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會,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一大悲哀”這句話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子欲養而親不待,風欲靜而風不止,這是當今社會常見的現象之一,現在不管城裡還是鄉下,有很多空巢老人,獨居老人,他們不是沒有子女,而是他們的子女要麼在別的城市工作,要麼在外打工,一年甚至多年以各種理由不回家看望父女老人,做子女的可能會說工作忙,壓力大不能回家,可是現在通訊這麼發達,哪怕每週抽個時間打個電話,視頻聊天一下也好,這就是現在說的新型不孝,等回過神來,發現父母都已兩鬢斑白,當時承諾帶他們出去旅旅遊的願望已經實現不了了,因為他們已經老的哪也去不了,更甚者已經離你而去了,這種社會悲劇時有發生,所以為人子女的我們要及時行孝,多打打電話,多陪陪父母老人,有條件的趁父母老人腿腳還好帶他們出去見識見識外面的世界,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不要讓自己的人生空留遺憾,不要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再發生!


馮藥師


我們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但是因生活所迫,大多數人必須選擇外出謀生,把父母和孩子丟在家裡,一年到頭也見不到幾次。

每次回到家,看到父母,他們又蒼老了一些,又多了幾條皺紋,幾根白髮。

小時候,我們在學校都是報喜不報憂,長大了,父母在老家,也是報喜不報憂啊。

打電話回去,他們會說隔壁村老劉頭又發生了什麼趣事,對門的王大媽家裡娶媳婦兒可熱鬧啦,每次問起身體,他們都會說可好了呢,一口氣走到隔壁村打了一天麻將又走回來,不嫌累。

其實,他們可能是剛去了隔壁村的醫院,為什麼走著去?因為打車要花錢啊,兒女在外工作賺點錢多麼不容易,能省則省點吧。

想想吧,有點小病小痛小不愉快,父母總是這樣,隱瞞著你,生怕你分心耽誤工作。能省則省,能拖就拖,直到有一天病重了,你才恍然大悟,原來爸爸媽媽一直在騙我,他們只是為了不給我添麻煩啊!

這時候,你會想起這句詩“此時有子不如無”。

這時候,你才會知道什麼叫做絕望。

小時候,父母把我們養大。他們老了,我們也該多回家看看,多關心他們的身體,不要讓自己有一天扇著自己耳光,哭著鬧著說出這句詩。



農村逗哥


“如今社會,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一大悲哀”這句話你怎麼看?

這句話我個人覺得是沒錯的,確實是這樣的,如今的社會,又更突出。

一直以來,我們就像個小樹苗從出生那一刻開始,父母就把所有的心血全部傾注到我們身上,他們沒有想過我們會給他們最終帶來什麼,無私無怨無悔的呵護著我們,我長大了,或者有成就了,或者沒成就,落魄了,他們依然想著像當年一樣呵護著我們,可是這句話“子欲養而親不待”完全印證的是,我們長大了可以奉養他們了,有的人也許親人已然不在了,有的人依然健在,但他們老了,也許有一天還沒有盡享我們的奉養他們就不在了。這的確是人生一大悲哀。有的可能會說,沒有借到父母什麼光,但你有沒有想過,他們是不是付出了他一生所有。我看過一個影片,一個老媽媽把3個兒子告上法庭,說要房錢,只要9個月的房錢,三個兒子全是足月生的,問他們認不認,都低頭了,現場的聽證的都哭了,哪有父母不愛自己孩子的。我個人雖然父母全都健在,我也經歷了經濟的從無到有,又經歷著現在的從有到了無,前幾天母親打電話,閒聊了幾句,我虧著心說,再等等,再等等就好了,老母親不經意的一句話都已然讓我倍感愧疚痛心不已,她說她還有多少時間,我沒有再繼續說,現在我們別說父母不在了,就是健在我們想想他們還有多少時間去等,如今社會,確實競爭斐然,壓力巨大,但我們要加足馬力,善待父母,不要讓這句話再成為我們人生的一大悲劇!

這個話太沉重了,但也是我們發奮前進的鞭子,每每談到這個話題,心都像被抓住一樣窒息的感覺,就是怕這樣的人生悲哀發生,努力奮鬥吧,不要讓這“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為我們人生的悲哀!


