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书写,交出三农优秀“答卷”

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把2020年确定为全面小康决胜年,落实“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的具体要求,“三农”领域有很多硬任务、硬指标。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全省“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扎实开展全面小康决胜年行动,着力发展精细农业,深入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大力推进“六大强农”行动,突出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4月1日 湖南日报)

“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三农”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压舱石,必须筑牢。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号文件”都成了厚爱“三农”的一个专有名词,体现了“三农”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发出了聚焦“三农”问题的最强音。书写三农“答卷”,要求党员干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压实工作责任,真抓实干助力脱贫。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当下,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总攻阶段,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但是,我们不能有畏难情绪,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是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容不得半点商量。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压实工作责任,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真抓实干消灭这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确保脱贫任务按期高质量完成。

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治疗”补齐短板。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落后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直观体现,这直接影响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想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为民”初心,聚焦人民所期所盼的问题,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会得到切实提升。

统筹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增加收入。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的十八大明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量指标。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单靠种植业是远远不够的,要因地制宜,统筹乡村产业升级,“一二三”齐步走,既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更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农村产业转型,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等着我们去实现,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真抓实干,用心书写,定能挣脱新冠疫情阴霾,交上时代和人民都满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