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格戰爭反思

2008年8月8日凌晨,格魯吉亞軍隊向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突然發起大規模進攻。格軍的突然行動,特別是違背奧運休戰的慣例,在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當天發動進攻,著實讓有關方面措手不及。面對格魯吉亞的突然行動,俄羅斯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和力度,迅速作出反應。一場激烈的武裝衝突,在格魯吉亞和俄羅斯軍隊之間爆發了。

起因緣由

南奧塞梯是格魯吉亞的一個自治州,面積3900平方公里,人口約19萬。南奧塞梯與俄羅斯的北奧塞梯接壤。從1989年起,南奧塞梯就要求與北奧塞梯合併。蘇聯解體後,南奧塞梯自治州一直與格當局鬧獨立,不服從格政府的管轄。1992年1月,南奧塞梯通過全民公決要求成立獨立共和國並與北奧塞梯合併。由此,格中央政府與南奧塞梯地方當局的矛盾急劇惡化,最後導致大規模武裝衝突。

格中央政府與南奧塞梯當局的矛盾,也嚴重影響了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的關係。由於南奧塞梯當局與俄關係密切,格魯吉亞經常指責俄羅斯暗中支持南奧塞梯。俄格雙方在南奧塞梯問題上齟齬不斷。

1992年6月24日,俄羅斯、格魯吉亞和南、北奧塞梯四方最高領導人就和平解決南奧塞梯武裝衝突問題首次舉行會談,達成有關實現停火、成立維持和平部隊和監督委員會的協議,格奧衝突雙方隨後實現停火。根據協議,俄、格和南、北奧塞梯成立了四方混合監督委員會,並由俄、格和南奧塞梯三方組成維和部隊。同年7月,1500人的維和部隊陸續進入茨欣瓦利地區,沿南奧塞梯和格魯吉亞邊界建立了一個長15公里、寬14公里的安全走廊,把衝突方的武裝部隊隔開來。但各方在這一地區的摩擦仍時有發生。

大舉進攻南奧塞梯,格魯亞方面解釋,出兵是由於南奧塞梯武裝分子對格進行了一系列軍事襲擊。事實上,早在3月份,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提出,給予格境內另一個要求獨立的地區—阿布哈茲“無限自主權”。此舉使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地的局面變得愈發動盪,格軍方與當地武裝人員衝突不斷。戰前最嚴重的一次武裝衝突發生在7月29日深夜。當時,格魯吉亞軍隊與南奧塞梯武裝人員在茨欣瓦利和附近村莊發生交火,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南奧塞梯州州長愛德華·科科伊季在接受俄國際文傳電訊社採訪時說,這明顯是格魯吉亞政府精心策劃的次進攻。當時,格軍從三個方向向茨欣瓦利發起攻擊,先用重炮和榴彈發射器轟擊市區,兩個小時後,格軍開始突入茨欣瓦利。雙方激戰至30日凌晨,南奧塞梯武裝人員將格軍打退。格方則一口咬定是29日23時左右,南奧塞梯武裝人員首先向格當局控制的塔馬拉舍涅村,進行了密集射擊,之後格方予以還擊。

雙方激戰

8月8日凌晨,格軍向茨欣瓦利發動大規模進攻。3時30分,格軍坦克和步兵追近茨欣瓦利南郊,隨即向市區急進,南奧塞梯武裝毫不示弱,開始還擊,整個茨欣瓦利市變成了人間地獄。市中心,一些樓房燃起了熊熊大火,議會大廈被燒燬,政府綜合大樓受損,市區斷電斷水通訊時斷時續,茨欣瓦利平民躲藏在住宅地下室以免道受炮火射擊。俄軍駐南奧塞梯維和部隊指揮官說,格魯吉亞還出動5架蘇-25飛機進行轟炸。從俄羅斯電視臺播放的畫面可以看到,格軍的炮火極其猛烈,茨欣瓦利市民幾乎寸步難行。鏡頭遠處,火光沖天,很多房屋都在燃燒面對南奧塞梯局勢,俄羅斯在第一時間作出了反應。8日當天,正在北京準備參加奧運會開幕式的俄總理普京堅定地表示:“(格魯吉亞的進攻)必然會遭到反擊!”

