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居住在内蒙古的人有很大一部分的祖籍在山西?

往事如风MLYWAN


当我们来到在今天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包头、呼和浩特、巴彦淖尔等地,会发现这里的居民很多人操着浓重山西方言在街上相互交谈,询问当地居民的籍贯,他们基本会毫不犹豫说出一个熟悉的山西地名。那么,为什么内蒙古西部会有这么多山西人呢?

图/晋语区(橘黄色所示)


走西口的后人

清王朝中期,中国人口逐渐突破历史峰值,在乾隆年间全国人口已经突破三亿大关,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日益加剧。这一局面在山西显得尤为突出,向来耕地少、人口多的山西在此时已经濒临人口与资源矛盾爆发的峰值。


在清政府的默许之下,成千上万的晋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呼和浩特)、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移居当地的晋商期初在当地设立货栈经营山西对内外蒙古的贸易,后来逐渐在归化等城镇安家落户,自主经营,而迁徙过去的农民则直接在草原进行垦荒种植,清朝时期高产的马铃薯等耐旱作物就此在内蒙中西部扎根。走西口的过程从乾隆朝持续到清朝灭亡,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数百万的山西人在内蒙扎根。

图/走西口的起点-杀虎口


民国人潮

到晚清民国时期,内蒙古中西部与山西已经建立了十分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可以说达到了同呼吸共命运的程度。1905年前后,山西同盟会会员王建屏、李德懋等人来到内蒙古西部,在土默特旗一带活动,宣传同盟会的主张,秘密发展会员。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归化起义的革命党人起义失败,残部则直接退入阎锡山统治的山西继续运动。1912年初,阎锡山率领的山西革命军一度占领包头,进逼归化,虽然最后受挫,但是“得晋望蒙”的野心还是体现出两地之间唇齿相依的地缘格局。

图/阎锡山一家


民国时期,内蒙地区的垦殖业更加为政府推崇,民国政府于1914年公布了《禁止私放蒙荒通则》、《垦辟蒙荒奖励办法》。次年,蒙藏院又制订公布《边荒条例》,进一步扩大了清末放垦蒙地政策及有关规定。大量来自山西等地的民众赶着政策福利大量涌入内蒙中西部地区,很多内地移民实现了暴富的梦想,成为了坐拥万亩土地的大农场主。在这样的政策与榜样带领下,山西人前往内蒙的浪潮一直持续到了日本侵华战争之前。

图/今天的内蒙古农业


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在地缘上十分接近,而山西的人地矛盾则促使浓稠的人口密度向北部草原地区寻求稀释,终于形成了“归化南北皆晋语”的盛景。


参考文献:1. 赛航,金海,苏德毕力格著,民国内蒙古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历史研习社


首先从地理位置山西与内蒙为邻。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其中活跃的鲜卑拓拔部就建都平城,也就是今天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其后迁都洛阳,但为防御北方草原上柔然,北魏在边境上设立六镇,六镇中有几个位于内蒙一带,前期北魏对六镇相对重视,加上还有些鲜卑族人不愿前往中原,就留了下来。隋唐两朝山西一直是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最前线,大批的军队驻扎山西与内蒙古,这是内蒙人多山西籍的历史原因。最后,真正形成这种情况的还是明清时期晋商的崛起。山西晋商为做生意走南闯北,内蒙古地区所产的羊皮,羊毛都是他们大量收购的货物,然后运回内地销售。时间长了,很多晋商就留在了内蒙古。


治史小学僧


的确,今天内蒙古的汉人有很大一部分的祖籍是山西,这在方言上也有体现:内蒙古中部的大部分汉语方言与山西方言同属晋语。

究其原因,在于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山西分摊了沉重的巨额赔款,巡抚岑春煊无法筹集款项,多次奏请清廷放垦山西口外的蒙古牧地。这是因为山西省东连河北、南接河南、西毗陕西,都是移民输出省,惟北邻内蒙古尚有广阔草原。山西与内蒙古有很长的交界线,有杀虎口、得胜口等直通蒙地,为山西人出塞创设了种种得天独厚的便利。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下诏云:“晋边西北乌兰察布、伊克昭二盟,蒙古十三旗荒地甚多,土脉膏腴,自应及时开垦,以实边储”,这就开启了山西人向内蒙古的移民浪潮。

