”成为绘画中一个主要门户。

高其佩晚年,指画名誉远播朝鲜,但他仍然绘画“甲残至吮血,日匿频烧烛”。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应诏圆明园如意馆作画3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等细绢工笔划。

高秉《指头画说》记录,高其佩曾为兵部尚书卢舜徒写真,画一立像,高与真人相齐。

画成后,卢舜徒欢乐若狂道:“神乎技矣!进乎道矣!” 3.金农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稽留山平易近等,浙江仁和(杭州)人。

他的画,接收汉画像之长,古朴稚拙,翰墨极不求形似,恰是如许拙笨的美,使金农的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别成一家画风。

青木正儿1922年春季来到中国,这位日本汉学家在西湖逛夜市时发现一幅金冬心《梅花图》拓本。

在冬心师长教师的故乡杭州,青木在小摊上觅得冬心艺术的片影,青木说这就是至诚可以通神吧。

他用跪拜的豪情记实了那时的情形(《江南春•;竹头木屑》)。

这幅《梅花图》,题有青木吟诵已久的七绝:“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

此刻闭门忙不了,酸喷鼻咽罢数花须。

” 关于金冬心,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金冬心》很都雅,由于金冬心闻名的“落日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诗句,盐商程雪门送了一千两酬金。

而金冬心这幅《梅花图》,齐白石一笔一笔摹仿,用白描勾画,十分着名。

青木杭州购得的《梅花图》拓木,齐白石摹仿过的金冬心《梅花图》,此刻,它的原作就在我们眼前。

这真是保藏家心目中的至上浪漫。

4.李鱓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

康熙五十年及第,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肯受正统派画风束厄局促而被架空出来。

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年夜吏罢归。

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以后,至扬州卖画为生。

与郑燮关系最为紧密亲密,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

他早年曾从同亲魏凌苍学画山川,担当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整 ;后又向指头画年夜师高其佩请教,进而崇尚适意。

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获得开导,遂以破笔泼墨作画,气概为之年夜变,构成本身肆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怪异气概,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笔迹参过失落,使画面十分丰硕,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年夜的影响。

5.黄慎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东海平民等,福建宁化人。

善于人物适意,间作花鸟、山川,笔姿荒率,设色年夜胆。

有《蛟湖诗集》存世。

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黄慎的适意人物,缔造出将草书入画的怪异气概。

怀素草书到了黄慎那边,变成“破毫秃颖,化联绵不竭为时断时续,”笔意加倍跳荡粗狂,气概加倍豪宕奇肆。

以如许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景象形象宏伟,点画如风卷落叶。

黄慎的人物画,多取仙人故事,对汗青人物和实际糊口中樵夫渔翁、流平易近乞丐等布衣糊口的描画,给清朝人物画带来了新气味。

黄慎的人物册页《赏花仕女图》描绘一斑斓女子对花的陷溺。

而《西山招鹤图》则取材于苏轼《放鹤亭记》,画面右边立一白鹤,老叟似在瞻仰空中翱翔之鹤,孺子手挽花篮,却自顾嘻嘻而乐。

“生平梦梦扬州路,交往空空缺鹤归”(黄慎《题林逋驯鹤图》),黄慎两次寓居扬州,前后17年,十里扬州,成为他平生的迷恋。

6.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隐士、抑园、借园主人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罗: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平易近族音乐、平易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春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汉文明功效底子的缔造力,是平易近族汗青上道德传承、各类文化思惟、精力不雅念形态的整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惟、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协调包涵的实系统。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异文化的管辖。

而传播年月长远,散布广漠,文化是宇宙天然纪律的描写,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天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议一切的内涵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心识形态,是中华平易近族思惟精力,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底子。

文化特点 文化自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汗青的成长进程,是以,文化既具有地区特点和平易近族特点,又具有时期特点。

在汗青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罗积厚流光的传统文化,也包罗中国文化传统产生猛烈演化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渊源 中华平易近族汗青积厚流光,传统文化博年夜精湛,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光荣和高傲,它是中华平易近族的主要凝集力;另外一方面,近代后进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固然中国人的思惟不雅念,思惟、行动和糊口体例都在产生侧重年夜的转变,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成长,可是这类转换和成长自己就是从传统起头的。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自己具有文化科学价值。

...

