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非要打夷陵之戰,是為給關羽報仇嗎?氣勢洶洶怎麼就敗了?

蜀章武元年(221年)五月,即皇帝位不足月餘的劉備,就要出征東吳為關羽報仇。蜀國群臣都認為操之過急,且蜀漢的主要對手是曹魏而非東吳,不該與東吳開戰。可是劉備一意孤行,最終與東吳爆發了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其它兩次分別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場戰役真切的影響到了蜀漢的國運,劉備更是狼狽逃回白帝城託孤,還是在諸葛亮執政期間恢復了和東吳的聯盟,並使三國鼎立維持了四十多年。

劉備非要打夷陵之戰,是為給關羽報仇嗎?氣勢洶洶怎麼就敗了?

劉備一意孤行想要出征東吳,並不是簡單的為二弟報仇,更重要的是他想要拿回荊州。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人反對,趙雲就說:

“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

但是劉備是不僅不予理睬,反而將勸說他的廣漢處士秦宓下獄,徹底嚇得群臣不敢再勸諫。諸葛亮在整個過程中沒有發聲,可能是因為他希望奪回荊州,以便繼續走隆中對的路線;也可能是覺得自己勸說沒有作用;再陰險點認為是諸葛亮怕劉備懷疑他和東吳的關係,畢竟與東吳同盟就是他兄弟牽的線。

劉備非要打夷陵之戰,是為給關羽報仇嗎?氣勢洶洶怎麼就敗了?

不管怎麼說,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4萬大軍東征,遣將軍吳班、馮羽攻破吳軍佔領的巫縣(今重慶巫山縣)。與此同時,東吳推出的大都督陸遜率軍抵達夷陵。劉備率軍進至夷陵後,雙方僵持了半年之久。在摸清蜀漢的套路後,陸遜主動出擊火燒連營,最終迫使劉備夜遁,一路丟盔棄甲跑回白帝城。

夷陵之戰失敗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劉備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劉備非要打夷陵之戰,是為給關羽報仇嗎?氣勢洶洶怎麼就敗了?

俗話說天時地利人和,劉備從時間上講他太著急了,四月稱帝,五月就想攻吳,他當時最主要的應該是處理內政,而不是急於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趙雲站出來反對,劉備竟然就不帶他玩了。雖然三弟張飛肯定是原因,可惜還沒出徵就被弄死了。在進軍過程中,黃權提出願做先驅探路,劉備反而將其調離前線改任鎮北將軍。劉備之後又做出了棄船登陸、設置聯營的騷操作,完全是急功近利的表現,有種不管不顧的感覺。

對於劉備這麼急躁的表現,曹魏侍中劉曄說:

“蜀雖狹弱,而劉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

簡單說,劉備這麼急,一是為了示威,而是為了表示自己是仁厚之主,不忘同生同死的誓言。

從成都到夷陵,多崇山峻嶺,進軍困難,劉備棄船登陸,就是選擇了一條更加艱難的道路。這樣一來將士疲憊,糧草供應也不濟。

劉備非要打夷陵之戰,是為給關羽報仇嗎?氣勢洶洶怎麼就敗了?

在夷陵之戰敗後,因黃權在江北,回蜀漢的路又被切斷,又不肯降吳,於是歸順了曹魏。這是有人勸說劉備殺了黃權家人,劉備被衝昏的頭腦已經清醒過來,他說:

“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之(黃權家人)如初。”

可見,劉備也意識到自己不聽黃權的意見是錯誤的了。

除了上述的原因,蜀漢的兵力不如東吳,劉備也沒帶什麼將才。關羽、張飛、黃忠都沒了,馬超鎮守西羌,魏延鎮守漢中,趙雲則因為勸諫不成,讓其督江州擔任接應,所以劉備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鎮北將軍黃權,而且黃權也是文士,並不是衝鋒陷陣的。就這樣,還因為要探路而被劉備調離。

劉備非要打夷陵之戰,是為給關羽報仇嗎?氣勢洶洶怎麼就敗了?

曹操一把火燒贏了官渡之戰,吳蜀聯盟一把火燒贏了赤壁之戰,而這次的夷陵之戰,蜀漢敗於東吳,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因為一把大火。

夷陵之戰的大敗,使得蜀漢元氣大傷,以至於後來缺乏可用之將,蜀漢由鼎盛走向進一步的衰落。

總結:劉備之所以在夷陵之戰大敗,有他自己的原因,比如急功冒進、棄船登陸等一系列的瞎操作,但也有客觀的原因,比如兵力不足、將才太少和後勤補給困難等等。總之以事後者的角度說,劉備還真不應該打這麼一仗,特別是在張飛突然被殺的不利情形下,給人一種強行再來一次的感覺,反而不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