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油菜的價值鏈延伸

油菜收割完,榨油機開榨,當塗縣黃池鎮徽農糧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治斌的電話就響個不停,求購土菜油的電話多來自馬鞍山、蕪湖、銅陵等周邊城市。老李說:“以前只知道埋頭種油菜,低頭賣菜籽。現在不一樣了,油菜花節打出品牌,醃製菜薹加工增值,打出油來價值延伸,大夥兒越種越有勁。”

老李的話道出了油菜產業的一個變化。近年來,油菜常年種植面積15萬畝的當塗縣,致力於傳統產業的價值鏈延伸,一株油菜融合了三次產業元素,種植增產、加工增效、觀賞增收,為傳統農業趟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油菜花開也能賣錢

李治斌有個綽號“喜耕田”,可他不是“死做田”。3年前,他發起舉辦三星圩油菜花旅遊文化節,每年3月,來自南京、蕪湖、馬鞍山、宣城等地的遊客紛紛趕來,一睹萬畝連片的金黃色陸上海洋。

“種油菜是一產,油菜花觀賞是三產。”當塗縣農技中心主任張元寶說,李治斌帶了個好頭,全縣也動了起來。去年9月底至10月初,農業部門結合環大青山、大公圩水鄉風景旅遊線路及當地歷史文化習俗,設計油菜花觀賞創意圖案8個。目前,全縣“菜旅”結合面積上萬畝,輻射推廣區面積近8萬畝。

“想不到油菜花也能讓人震撼。”騎車客陸子建說的是油菜花觀賞創意圖案。金黃、雪白、翠綠色、粉黛、金紅五彩油菜花已經顛覆了人們的傳統認知,站在高處,由五顏六色油菜花組成的“中國夢”創意圖案足有兩個籃球場大小,田間地頭還點綴有牛耕田、紡織女、熊出沒等稻草人造型,自然賺足了眼球。

“油菜花開也能賣錢。”李治斌的夢想變為現實。據該縣相關部門統計,今年春季,鄉村旅遊人數突破5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000多萬元。

醃製菜薹加工增值

“鹹菜大媽”陶雪林的5個醃菜池被封得嚴嚴實實,只等價格俏時再上市。她所在的年陡鎮官碾村是遠近聞名的“鹹菜村”,數她醃的鹹菜銷量大,得益於她醃製的鹹菜色澤好、品質高。陶雪林的秘訣是,只用食鹽,不加任何防腐劑。

“油菜花開之前是醃製菜薹的季節,全村20多戶都靠這個發家致富,戶均年收入10萬元,最高的突破20萬元。”年陡鎮官碾村文書張軍介紹說。在當塗,醃製菜薹是一道家常美味,像陶雪林這樣靠醃菜致富的還有不少。

黃池鎮回鄉大學生芷偉,自主開發出“快樂青年菜薹”,線上線下銷售,每天成交額1000多元,已流轉20畝土地專門種菜薹,走出了一條互聯網反哺實業的新路。

綠色生產節本增效

“鄉村產業振興,必須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子,而做強一產是基礎。”當塗縣農委負責人說,油菜是大宗農作物之一,近年來,該縣緊扣“綠色生產,節本增效”主題,堅持攻關先行和示範推廣相結合,開展油菜綠色高產高效模式攻關,推廣綠色生產技術與服務,構建生態發展模式。

李治斌的合作社承擔了農業部萬畝油菜高產創建示範片實施任務,油菜單產平均達到236公斤,會員人均純收入為11360元(含土地流轉、節本增效、務工收入、訂單生產),較非成員農民增長15%,通過社會化服務達到節本增效,帶動社員致富增收。

目前,全縣像李治斌這樣的百畝以上油菜高產創建經營主體已達63個,油菜籽綠色認證主體6個。已建立品種、肥料、農藥、器械等綠色生產技術攻關、“菜油”兩用、植保無人機飛防3個試驗示範基地,“345”技術模式試驗區4個。當地將推動更多主體進行綠色認證申請,建立綠色生產基地,制定生產規程,簽訂加價購銷合作協議,實現標準化綠色訂單生產。

一株油菜的價值鏈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