求武则天期间的诗词歌赋及逸闻趣事

武则天也是一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祀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怀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纭,蕉萃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义缱绻,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代游上苑,急切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晨风吹。

这首诗后来传播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

武后年夜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

”(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

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成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

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如此。

因而,清晨名花布苑。

群臣咸服其异。

后托术以移唐祚。

此皆妖妄,不足信也。

”此说较为可托,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扬的需要,实先有所安插。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

使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存世诗作 《曳鼎歌》[全唐诗:卷5_2]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

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全国光宅,国内雍熙。

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唐享昊天乐•第一》[全唐诗:卷5_3] 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

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

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唐享昊天乐•第二》[全唐诗:卷5_4] 瞻紫极,望玄穹。

翘至恳,罄深衷。

听虽远,诚必通。

垂厚泽,降云宫。

《唐享昊天乐•第三》[全唐诗:卷5_5] 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超,闓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

圜坛敢申昭报,方璧冀展虔情。

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唐享昊天乐•第四》[全唐诗:卷5_6] 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

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

铭开武岩侧, 图荐洛川中。

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

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唐享昊天乐•第五》[全唐诗:卷5_7]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

爰设筐币,式表诚恳。

筵辉丽璧,乐畅和音。

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唐享昊天乐•第六》[全唐诗:卷5_8] 昭昭天主,穆穆下临。

礼崇备物,乐奏锵金。

兰羞委荐,桂醑盈斟。

敢希明德,幸罄庄心。

《唐享昊天乐•第七》[全唐诗:卷5_9] 尊浮九酝,礼备三周。

陈诚菲奠,契福神猷。

《唐享昊天乐•第八》[全唐诗:卷5_10] 奠璧郊坛昭年夜礼,锵金拊石表虔敬。

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畅韶英。

《唐享昊天乐•第九》[全唐诗:卷5_11] 荷恩承顾托,执契恭临抚。

庙略静边荒,天兵曜神武。

有截资先化,无为遵旧矩。

祯符降昊穹,年夜业光寰宇。

《唐享昊天乐•第十》[全唐诗:卷5_12] 肃肃祀典,邕邕礼秩。

三献已周,九成斯毕。

爰撤其俎,载迁实在。

或升或降,惟诚惟质。

《唐享昊天乐•第十一》[全唐诗:卷5_13] 礼终肆类,乐阕九成。

仰惟明德,敢荐非馨。

顾惭菲奠,久驰云輧。

瞻荷灵泽,悚恋兼盈。

《唐享昊天乐•第十二》[全唐诗:卷5_14] 式乾路,辟天扉。

回日驭,动云衣。

登金阙,入紫微。

望仙驾,仰恩徽。

《唐明堂乐章•外办将出》[全唐诗:卷5_15] 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

宏法则六合,神用叶陶钧。

负扆三春旦,充庭万宇宾。

顾己诚虚薄,空惭驭兆人。

《唐明堂乐章•天子行》[全唐诗:卷5_16] 仰膺历数,俯顺歌颂。

远安迩肃,俗阜时和。

化光玉镜,讼息金科。

方兴仪式,永戢干戈。

《唐明堂乐章•皇嗣收支起落》[全唐诗:卷5_17] 至人光俗,年夜孝通神。

谦以表性,恭维立品。

洪规载启,茂典方陈。

誉隆三善,祥开万春。

《唐明堂乐章•迎送王公》[全唐诗:卷5_18] 千官肃事,万国朝宗。

载延百辟,爰集三宫。

君臣德合,鱼水斯同。

睿图方永,周历长隆。

《唐明堂乐章•登歌》[全唐诗:卷5_19] 礼崇宗祀,志表严禋。

笙镛合奏,文物惟新。

敬遵茂典,敢择良辰。

絜诚斯著,奠谒方申。

《唐明堂乐章•配飨》[全唐诗:卷5_20] 笙镛间玉宇,文物昭清辉。

晬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

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背。

《唐明堂乐章•宫音》[全唐诗:卷5_21] 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灵。

万方资广运,庶品荷财成。

神功谅匪测,大德实难名。

藻奠申诚敬,恭祀表惟馨。

《唐明堂乐章•角音》[全唐诗:卷5_22] 出震位,开平秩。

扇条风,乘甲乙。

龙德盛,鸟星出。

荐珪篚,陈诚笃。

《唐明堂乐章•徵音》[全唐诗:卷5_23] 赫赫离精御炎陆,滚滚炽景开隆暑。

冀延神鉴俯兰尊,式表虔襟陈桂俎。

《唐明堂乐章•商音》[全唐诗:卷5_24] 律中夷则,序应收获。

功宣建武,义表惟明。

爰申礼奠,庶展翘诚。

九秋是式,百谷斯盈。

《唐明堂乐章•羽音》[全唐诗:卷5_25] 葭律肇启寒冬,苹藻攸陈飨祭。

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唐武氏享先庙乐章》[全唐诗:卷5_40] 先德谦撝冠昔,严规节素超今。

