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博與你“宅”一起|京華•鎖鑰


公元916年,雄踞北方草原的契丹民族建立遼國,統領中國的半壁江山長達兩個多世紀,並逐步建立以遼上京為中心的大遼五京。上京臨潢府是皇都,是遼太祖開國之地;東京遼陽府是為了控制渤海地區,防禦女真、高麗而建立的都城;南京析津府、中京大定府經濟發展水平略高,對遼國的經濟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公元1044年,遼興宗升雲州為西京,大同至此成為遼五京之一。西京大同府鎮守遼西南邊陲,有著重要的軍事地位,邊防官大多居住在此。

同博與你“宅”一起|京華•鎖鑰

遼西京道的區域大體上相當於今天山西省的北部,內蒙古的南部和河北省的西北部。大同府是該區域的中心,西京道的最高領導機構為西京留守司,留守即最高長官。金繼遼之後仍置大同為西京,大同依然為金朝西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且還在西京北部漢化較快的地區增設若干州縣。元代早期亦是如此,直到公元1288年改西京路為大同路。此後,元代設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直隸中書省,治大同路,奠定了大同作為山西行政區劃建立後第一個行政中心的歷史地位,即元代設立行省制度之後,大同是山西建省以來第一個省會城市。元太祖、太宗等6位皇帝都曾到過大同,大同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一斑。契丹、女真、蒙古與漢民族的文化在大同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呈現出獨樹一幟的西京風華。

同博與你“宅”一起|京華•鎖鑰

遼早期大同城的範圍僅包括唐雲州城,即北魏平城的外城。升為西京之後,在舊城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拆除了北牆中部的牆體,同時利用北魏宮城的北、東、西三面城垣,將北牆拆除的豁口兩側的牆體與北魏宮城的東西城垣相連,呈現出“凸”字形的西京大同城,面積相當於明清府城與北小城之和。城設四門,東曰迎春,南曰朝陽,西曰定西,北曰拱極。城內沿襲唐代故城舊制,一條條整齊的十字街將居民區劃分成若干裡坊。至今我市一些小區名稱還帶有裡坊字樣,如文化裡、幸福裡、康樂裡等,皆受此影響。城北是政治軍事中心,官衙、軍營多建於此;城西是遼西京宮殿,全國最高學府之一的西京國子監位於府衙的東南方,蕭太后曾居住過的梳妝樓即“鳳台”位於城西北。外圍的護城河寬約30米,是遼五京之中最寬的護城河,可見西京的軍事地位之重。西京城池的東面是大同的母親河--御河,橫跨御河的五拱石橋就是當時的“興雲橋”又名“玉河橋”。根據考古出土文物及史料可知,御河上建橋有確切記載始於金代。它是一座五拱石橋,橋上立望柱,置鐵吼、石欄,橋長近35米。元代泰定年間重新修繕,命名為“興雲橋”。明代興雲橋綠樹成蔭,景色宜人,素有玉橋官柳之稱,乃雲中八景之一。萬曆八年將興雲橋重建為19孔石拱橋,清代嘉慶年間傾塌。日本侵佔大同時興雲橋被炸燬。2003年--2004年在御河河道發現其遺蹟,確定興雲橋舊址在今興雲橋南約50米處。

同博與你“宅”一起|京華•鎖鑰

西京大同,地處古絲綢之路的節點,不僅是當時北方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是軍事戰略要地。契丹王朝將西京視為重地,“非親王不得主之”;金代統治者以西京來控御西部國土。遼金統治者先後在西京大同“修司衙,建宮殿,立學宮”,逐步推進城市建設。元代,西方各國使節、商旅等通過商貿之路接踵而至,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大同是“一座宏偉而美麗的城市”。


配音、文字:張佳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