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疫情“風暴”降臨,2月新能源車市卻略顯寧靜?

與非網 4 月 3 日訊,在本次疫情的影響下,全球多家車企旗下工廠關閉停產、供應鏈中斷、銷量下滑、甚至裁員降薪等問題已經開始不斷湧現出來。

根據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的數據顯示,本次疫情對消費者需求的連鎖反應可能會導致 2020 年美國汽車銷量預計將下降 20%,全球汽車產量下降 16%,而下降 16%帶來的約 1580 萬輛的損失已接近歐洲市場一年的總交付量。同時,已有行業專家表示,遭受重創的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將會倒退 10 年,也就是 2010 年左右。

此外,根據 EV Sales 剛剛公佈的 2 月全球新能源銷量數據顯示,雖然疫情之下情況仍然不容樂觀,但是“回暖跡象”已顯。在經歷連續幾月的負增長之後,2 月全球新能源註冊量終於超過去年同期,累計共交付 116,170 輛,同比增長 16%。

不過必須承認,2 月的暫時回暖註定不會持續很久,而它也帶有著一絲“暴風雨前最後的寧靜”之意味。因為整個 2 月除中國之外,全球疫情還未上升到“大流行”的程度。而隨著 3 月病毒位於如美國、德國、英國等重要新能源細分市場的爆發,必將使其終端銷量出現大幅下滑,從而影響全球。

寒冬+疫情“风暴”降临,2月新能源车市却略显宁静?

所以既然已經預見“風暴”將會在不久之後降臨,那麼為何不好好享受當下片刻的“寧靜”?畢竟 2 月的全球新能源市場不乏一些亮點。

不同動力類型來看,純電動車型增速更快。2 月當月,純電動車型市場佔比達到 64%,但仍與去年同期 74%的水平存在不小差距。

與傳統燃油車關係來看,2 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的市場滲透率為 1.6%。

暢銷車型來看,特斯拉 Model 3 繼續鞏固冠軍寶座,當月交付近 1.4 萬輛,超越排在第二名的雷諾 Zoe 一倍有餘。當月最大的驚喜來自大眾 e- 高爾夫,憑藉 4,093 輛的破紀錄成績,名次提升至第 4 名。

其它車型方面,三菱歐藍德 PHEV 名次提升至第 5 位,超越寶馬 530e/Le 成為最暢銷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標緻 208 EV 同樣上升了一個名次,2 月排名第 6 位。

上月排名第 10 位的奧迪 e-tron 提升了 3 個名次,暫列第 7 位。前兩月銷量累計來看,奧迪 e-tron 以 511 輛的差距暫居寶馬 530e/Le 之後,排在第 8 名。前兩月排名來看,現代 Kona 提升了 3 個名次,至第 9 位。

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品牌車型銷量下滑明顯。全球排名來看,名次最靠前的中國品牌車型是廣汽 Aion S,但並未進入前十名,位列第 14。

除了 Aion S,前兩月累計銷量進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車 Top 20 的中國品牌車型還包括上汽名爵 EZS 和上汽榮威 Ei5。

車企方面,特斯拉超越寶馬,奪回冠軍位置,大眾表現搶眼,超越雷諾,榮登第三名。

不僅僅是大眾汽車,整個大眾集團在 2 月表現同樣亮眼。在今年 1-2 月 Top20 車企榜單中,我們可以看到大眾汽車排名第 3、奧迪排名第 11、保時捷和斯柯達分列第 18 和 19 位。總體來看,大眾集團佔據著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的 14%,幾乎與日產 - 雷諾聯盟市場佔有率相當。

前兩月累計榜單來看,日產名次提升至第 6 位,沃爾沃提升 2 個名次,來到第 7 位。

起亞同樣表現出眾,進入 Top 10。

反觀中國車企,受疫情衝擊 2 月中國新能源市場相較 1 月看似更加慘淡。據乘聯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 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為 15,323 輛,相較去年 2 月的 50,783 輛,同比下降 70%。整體大環境堪憂反映到主機廠方面,2 月全球車企排行榜中的自主品牌或許只能用“集體失守”形容。

因為前二十中僅有 4 家中國車企入圍,分別是位列第 13 位的比亞迪、位列第 15 位的上汽、位列第 19 位的廣汽、位列第 20 位的北汽。其中身為 2019 全球新能源總銷量第 2 位的比亞迪,本月排名再次下滑 4 位,累計交付新車 3,249 輛。

不過對於中國品牌而言無需過多擔心,因為隨著市場活力逐漸恢復,同時伴隨國家、各地政府一些列的“救市”措施紛紛出臺,預計從 3 月開始中國新能源市場將會迎來逆勢上行階段。至於比亞迪、上汽、廣汽、北汽般的傳統主機廠,2020 年還會大力度的位於新能源板塊進行“推新”,所以其銷量回歸正軌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3 月 31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促進汽車消費的三大政策,其中第一項就是將 2020 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延長 2 年。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國內汽車行業衝擊巨大,還沒完全走出寒冬的中國車市一下子又走進另一個極寒之地。現在全行業上下都喊著國家出臺新一輪的購置稅補貼,卻遲遲不見動靜。唯獨對於新能源汽車這塊兒,免徵車輛購置稅直接延長兩年。由此可見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視和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