奉国虔诚每竭, 承家至孝纯深。

追崇惧乖尊意,显号恐玷徽音。

既迫王公屡请,方乃俯遂群心。

有限无由展敬, 奠醑每阙亲斟。

年夜礼虔申典册,苹藻敬荐翘襟。

《初春夜宴》[全唐诗:卷5_41]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

兰灯吐新...

扇子除乘凉外还有甚么功能?

1、培育提拔宝贵花草古代人不但使扇子为人招风乘凉,并且充实操纵这一扇子的功能,用来培育提拔宝贵花草。

据周到《齐东野语》记录,南宋国都杭州的花草,年夜多出于余杭马塍,马塍“土细宜花”,马塍人以“艺花之技名全国”,为催放牡丹梅桃,就在温室内“中置沸汤”,并“扇之以轻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

木樨一般须秋凉才开放,就“鼓以冷风,养以清气,镇日乃开”。

2、遮阳扇子还有被前人用于遮阳的,那是一种用竹子做成小骨二十余根,用蓝绢糊裱两面,长尺余的。

撤扇”,扇面上“皆撤年夜块金箔,放则遮日,收则入囊”。

3、隐喻扇子是人们自用自生风的,但汗青上的贵爵将相、达官显人都是让家丁侍女摇扇生风的,固然也有清正自廉、洁身律己者,如宋朝名臣司马光官至宰相,矜持扇遮日,他不喜声张,晦迹韬光,显示了一代名相的风采。

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写的田园风光的作文

拙政园是我国"四年夜名园"之一。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庇护单元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周: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

此中两处在北方,是我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两处在姑苏,是我国私人园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着名度,此中首要有两个缘由。

一个缘由是,拙政园是我国平易近族文化遗产中的珍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结构设计、建筑造型、字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地方,被誉为"全国园林之母"。

另外一个缘由是,拙政园曾为很多在汗青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供给了勾当场合。

此中,有江南文豪钱牧斋和宠姬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宁籍弘文院年夜学士、礼部尚书陈之遴;有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儿、女婿;有承平天堂忠王李秀成;有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万。

辛亥革命后江苏都督程德全布告全省,在园内召开江苏姑且省议会;抗克服利后,爱国诗人柳亚子在园内办过"社会教育学院"。

相传,康熙年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担负姑苏织造,织造衙门设在葑门,而家属住在拙政园内。

曹寅升迁江宁织造时,保举内弟李煦代替,家属住在园内达二三十年之久。

此刻,我们可以看到,在高高的净水砖砌墙门的正门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四年(1509年)。

御史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因宦海掉意而还乡,以年夜弘寺址拓建为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木参天。

拙政园的园名是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缩写而成的。

按照姑苏市园林办理局供给的资料,王献臣于明朝弘治六年(1493年)中进士,升为御史,但宦途不顺遂,曾两次被东厂缉事诬告,动过刑,下过狱,被贬为广东驿丞,后任永嘉知县,罢官后居家,心里的痛苦没法言表。

他对文征明讲:"昔潘岳氏官吏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国鬻蔬,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吾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

"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要起"拙政园"这个名字,就是要像潘岳一样隐退于林泉之下,要像陶渊明一样守分归田园。

这个园名,反应了王献臣那时那种既无可何如,又想自我解嘲的复杂心态。

颠末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腰门,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的东部。

东部花圃的南部有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兰雪堂"。

"兰雪"两字出自李白"东风洒兰雪"之句,意味着主人萧洒如东风,干净如兰雪的高贵情操。

中心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

从图上看,拙政园为三个部门: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拙政园的精髓地点;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年夜都建成于清朝,其建筑气概较着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从图上看,拙政园没有较着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款式,年夜都是随机应变,错落有致,疏朗坦荡,近乎天然,是姑苏诸多园林中结构最为成功的典范。