到了民国年间,在绥远省(今内蒙古中部),山西人无县不有、无旗不有,甚至到了无处不有的地步。“吾人在绥所遇各界人士,若叩其籍贯,或云山西,或祖籍山西,或徙绥数十年,入绥籍云云。此等现象极为普遍。即在蒙旗所遇之谋生汉人,无论工商或牧羊者,亦几全为晋籍“”。1936年,归绥城共有人口83 950人,山西籍超过半数,占全归绥城人口的1 /4。绥远的山西移民从祖籍地来看,分布于山西南北各地,但主要集中在晋北、晋中地区,其中以大同、忻州、代县、河曲等地最多。绥远汉族移民,“虽多晋籍,又以大同、左云、右玉、偏关、河曲、代州及浑源等县之人民为众”。

这就形成了内蒙古汉族祖籍大多来自山西的独特人文景观。

个人意见,欢迎拍砖。


杂史谭


说得在理。一言以蔽之,主要是走西口的结果!走西口去内蒙的山西居多,而陕北榆林地区过去的也不少,主要在巴盟,即临河一带。需说明的是,陕北口语也属晋方言。这也是内蒙(原绥远省)中部地区都说山西北路话的原因所在。


心旷神怡165001262


十九世纪,山西晋中人是走出去到外省去创业,赚下大把银子回原籍建筑豪宅,一个有钱人去,后面还跟着一大帮下面的人,这样去内蒙的人是少不了,所以山西内蒙口音相似很正常啊!当然,现在山西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是落伍了,出去创业打工的乡下人是不多,山西的经济发展让人堪忧。


大地滋润


本人就是题干这种人,仔细问过家里迁徙的过程。

我家的话应该是在明末清初一路迁徙的,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最早的祖先是逃荒一路讨饭到的内蒙,是今天的蒙西地区。

其实也很好理解,山西在历史上常遭受自然灾害,旱灾、洪灾、蝗灾都不算少,而恰恰又是文明较早发源的,农业先进,人口集中的地区,一旦灾害发生自然会有大量灾民流离失所,今天的内蒙古南部与山西只隔一条黄河,黄河一结冰自然走都走过来了。内蒙虽不算物博但总是地大,地广人稀,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所以就定居了。

其实这种祖籍在山西的内蒙古人分布还是比较固定的,向北过了大青山及大青山附近的草原一直到今天还是蒙古族人多,像我家所在的南部就基本上都是汉族,也有陕西迁来的,不过整体时间应该比山西晚一些,内蒙古西部的汉族人还有新中国建立后来的知青。东西部的划分大概以乌兰察布和呼和浩特为界,这两个地方本地人也是北边蒙古族多一些,东部的话像呼伦贝尔、通辽就基本是偏向东北人一点,东西部的蒙古族也不是一个部落的。


Hoshino69


居住在内蒙古的人有很大一部分的祖籍在山西,其中缘由就不能不提“走西口”了。

明清近代以来,中国人口生齿繁多,内地人多地少,为了活命和发展。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就不可避免了。“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应运而生。其中,山东人闯关东,福建广东人下南洋,而山西人就是走西口。即往长江以北的口外迁徙。内蒙古是其主要迁徙地。因此,内蒙古人很多是山西祖籍,属走西口之人的后代。


南风90869


明嘉靖中叶,俺答汗统治漠南 彼时很多山西失地流民跑到蒙古讨生活。此外,还有一批白莲教徒也在明朝的追捕下逃到蒙古。清代,清朝统一长城内外,康熙以后,随着中原人口的增加,一些山西人迫于生活,开始偷越长城,到内蒙古开垦土地。清末,清朝为筹集庚子赔款,大规模放垦内蒙古土地,于是内蒙古山西汉人大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