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恆大融創2020戰略轉向,不確定的風暴正在前方

萬科恆大融創2020戰略轉向,不確定的風暴正在前方

去年以來,調控頻繁,紅利消弭,疊加疫情影響,在這些大環境的急驟變化之下,行業裡摸爬滾打的開發商們,從未像現在這樣感受到切膚之痛,發出無限的求生欲。

近期,房企密集披露2019年業績報告,闡述了未來戰略的一些變動軌跡和思想。

經歷過最多牛熊週期的萬科,再次喊出“活下去”;在多元化之路上持續探索的恆大,提出了今年的核心關鍵詞“降負債”;在收購市場上動作頻頻的融創,近期的口頭禪是“大洗牌”。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清醒的房企先行轉向。

萬科恆大融創2020戰略轉向,不確定的風暴正在前方


01 萬科:現金為王,手有餘糧

“2018年秋天,萬科提‘活下去’,沒想到,今天‘活下去’成了特別真實的存在。” 萬科2019年度業績會上鬱亮如是說道。對於疫情給企業帶來的影響,鬱亮認為企業要有免疫力,而企業的免疫力來自於客戶的支持和穩定的現金流;另外此次疫情,不能只看到危,也要看到機。

關於未來政策對於樓市走向的影響,鬱亮說“當好農民種好地”。農民的本分就是種地,不要預測天氣,天氣好壞都要種地,只悶頭提高種地能力。字裡行間都透露出“謹慎”二字。

種好地的前提是有地,手握重金的萬科,2020年打算怎麼買地?

鬱亮表示要始終堅持不囤地、不捂盤、不拿地王。

萬科始終強調的“收斂聚焦,鞏固基本盤”體現在拿地和新增項目上更加謹慎。

1、始終關注客戶。持續關注人口導入、產業聚集、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的地區和城市,在裡面挖掘投資機會。

2、謹慎投資、量入為出。保障現金流安全是基本原則,手中有餘糧才能抓住更多機會。

3、投資只是開始,開發的全過程才是目的。所以服務好客戶、提供好產品,才能真正抓住投資機會。

截至2019年底,萬科在建、規劃以及舊城改造的項目,合計權益建築面積達到1.45億平方米,土儲貨值同比增加19.6%,達到8970億元。在去年拿地金額超過千億的房企中,萬科是拿地最多的,不過相比其歷年拿地的情況還是有所下降的。

除了充足的土地儲備外,萬科手握大把現金。

得益於一直強調 “以現金流為基礎”的策略,財報顯示,2019年萬科實現經營性現金淨流入456.9億元,連續11年經營性現金流為正;截止年底,持有貨幣資金1661.9億元,現金短債比為1.77,短期償債壓力無虞;淨負債率33.9%,繼續處於行業低位。

房企籌錢過冬,融資成本是關鍵的勝負手之一。

而一直以來,萬科融資成本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其發行的各類債券中,最高一筆的利率是4.54%,最低一筆僅3.5%。

截止2019年底,萬科淨負債率33.9%,有息負債合計2578.5億元,其中銀行借款、債券及其他借款分別佔比54.5%、24.1%及 21.4%。銀行貸款成本不高於5.88%,債券則在2.95%-5.35%,其他借款在3.62%-6.16%之間。

相對穩健的市場戰略和負債水平,都是讓金融機構感到放心的關鍵因素。在現有環境中,金融機構更喜歡家底殷實的乖孩子。


02 恆大:高增長,控土儲,降負債

在集團業績發佈會上,許家印宣佈恆大從2020年開始轉變發展方式,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發展戰略,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負債降下來。

第一步,實現銷售高速增長

恆大透露了兩個銷售指標:今年要實現銷售8000億,到2022年要實現銷售1萬億。

今年一季度,恆大“試水”線上售房,銷售額實現1465億,大增23%;銷售回款1133億,大增55%。行業排名第一,並刷新恆大有史以來一季度銷售及回款最高紀錄。

第二步,嚴控土地儲備規模,實現土地儲備負增長

截至2019年底,恆大土儲規模高達2.93億㎡,恆大計劃未來三年每年降低3000萬㎡左右的土儲,到2022年降至2億㎡左右,以降低土地費用支出,減少資金沉澱。同時嚴控其他方面的投資,5年內不會再投資其他任何產業。

土儲是房企的“糧倉”,土儲豐厚代表未來有充足的地塊可開發,規模持續增長有保障。但是,土儲也是一把“雙刃劍”,過多的土地儲備會造成較多的資金佔用。近幾年的土拍市場,熱點城市土拍成本持續走高,房企利潤持續走低,在拿地時就幾乎被框定。

疊加疫情影響,全球的經濟局勢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近期發佈業績報告的頭部房企都在傳遞要謹慎拿地的態度。

第三步,降負債

按照許家印的降負債目標,要實現每年平均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2022年總負債要降到4000億以下。

從財報數據看,恆大的負債確實“拖了後腿”。截止2019年底,恆大的資產負債率為77.9%,低於萬科、碧桂園等頭部房企;但是淨負債率為159.3%,相比之下差距明顯。

“高增長”和“控規模”正是“降負債”的一二板斧。

2018年、2019年,恆大銷售回款每年維持在4500億左右,如果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回款7000億,就會增加2500億的銷售回款。