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翠绿的竹丛和古树,蜂拥着一座庞大的石峰,状如云朵,岿然兀立,西侧有两块外形奇异的湖石,两石中心夹着一条曲折小路。

中心这座石峰叫做"缀云峰",像一个庞大的屏风,盖住宾客们的视野,这类"开宗明义"的造园手法,被称作为"障景",起着惹人入胜的感化。

很多人来到这里,都有一种"似曾了解"的感受。

这是由于很多宾客都看过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书中描述的年夜不雅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其类似。

《红楼梦》第十七回《年夜不雅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有如许一段故事:贾政父子进年夜不雅园题景,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幢挡在眼前。

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魅,或似猛兽,纵横拱立。

上面苔藓班驳,或藤萝掩映,此中微露羊肠小径。

这段描述,用在这里很是贴切,多是偶尔的偶合。

但是,两园近似的环境还有很多。

过了假山,宾客们看到的是拙政园的东部首要风景。

明朝崇祯年间,刑部侍郎王心一买下东部后,建造"归田园居"。

园内有山岛、荷池、松冈、竹坞,好一派田园风光。

这一部门的首要建筑物,除"兰雪堂"外,还有"秫喷鼻馆"、"天泉阁"、"芙蓉榭"等。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边上的水榭。

榭,是姑苏园林建筑中的一种类型,造型轻盈,建在水边或高坡上,下面排挤或半排挤。

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

木芙蓉是一种变色花,凌晨早霞初现时是淡红色,午时阳光直射时酿成紫红色,薄暮落日西下时又酿成粉红色,甚为珍贵。

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莲花。

毛泽东主席诗词中"芙蓉国里尽朝晖",指的是水芙蓉。

"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墙,一边坦荡、一边封锁的强烈反差,恰到好处地衬托了安好的氛围。

加拿年夜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参照了这个设计,前面是一泓池水,后面是一堵高墙,很有姑苏古典园林的味道。

若是您走到芙蓉榭的门前向西面看,可以见到这个水榭进门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圆光罩.


群音之下


扇面书法常用诗词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天净沙⑴·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虞美人》李煜 [1]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归园田居》 诗人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8、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9、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译: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蜡象,即白象)在奔跑,)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注:汗读hán)只识弯弓射大雕。(识读shí,弯弓射大雕,即指能武不能文的人)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注:还读huán)

10、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传承文明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

博大精深,璀璨瑰丽。

华夏为号,炎黄为旗。

龙凤为图,汉字为记。

典章文物,经史子集。

文化积淀,书不尽意。

厚德载物,通天彻地。

薪火相传,百世一系。





广东闪耀新星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幽草凄凄绿上柔,桂花狼藉闭深楼。

银光不足供吟赏,书破芭蕉几叶秋。

残柳凋荷绿未沉,一池清水澈如心。

楼前几日无人到,满地槐花秋正深。

无事无情亦未闲,孤心常寄水云边。

今宵有月无人处,高讽南华秋水边。

一枕风凉长夏去,香浓桂子绕纱窗。

井梧坠处蛩声起,欲向中天觅雁双。

清露来时竹影动,每从北苑弄鱼缸。

兰亭光泻悠悠韵,对景秋心未肯降。

谁借微凉到我窗?扶疏绿竹影幢幢。

桐花簌簌随风落,鸥戏池塘思大江。

枫叶离离承露垂,蝉鸣高树换新腔。

衷肠但诉琴声里,弦月一钩寄北邦!

诗怀不共林泉老,暗许轻风戏一庞。

醉笔常追云海去,颠倾浓墨涌三江。

乘龙心事终为梦,明月清凉溢我窗。


超大的瓜


扇面画是扇子上面诗词、绘画的总称。扇子是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能够搧风引凉的工具。它是由纸和木架也称骨架相粘合而制成的手工艺术品。

诗面画的诗很多,现展示几首。

《蝶恋花-聚骨扇》

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

金缕小钿花草斗,翠绦更结同心扣。

金殿日长承宴久,招来暂喜清风透。

忽听传宣须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西江月-扇子》

昨夜东床一梦,广寒宫里闲游,嫦娥一见笑攸攸,爱我青春年幼。

持我半轮圆月,能开能折能收,轻轻摇动碧天稠,万里清风在手。

另有扇面画诗

(一)

幽草凄凄绿上柔,桂花狼藉闭深楼。

银当不足供吟赏,书破芭蕉几叶秋。

(二)

白日吹人无所思,独来窗下理红丝。

手擎刀尺瓶花落,数点天香入砚池。

(三)

小庭如水月明秋,天远窗虚人自愁。

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却在我心头。

(四)

碧波荡漾风解情,红绿相符香飘盈。

蝶儿翩舞风中觅,荷花蕊中露门庭。


大山之林


答:扇面画的诗大约收集到如下一些.

