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許倬雲夫婦:結婚50週年依然恩愛如初的三個祕訣

在看了《十三邀:對話歷史學家許倬雲》後,不少網友直呼:本來是搬著小板凳,準備畢恭畢敬向許老先生求取破解人生意義危機之法的,沒想到竟然意外吃了一把“狗糧”,並順帶著收穫一本正能量滿滿的婚戀秘籍!

許倬雲和孫曼麗是在臺大結識的。當時他剛從芝加哥學成歸來,任臺大歷史系主任,他是她嚴厲的老師,她則是他俏皮的學生。

不久後,曼麗就被許倬雲的才情和智慧所折服,併為他身上散發出來的不認輸、不放棄的精神而肅然起敬。兩個年輕人便從相識很快走向相知,精神情感上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以致於“凡事都談得攏”。知己難覓,於是兩個人立即開始交往。

當時所有人都不解,為什麼如此優秀的女孩有那麼大勇氣選擇一個身患殘疾、嚴肅枯燥的男人作為自己的另一半呢?

但是曼麗卻篤定的答道:有什麼不敢的?好手好腳的人也會撞車!

於是,這一牽手便是半個世紀,五十個春秋交替,18250個日夜顛倒,從青絲走向了華髮,從顛沛流離走向了歲月靜好,然後將彼此的名字深深烙進了對方的生命裡。他們的婚姻保鮮秘籍到底是什麼呢?

歷史學家許倬雲夫婦:結婚50週年依然恩愛如初的三個秘訣

婚姻的基礎:彼此尊重

許夫人說:你必須尊重眼前的人,才有可能去愛他,才有可能去關心在乎他。

許先生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但是面對身體的不完美,他卻從來不把它看成是一個問題。而許夫人也完全不把他當成一個殘疾人看待,每天依舊牽了他的手出門逛街買菜,面對周圍人的大驚小怪,他們只是一笑而過。

回憶起關於許先生的點點滴滴,許夫人臉上自然的流露出的尊重和自豪,這種神情伴隨她度過半個世紀,卻依舊不知疲倦,這種神情只有深愛過的人才能一一體會。

在婚姻裡,因為尊重,你的追求,我在乎;因為尊重,我的付出,你感恩;因為尊重,世界上便又多了一對兒幸運佳偶。

說到尊重,便想起了春節時偶遇十年不曾相見的中學同學。

她現在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全職家庭主婦,老大剛上幼兒園,老二才半歲。

還在哺乳期,每天伺候完小的再伺候大的,忙得跟個陀螺似的,而丈夫只要在家就跟散了架似的堅決不肯和手機沙發分開,只差沒把飯菜送到嘴邊。

身體上的勞累還能接受,精神上的折磨卻使她直抓狂。每當她向老公抱怨兩句或者提出自己出去找工作的時候,老公總是一副不屑的神情回擊道:每天在家好吃好喝的,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你出去工作,誰帶孩子?再說了,都幾年沒工作的人了,還有誰願意錄用你?

老公赤裸裸的鄙視就像在她心裡插了一把尖刀,鮮血直流。多少次,輾轉難眠,自己那被無情踐踏的自尊在持續呻吟:犧牲了事業和青春,竟落得如此卑微的境地?

因為孩子尚小再加上自己沒有經濟來源,她只好暫且忍氣吞聲的將就著。


歷史學家許倬雲夫婦:結婚50週年依然恩愛如初的三個秘訣

當婚姻裡沒有了尊重,就變成了傲慢和卑微。於是,傲慢的一方理直氣壯的索取,卑微的一方沉默得付出,婚姻的天平兩端便失去了平衡,在反反覆覆的試探中,終將跌落得粉身碎骨。

沒有尊重的婚姻是沒有愛可言的,沒有愛,便沒有了在乎,沒有了感動。

於是,我們的眼裡再也尋不到對方的好。

婚姻的成熟:雙方精神上的契合

在還沒認識曼麗前,因為身體上的缺陷,家人對許倬雲的婚姻都持悲觀態度,紛紛勸他:將就一下吧,找一個鄉下女人能給你生孩子管家就行了。

可是許倬雲硬是不幹,他必須找一個琴瑟合鳴的知己,作為妻子的身份站在他身邊,而不是要一個傳宗接代的工具。

最後,他終於等到了曼麗,這個與他精神高度契合的女人,執手一生。

莫泊桑說:要終生與人為伴,不能光憑一股熱情,而是要憑性格脾氣和心靈的交融。

在莫泊桑的小說《模特兒》裡講述了這樣一個令人唏噓的故事:

一天,年輕的畫家在他的畫室迎來了一位清純靚麗的模特兒。

她顧盼生情,舉止俏皮可愛,處處撩撥著畫家的心。很快,他們便陷入了愛河,一個月後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沒想到,三個月後畫家開始愁眉苦臉。