一阿曼一


贊同觀點

如今社會,子欲養而親不待,已快成為普遍存在的現象,在父母能行能動,能吃能喝時不珍惜,卻在身身患重病,即將離開人世時,才猛然醒悟,欲行孝,則已遲,這無疑是人生的一大悲哀。下面我給大家講述一個故事,我想大家一定會引起心靈震撼,為之一顫:

這是發生在我一個遠親表哥身上的事,表哥自幼家境貧寒,他的父母都是依靠種地為生,膝下養育三子一女,我這個表哥排行老三,老大是個教書先生,老二也沒有正事幹,跟別人打個短工,他自己小學唸完,就不在唸書了,混混了些日子,就跟著他父親趕著牲口到田裡幹活了,正時因為他跟著父親在一起的時候多,所以時常產生矛盾,父子二人說不到一塊兒,再加上以後老大、老二相繼成家,自己年齡也不小了,就留下他一個未娶,家裡也不富裕,輪到他真是要等到猴年馬月了,這也給他心裡留下了陰影,與父親的矛盾日益加深,甚至發展到最後離家出走,開始了自己的打拼生涯。多年以後,他回到家中,這是的父親已是身患重病,臥床不起,早不保夕。也許是幾年的在外遊蕩,漸漸磨滅了他對父親的積怨,一進家門,看到眼前呈現的一幕,抱著父親失聲痛哭起來,向他父親說,是他的無知不懂事,希望父親原諒他,他的父親說了一句,回來就好,然後留下了兩滴眼淚,疾病把他的父親已折磨得已無精力再說別的,就這樣過去了半月的時間,最後還是撒手人寰,離開了人世。在他父親出殯的日子裡,哭的最痛的是我這個表哥,有好幾次都哭的昏厥了過去,都是別人攙著的,這在外人眼裡,他的痛哭流涕,被稱為孝子,其實在他心裡最為痛苦的,最為遺憾的是,守在父親身邊的日子卻沒有幾天,虧對父親對他的養育之恩,待到要好好盡孝時,卻無已時日,為時已晚。

生活中,時常會出現這種子欲孝而親不待的例子,當自己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時,才明白父母養育之恩。人生真的很短暫,好好和父母相處,就是有了矛盾時,也要及時化解,用寬容的心理解父母,百善孝為先,讓他們有個幸福安詳的晚年,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夢醉纖塵