富贵不克不及淫,贫贱不克不及移,威武不克不及屈,此之谓年夜丈夫:

爬山则情满于山,不雅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几多,将与风云而并驱也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董小宛的扇面诗

幽草凄凄绿上柔,木樨狼籍闭深楼。

银光不足供吟赏,书破芭蕉几叶秋。

残柳凋荷绿未沉,一池净水澈如心。

楼前几日无人到,满地槐花秋正深。

白天吹人无所思,独来窗下理红丝。

手擎刀尺瓶花落,数点天喷鼻入砚池。

稠烟迷望不克不及空,满地犹含绿草风。

乱竹繁枝几多意,满园花落忆春中。

修竹青青乱草枯,流连西日影相扶。

短墙微露高城色,远处疏烟入绘图。

飘枝堕叶此烟中,残鸟啼秋声亦同。

错认桃花满青行,模糊白鹭栖丹凤。

侵晓开喷鼻湿绣巾,满天犹带月华新。

其中随便看秋色,采得名花赠佳丽。

小庭如水月明秋,天远窗虚人自愁。

几多沉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

无事无情亦未闲,孤心常寄水云边。

今宵有月无人处,高讽南华秋水篇。

满畦寒水稻初黄,细鸟归飞集野棠。

恰是好怀秋八九,木樨枝下饮清喷鼻。

十一

风前一叶巧迎秋,露气蟾光净欲流。

楼上有人争拜影,巧丝先我骨衣俅。

题名:右秋闺词十一首,崇祯康辰中秋天

昀晗思恋

碧波泛动风解情

红绿合喷鼻飘盈

蝶儿翩舞风中觅

荷花蕊中露门庭

张禾丁

雨后清荷无穷情,

蝶儿已归水留影。

谛听风语解花意,

几多芳香似云行

一枕凉快长夏去,喷鼻浓桂子绕纱窗。

井梧坠处蛩声起,欲向中天觅雁双。

清露来时竹影动,每从北院弄鱼缸。

兰庭光泻悠悠韵,对景秋心未肯降!

谁借微凉到我窗?扶疏绿竹影幢幢。

桐花簌簌随风落,鸥戏水池思年夜江。

枫叶离离承露垂,蝉鸣高树换新腔。

衷肠但诉琴声里,弦月一钩寄北邦!

鹤梦遥怜对影双,新秋一气绕家邦

诗怀不共林泉老,暗许微风戏一庞。

醉笔常追云海去,颠倾浓墨涌三江。

乘龙苦衷终为梦,明月清冷溢我窗。

五 律.题友扇面诗(新韵)

寒日物华尽,

南枝艳未绝。

千针逞傲骨,

万墨秀高洁。

身正存清气,

胸宽自有节。

莫谙正人腹,

肯与小人学?

诗怀不共林泉老,暗许微风戏一庞。

醉笔常追云海去,颠倾浓墨涌三江。

乘龙苦衷终为梦,明月清冷溢我窗。


winner谢永勤


有很多。本人喜欢董小宛的这几首诗,分享大家:

幽草凄凄绿上柔,木樨狼籍闭深楼。

银光不足供吟赏,书破芭蕉几叶秋。

残柳凋荷绿未沉,一池净水澈如心。

楼前几日无人到,满地槐花秋正深。

修竹青青乱草枯,流连西日影相扶。

短墙微露高城色,远处疏烟入绘图。

飘枝堕叶此烟中,残鸟啼秋声亦同。

错认桃花满青行,模糊白鹭栖丹凤。

小庭如水月明秋,天远窗虚人自愁。

几多沉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

无事无情亦未闲,孤心常寄水云边。

今宵有月无人处,高讽南华秋水篇。




ZHM鹰击长空


《怨歌行》

【汉】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近现代常出现的:

写对联、写书法

更有广告宣传的制作等

古代经典扇上诗(仅供参考,满意给优质回答哟)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宫中调笑·团扇》

【唐】王建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