同時,恆大今年減少土地儲備3000萬㎡,就等於減少600億的支出。

這樣一增一減,就一定能實現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的目標。

在房地產這一資金密集型的行業,恆大曾經依靠高槓杆實現了大跨越,從而誕生了一批爭相模仿的“小恆大”。很多為了實現高速增長,追求規模的房企仍在竭力追求高槓杆、高週轉的發展模式,因為要實現高增長必須儲備大量土地,從而沉澱大量資金推高負債。

而當前,在很多房企都趁著低息發債、在土地市場瘋狂擴張的時候,以嗅覺靈敏聞名的恆大卻喊出降負債、去金融化的反向操作戰略目標,這對於目前行業內那些仍在採用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低成本的“三高一低”發展模式的房企具有巨大的警示作用。


03 融創:借好錢,換好倉,拿好地

孫宏斌表示,對於融創而言,2020年要做三件事情:

1、調融資結構,降融資成本

據2019年度財報,負債方面,截至2019年底,融創調整後的資本負債率為63.3%,已連續三年呈下降趨勢。淨資產負債率從2017年的高位927.58%,回落至2019年的741.98%。流動性方面,截至報告期末,融創賬面現金1257.3億元。

數據顯示,近五年,融創的融資成本介於6%-8%之間。2019年融創的平均融資成本為8.1%,同比去年有所增加,並且稍高於同級別房企其他頭部房企。孫宏斌表示,目前融創的融資成本偏高,希望能保持融資總量,但融資成本能降低1-2個點。“因為結構問題,融創的信託佔比高,今年可以通過多發債、多做銀行貸款來降低融資成本。”

“我們最近一直在做的就是調融資結構,降融資成本,降負債率,這幾年下來公司負債率是持續穩步往下走的,未來2-3年,我們的負債率往下走的方向是不會改變的。”

2、處理部分持有資產,優化資產結構

“處置資產是今年融創要做的比較堅決的一個事,今年要卸一點重資產。”孫宏斌多次重申,“今年是處置資產比較好的機會,因為現在市場上的流動性比較好。”2019年年底,融創賣掉了一個酒店,短期還有4個酒店會成交,此外還要賣掉一些商業和樂園。他表示,位於一二線的酒店和商業不會很難處置,但這些資產的交易對象不是投資基金。對於一些交易對象而言,由於重置成本難以覆蓋,可以成本價賣給它。

在宣佈處置資產的同一天,融創宣佈了一條債券融資消息,發行規模不超過40億元,票面利率詢價區間為3.7%-4.9%。發行首日2020年3月31日,起息日2020年4月1日。據悉,本期債券募集資金擬用於償還公司債券。

為拿地擴儲,近期不少房企再掀發債潮,這得益於國內貨幣政策的寬鬆。融創也感受到了資金層面的緩和跡象,“我們降成本調結構,加大銀行的開發貸低息融資比例是主要的方法。目前按揭端額度和放款速度已較去年有改善,這點有望貫徹到全年。”

3、拿對地方,拿對時間

融創將今年定義為“地產洗牌年”,很多公司流動性壓力很大,併購機會遠超以往任何一年,但優質併購標的可能不會太多。尤其是“像環球會展這樣土儲多、地價便宜、持有少的標的很少。”孫宏斌強調,只有在確信疫情對整體經濟和地產行業的影響可控後,同時在保證集團流動性充裕且不影響長期槓桿率下降趨勢的前提下,審慎補充優質土地儲備。

孫宏斌認為,房企在一二線城市的風險在於買貴地,三四線城市的風險在於波動大。目前土地市場價格偏高,但各城市供地壓力較大,疫情后土地供給放量後,可能會是更好的拿地時點。

疫情對房地產行業“總體影響不大”,因為“消費還在,房子沒壞,需求也還在,對需求的影響只是延遲了兩個月。” 而對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前景,他表示謹慎樂觀。孫宏斌在業績會上總結道,現在的融創已經具備一定規模,不是很在乎銷售額,結算利潤和市值更重要。

融創一系列“借好錢,換好倉,拿好地”的策略,正是當下頭部房企應對市場不確定性、進而尋求生存空間的縮影。


04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寬鬆的高增長時代已然一去不返,高負債模式成為當下壓垮眾多房企的致命稻草,一招鮮吃遍天和以長板打天下的手法,皆漸行漸遠。

近期頭部房企的戰略變化都反覆出現著“不確定性”、“謹慎”、“現金流”等字眼。

一方面,現金流是房企的血液,足夠的現金儲備是應對“黑天鵝”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在土拍市場一片火熱之時,還是要謹慎行事。

當前和未來,已然發生了巨大的嬗變。刻舟求劍式的因循守舊,只能不進而退,末路狂奔,最終折戟沉沙,被市場所淘汰;而未雨綢繆者,紛紛改變思維和模式,不斷排兵佈陣,大概率未來的樓市,強者恆強之態勢將愈演愈烈。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即是當下房企發生重大變化的最好註腳。

面對巨大的變化和不確定性,需要各家房企有精準的戰略、有生命力的運作體系、優秀的產品質量,以及能持續造血的本利財務系統等等。


文 | 唐高文欣 編輯 | 唐高文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