原來,他發現在過完新鮮刺激的日子後,他們之間竟然毫無共同語言,他們的思想也不在一個頻道上,女孩再也無法勾起他的興趣。

他突然無法忍受她的一切,對他開始厭倦,於是提出離婚。

可是模特兒堅決不同意,以死相逼,縱身跳下樓,結果雙腿殘廢,只能在輪椅上度過餘生。

畫家出於自責和同情,他違心的選擇了繼續呆在她身邊。

可是,再也沒有人聽到他們夫妻彼此說過一句話。

充滿活力的女孩淪落為了一個惶惶不可終日的怨婦,瀟灑的畫家也變成了一個滄桑的逃離者,他們著著實實成了一對形同虛設的,落寞的假夫妻。


歷史學家許倬雲夫婦:結婚50週年依然恩愛如初的三個秘訣

容顏上的迷戀也好,肉體上的歡愉也罷,在婚姻的修行中,所有的青春都會凋零,所有的激情都會消散。唯有精神思想上的契合才能歷久彌新,回味無窮。

在婚姻裡,精神上的契合並不是指興趣愛好相同,而是彼此之間的人生觀價值觀是統一,這樣我們才會在慢慢人生路互相理解,互相扶持,走的更遠。

婚姻調劑:保持兩個相互獨立而又互補的性格

在採訪中許先生和許夫人呈現出兩個完全不同的個性。許先生身懷家國天下,常常處於一種憂思,以及對世事無常的感傷狀態;反觀許夫人,她身上那種輕鬆幽默,達觀豁然極具感染力,使人忍不住想要靠近。

許夫人說:和他過日子就像照鏡子,看到他什麼樣,我就會想自己堅決不能和他一樣,我要樹立起自己的性格,然後跟他抗衡,我要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支持他的想法。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夫妻雙方需要保持相互獨立而又互補的性格。

這讓我想起朋友襄苓的故事。

襄苓給剛滿月的孩子洗澡時,突然發現孩子脖頸處長了一塊硬邦邦的疙瘩,她嚇了一身冷汗。於是趕緊找來老公一起去醫院,一路上揣測著各種不祥的可能,她焦躁的心都懸到嗓子眼了,但是老公卻很一直鎮定的哄著孩子,看不出任何驚慌。

後來,醫生告訴他們孩子患上的是先天性斜頸,最少保守治療八個月到兩年,每週都要帶孩子到醫院治療三次,如果還治不好就要考慮做手術。

襄苓一聽手術,瞬間兩眼發黑,差點暈倒,一想到這麼小的孩子就要受這麼大的苦,不禁嚎啕大哭起來。老公抱了孩子過來安慰,襄苓看著老公一副安定自若逗弄孩子玩樂的模樣,簡直氣不打一處來得吼道:是不是你女兒呀,你怎麼一點也不擔心?

老公瞅了她一眼,平靜的說:你都哭成這樣了,我要是還跟你一樣著急上火,豈不是讓你更加惶恐不安了?

襄苓聽了一愣,說不上話。

老公繼續說:不用怕。醫生說了,可以治好,我們要做的就是配合治療。

聞此,襄苓破涕為笑。

後來襄苓感嘆道,自己是一個凡事都愛往壞處想的人,內心常敏感不安。也多虧有一個如此沉穩的老公將自己那躁烈敏感的性子給中和掉,才得以讓這日子安穩和美的過著。


歷史學家許倬雲夫婦:結婚50週年依然恩愛如初的三個秘訣

婚姻就像一把剪刀,而相互獨立而又互補的性格就像它的兩片刀鋒,雖然使用的方向相反,但卻能將介入其中的東西迅速消滅。

愛一個人並不是一味得依順他,而是要以一個獨立的個體,冷靜的眼光來幫助他走出困境,成就更好的他。就像這個世界既需要熱烈的白晝照耀萬物也需要溫柔的黑夜包容眾生一樣,婚姻也需要兩種不同的生活姿態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孕育出不一樣的果實。

結語

結束採訪時許志遠感嘆道:能遇見您,許先生真幸運。

許夫人卻微笑答道:我們都很幸運。

是的,在茫茫人海,能覓得一良人與自己相識、相知,相戀,執手前行一輩子,是何其幸運!

兩個來自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結合在一起組建一個新的家庭,必定會經歷波折和磨礪,可是我們只要保持著對彼此的尊重,精神的契合、獨立又互補的性格,那麼“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也不再是遙不可及。

窗外,陽光正好,孩子們在鬧騰,你在笑,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便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歷史學家許倬雲夫婦:結婚50週年依然恩愛如初的三個秘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