8日中午,俄駐南奧塞梯維和部隊開赴交火一線。9日,俄軍第58集團軍向茨欣瓦利發起全面反擊。第58集團軍剛剛經歷過車臣戰爭的歷練,是俄陸軍的絕對精銳。戰鬥進行得非常艱苦,第58集團軍司令赫魯列夫也在指揮時負傷。當日,第58集團軍宣佈佔領茨欣瓦利不僅陸軍在行動,俄羅斯諸軍兵種都參與了作戰。黑海艦隊封鎖了格魯吉亞的出海通道,並隨時準備登陸;彈道導彈部隊和空軍向格方軍事基地發動了突襲;空降兵部隊派出第67空降師支援前方的第58集團軍。俄羅斯總理普京也在參加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後,直飛北奧塞梯首府弗拉季高加索,直接處理這衝突事件。

戰鬥持續了5天。8月12日,歐盟輪值國主席、法國總統薩科齊飛赴莫斯科與第比利斯,一番周旋後,俄格雙方達成初步協議,南奧塞梯的槍炮聲漸漸稀疏下來,然而據報道,此時已有2000多名平民死於非命……

值得反思

儘管俄軍反應很迅速,駐南奧塞梯維和部隊在格軍進攻5小時後,便趕赴線;重裝部隊第58集團軍在9日就佔領了茨欣瓦利;但在衝突爆發的最初幾個小時裡,戰場是格軍的天下,在這場衝突中喪生的平民,很多死於最初的幾個小時。這暴露俄軍偵察、情報部門的缺陷。為了發動這次攻勢,格魯吉亞在南奧塞梯邊境狹小地區集結了重兵,但俄軍的偵察衛星卻沒有及時發現。如果能夠利用現代化偵察設備,及時察明格軍行動,這場戰爭將會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局面。

俄軍指揮上也出現了明顯的問題。由於缺乏統一的指揮系統,各軍兵種缺乏協調,影響了反應速度。在這點上,俄軍確實應該向美軍學習。如果美軍面對同樣的戰局,會成立一個聯合司令部,統一指揮協調戰區內的各軍兵種部隊。

裝甲部隊表現如何呢?從戰場發回的圖片和錄像看,戰區的道路上隨處可見被擊毀的俄製坦克(格軍裝備的也是俄製坦克),坦克的炮塔散落在車體周圍,土兵的屍體已經面目全非。看來,使用坦克和裝甲車輛的接觸戰,無法使對手在最短的時間內放棄戰爭行動。炮兵在戰場上也沒有預想中打得好。南奧塞梯地形複雜,植被叢生,依靠激光指示器的制導炮彈很受影響,打擊遠程目標時不夠有效。

相對陸軍,空軍的表現乏善可陳。戰鬥中,一架圖-22轟炸機和架攻擊機被擊落。格方防空系統的雷達站是航空兵的打擊目標,但直到衝突結束也沒有被摧毀,Kh-28空地導彈、Kh-58反輻射導彈沒能一顯身手。一些高精度制導炸彈也顯示出不足:在使用KAB-50L、KAB-1500L激光制導炸彈、KAB-500KR電視制導炸彈、Kh-29ML空地導彈等裝備時,由於射程不足,帶彈的蘇24M戰鬥轟炸機和圖22轟炸機必須進入對方防空區,這對戰機是非常危險的。應對此類作戰,需要的是能夠在更遠距離發射的精確制導彈藥,這是俄軍今後應著重加強的方面如果在戰爭的最初幾小時,能夠動用遠距離精確制導武器,將格軍的通信、指揮和偵察系統癱瘓,就可以將格軍的精銳部隊牽制住。反觀此次戰鬥,儘管俄軍反應迅速,但仍侷限於動用地面部隊,利用人海戰術攻擊對手,俄國防部對於大規模使用遠程高精度武器打擊敵人的認識還遠遠不夠,雖然俄軍無可爭議地贏得了這場歷時5天的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