我今年30歲,女,老家山東農村的,家裡排老三,上邊有兩個姐姐!老家那個時候應該是特別特別的重男輕女,尤其是母親一連生了三個女兒,那時候母親給我的形容就是在村裡,沒臉,抬不起頭來,生我二姐的時候因為是女孩,我奶就特別嫌棄,不打算讓我媽要,找了個人來讓抱走(有的人不生孩子就想抱養個女孩)我姐出生一個月抱的人來了,我媽給我得形容是,抱的那一剎那看著白胖的閨女突然就捨不得了,無論我奶怎麼罵她也沒讓抱走,等懷我的時候我媽天天祈禱我是個兒子,可惜了還是個女兒[流淚](說到這裡我突然就流淚了)這裡主要說我的爸爸👨,他是個特別普通的農村漢子,憨厚老實,雖然我們家三個女兒,雖然受了我奶不少挖苦嘲諷(我奶也不容易,雖然沒咋照顧過我,但是我爺爺很早就沒了,他一人拉扯大了五個孩子,也沒在改嫁,也是個苦命人)但是我爸從來沒有嫌棄過我們姐三,尤其是我,真的特別疼我,現在我記得一件事情應該在我四五歲的時候吧,有一天中午我在睡覺,我爸突然叫我起來,他手裡抓一個雞腿讓我吃,我迷迷糊糊的就開始吃,我爸雞腿一口都沒動就在那舔那個包雞腿的油紙,那時候小啊,不懂事,我還問我爸,那個油紙香嗎,我爸就笑了說香回想這一幕我卻哭了)這是我現四五歲前唯一的記憶了,慢慢的長大了我倆姐也開始工作了,家裡條件也好了我也按部就班的上學工作!我爸的身體也不行了,過度幹活用力,頸椎損傷壓迫神經,直腸腫瘤,動完了手術腿走路一直不行,但是自理沒問題,我媽身體也不錯,我們姐三輪流回去看看,後來我結婚了嫁北京,逢年過節回去問我爸身體咋樣,他回答我們的永遠是挺好,不用擔心,一七年十月份我回老家生孩子了!感覺我爸腿腳更不利索了人也老了許多!但感覺身體還挺硬,十一月出月子天挺冷了!我媽趕緊讓我回北京說冬天天冷,農村老家點爐子沒暖氣,剛生的小孩容易感冒受不了。於是我們就匆忙回去了!臨走時我爸看了我的孩子說,長得挺好,以後還不一定能不能見得到,當時也沒多想,剛回來一個月,我媽就給我打電話說我爸狀況不太好!去醫院檢查了一下醫生說希望不大了,幾年前查出來的直腸癌復發了,我們又匆忙趕回去,接下來的幾天都是在醫院度過,我們家離醫院很遠,孩子又特別小母乳,也不吃奶粉,無奈我不能去照顧他,我爸要去醫院的那天晚上還跟我說了話了,讓我好好帶孩子!我大姐去了照顧他,等從醫院回來的時候就是躺在運屍車上回來的!前後不過兩天!那一刻我真的好後悔為什麼我沒能能去醫院照顧我爸!沒能送他最後一程,可能去了也受不了,在醫院這兩天也是遭罪了痛不欲生!癌症沒有一個是痛快得走的!那一刻我聽了忽然覺得我爸走了也算解脫了太遭罪了(可能是我的自我安慰,自我贖罪吧)現在想想,一切好想重來一遍,回到小時候也好,回到10年前也好,哪怕回到我爸走的前一年也好,讓我有那麼一點點機會,可以在回報他一下,我知道 我們姐妹三他最想我守在他身邊,可是我卻沒有做到[流淚]真的是子欲養而親不在,人生就是這樣,擁有的時候從來不珍惜,等失去了再也無法去彌補,人生經歷了很多,唯有這是我一生的痛!希望大家,如果你還擁有父母,還擁有家人,請多陪伴他們一下,不要等失去了才珍惜,如今的我只能在回憶裡慢慢尋找我的父親了👨



我是豬媽媽呀


我最有感觸了,我媽媽在我六歲時去世,導致我到現在逛街看到媽媽裝都羨慕,逢年過節也羨慕別人都給媽媽買禮物,而我連媽媽的樣子都是模糊不清了,覺得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想親自己的親人卻沒機會了,所以我就特別珍惜我老爸,不管他有多少起批我都開心接受,照顧公婆二十年我就開始做我自己該做的,他們去世後我心裡雖然難過,但一點遺憾沒有的。


越努力越幸運麗娜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呢我很贊同這個觀點,因為現在年輕的一代人大多背井離鄉在外打拼,很少能回家陪伴父母,我們總想著等混好了,再多掙點錢再回家看父母,讓父母過上舒適的生活,有的甚至因工作關係過年都沒法和父母團聚,我們總以為父母還年輕,還是我們小時候記憶裡的模樣,但是每一年回家都能感覺到父母在慢慢的變老,頭髮也白的越來越多。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說,這確實是挺無奈的現實,一方面我們因打拼事業而沒有時間陪伴父母,而等我們小有成就想要回報父母的時候,他們也許已經等不起了。其實子欲養而親不待即是現實的悲哀,同時也在呼籲我們即使再忙,也要抽空陪陪父母!

如果你現在已經離開父母身邊,獨自在外打拼,記得定期給父母去個電話哦!哪怕是幾句噓寒問暖的話,對他們而言也無比溫暖!


夏天的vlog1


在《遇見故事遇見你之遇見歌》的第二期中,簡要地提到了毛不易的經歷。

他在參加比賽時曾唱過一首《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歌裡有句詞寫到:“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我會想盡一切辦法倒流時間,不是為了人類理想做貢獻,而是想和她說一句,我很抱歉。”

知道他經歷的人都可能猜得到,那個她,是他的母親。

他在綜藝節目《奇遇人生》中提到;“我在實習的過程中,看過數百個在我面前死去的病人,但是第一個在我面前死去的,是我本人的親生母親。最遺憾的一點是,我媽直到臨死前,她覺得她的兒子都是一個不成功的人。”

他的母親在與癌細胞抗爭時,吃不下東西,可是卻硬逼自己吐出來再繼續吃,

“就是她在想盡一切辦法活下去,因為她就覺得她兒子還沒有結婚,沒有成家,他沒有家。”

那個時候的毛不易,還生活在小城裡的掙扎;而他的母親,也在生命的邊緣掙扎。

直到他的母親去世,他都沒能讓母親看到他的成功,所以他才寫下《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中的歌詞,這麼直白得不同於他的其它歌曲中歌詞的風格。

讓他在意的是“我媽直到臨死前,她覺得她的兒子都是一個不成功的人”,他的母親只是擔心他,可是這也成了他這一輩子無法言語的傷痛。

人生最遺憾的事,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

儘管毛不易現在已經在他擅長的領域成功了,可是他的母親卻再也看不到了。

他說他還會向母親的微信裡發消息,因為感覺母親可以給他力量。

可是,這又何嘗不是他一個人的執著與安慰。

遺憾再也無法彌補,生活卻還要繼續。

人生最遺憾的事情,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

在“曾經有哪件事最讓你感到遺憾”的提問中,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遺憾於親人去世而沒能好好地陪在身邊。

“書中塵埃”說,在2013年北京的春節是他第一次沒有回家過年,除夕那天與家人通了電話後跑去廁所大哭了一場。

隨後就是返校,論文答辯,畢業聚餐,找工作,然後在江蘇安定下來。

2014年的春節,回家旅途中奔波一天後的他因太勞累而想第二天再去看生病的姥姥,可是第二天早上他的姥姥已經病重了,已經認不出外孫了,然後初二就過世了。

他說:“總想2013年,我真該回家過年;總想2014年,我真該忍住那一會兒的睏乏,先去看望一下姥姥。”

他遺憾的是在他人生的最後兩年裡,他竟然沒能好好地跟她說話。

看著他的故事,也讓我想起去世的兩位長輩。

在他們去世的前幾個月,我們見了一面,可是那個時候的我卻不知道那會是最後一面。

我已經記不太清那天的日子了,只記得那是2008年的冬季。

那天的陽光真的很好,照在身上暖暖的。

他的身上蓋著厚厚的毯子,臉上的笑容還是一如從前。

那時的我還太小,覺得那個冬季還是那麼平常,所以只是匆匆見過一面就離開了。

然後,不久後的一天,在上學回來時就聽到了他去世的消息。

那時的我,還不知道去世是怎麼回事,不知道那個離開就是永遠。

在知道去世是怎麼回事時,已經過去好多年了。

在他去世幾年後的一個春節,我遇見了很久沒見的他的孫子。

他突然捏我臉蛋動作一下子就讓我淚目了,恍惚又見到了那個在我小時候老喜歡捏我臉蛋的大伯公。

現在想想已經好幾年了,那年最後一次見二伯公是個春暖花開的春天。

離開時我去他休息的房間拿東西,看著他沉睡的背影,我輕輕地關上門後離開。

我怎麼也不會想到,之前還在眼前,還好好的一個人會在幾個月後就離開了。

所以,從那之後我都特別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機會。

因為下次再見面,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什麼境況了……

人生總是會出乎人的意料,我們都知道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好好珍惜現在,我們才不會留下太多的遺憾在未來。

有些遺憾,我們可以彌補;可是更多的遺憾,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它淹沒在時光的塵埃裡而無能為力。

或許,選擇在外打拼還是待在親人身邊總是一道很讓人為難的選擇題,這道選擇題,沒有標準的答案。

可是不管怎樣,我們的初衷都只是想讓身邊的人過得更好而已。

我們無法去彌補過去的遺憾,可是卻能避免遺憾的再次發生。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件多麼讓人難受的事情,是人生多麼大的遺憾。

這種傷痛,讓沒有體會過的人感到惶恐;讓體會過的人再也無法忍受一次。

回到久未到過的故鄉,看到多出來的許多建築,見到許多久違的人……

突然就會惶恐,為什麼時間就不能等等我呢?

每次回鄉和離鄉的旅途,都會感到害怕,害怕自己熟悉的地方會開始變得陌生,害怕那些自己走過的地方再也沒有了曾經的足跡……

生活讓我們變得很無奈,我們只能珍惜現有的當下。

過去既然無法重來,那麼未來就不要重蹈覆轍了。

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好好面對未來,不要讓人生最遺憾的事情發生。






軍哥小妙招


現在,“子欲養而親不待”已經成為人們道德指責的名言,覺得必須、馬上、立刻放棄一切去陪伴雙親。實際上,這是一個被有心、有意甚至惡作劇般地別有用心地篡改了原意,用以現在實用性地迷惑和誘惑人們以建立不正當的行為觀念和邏輯。

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這句話並不是單獨存在的,甚至也許並不是聖人要傳導的思想本意。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出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

原文說: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

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旁。孔子闢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一般情況下這段話的譯文是:

孔子出行,聽到有人哭得十分悲傷。孔子說:“快,快,前面有賢人。”走近一看是皋魚。身披粗布抱著鐮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車對皋魚說:“先生家是不是有喪事?為什麼哭得如此悲傷?”

皋魚回答說:“我有三個過失:年少時出去求學,周遊諸侯國,沒有照顧到親人,這是過失之一;自視清高,不願為君主效力,沒有成就,這是過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斷絕了聯繫,這是過失之三。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吹動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時候老人卻已經不在了!過去了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後想見而見不到的,是親人。就讓我從此離別人世吧。”說完就辭世了。

孔子對弟子們說:“大家要引以為戒,這件事足以讓我們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有許多弟子辭行回家贍養雙親。

這裡真正讓我們引起誤讀的是最後一句話:有許多弟子辭行回家贍養雙親。讓人們以為這個故事說的是要抓緊時間孝敬老人,否則就是人生的一大遺憾。更重要的是一些弟子辭行回家贍養雙親,這是不是聖人的一大遺憾呢?

事實上,孔子及弟子想通過上面的故事,通過皋魚的口中講出了做人的三個本質:孝、忠、義。孝只是其中之一。

第一個是孝。皋魚說,他有三個過失:年少時出去求學,周遊諸侯國,沒有照顧到親人,這是過失之一。

第二個是忠。皋魚說,他有三個過失,自視清高,不願為君主效力,沒有成就,這是過失之二;

第三個是義。皋魚說他有三個過失,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斷絕了聯繫,這是過失之三。

所以,他這樣的人就是不孝、不忠、不義的人。皋魚後面的感嘆是: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吹動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時候老人卻已經等不到了!過去了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後想見而見不到的,是親人。就讓我從此離別人世吧。

這裡要說的是什麼呢?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吹動它,這是不以人的意志這轉移的客觀規律;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時候老人卻已經等不到了,這難道不也是客觀規律嗎?過去了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這是自然規律。逝去後想見而見不到的,是親人;這難道不也是自然規律嗎?那麼,除了這些自然規律之外,皋魚為什麼還要離別人世呢?

這裡聖人要告訴我們的只有兩件事不是客觀規律和自然規律而是人自己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忠和義。忠是為君主效力,有所成就;義是對朋友交情要深厚,不能斷絕了聯繫。這才是皋魚沒有直接說出口卻要堅決離別人世的根本原因。

而在這一點上,就連孔子和弟子們都誤解了孔子要表達的意思,沒有對朋友義和跟隨君主建功立業,而是一些弟子辭行回家贍養雙親,這是不是聖人很無語的地方呢?


瘋狂的貝爺


無論什麼社會、什麼年代,子欲養親不待,都是悲哀的事。

孝順父母,沒有時間區劃,父母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親人,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

我們身邊有些人,總是找藉口,什麼工作太忙,什麼爸媽還很硬朗,什麼每月給父母寄點錢……我們的這些自欺欺人的想法,往往會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等生米煮成熟飯時,我們又追悔莫及。這時候才明白,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當然,現代社會,兒女們工作壓力大,工作環境由不得我們去選擇。自己的孩子需要照顧,自己也需要提升自己,總之一個字——忙!

人生最大的幸福應該是和父母相伴到老,陪父母安度晚年。而人生最遺憾的事,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

有首歌曲叫《常回家看看》,它傳達給我們的是,父母的要求並不高,哪怕幫爸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只圖個團團圓圓——

所以,我們不要留遺憾,不要空悲哀,成父母健在,經常回家陪陪父母,切記:子欲養而親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