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環路邊的老鄰居 走進垂楊柳社區感悟過去的時光

記得電視劇《春風十里不如你》的第一集,張一山扮演的秋水出場的第一句就是:“我是北京土著,家住垂楊柳。”他說的垂楊柳是北京的一個地名,在繁華的國貿中心南邊,大概3公里左右。整個垂楊柳小區包括垂楊柳中裡、垂楊柳西里、垂楊柳東里、垂楊柳南里、垂楊柳北里等社區。

北京三環路邊的老鄰居 走進垂楊柳社區感悟過去的時光

跟當年許多北京的地名一樣,出了三環的垂楊柳地區,也是一片荒地。據說五十年代整修建立小區的時候,就是把附近的皇姑墳、田地什麼的修整後建立起來。上世紀五十年開始,大面積的城市建設和工業化建設,在這個時間裡和平里、三里河、百萬莊以及垂楊柳地區,興建了大量的機關、工廠,伴隨著這些進程大量的新建小區也如雨後春筍般建立了起來。


北京三環路邊的老鄰居 走進垂楊柳社區感悟過去的時光

垂楊柳小區跟和平里、二里溝、白家莊不一樣,整個小區沒有那麼鬆散一大片,部委工廠小區融合到一塊,而是一大塊方方正正的小區。整個垂楊柳小區的住戶大部分是附近工廠的職工和家屬,這裡麵包括北內、北紅汽、北齒、三通用、起重機廠、化工機修廠、化工搪瓷廠、北人、化實、化纖機械廠、有機化工廠等等,當然這些縮寫估計只有住在那個院當年各個工廠的職工才知道吧。另外這裡還有市郵政局、兵器部所屬的218廠,文化部等市屬和中央單位的宿舍。


北京三環路邊的老鄰居 走進垂楊柳社區感悟過去的時光

當年這些北京的老社區的建設,放在今天都是非常的有眼光和整體意識。到了六七十年代,光小學就修建了四所、中學三所,更別說其他配套的幼兒園、郵電局、百貨商場、副食品商店、糧店、菜店、銀行、奶站。正是這些父輩們的建設,才有了小區的祥和:早上匆匆忙忙上班上學的人流、遛鳥的老人;到了中午,垂柳下玫瑰花叢中兒童嬉戲的叫聲、推著小車賣冰棍的老太太;到了傍晚,菜香、下班自行車的鈴聲。


北京三環路邊的老鄰居 走進垂楊柳社區感悟過去的時光

隨著整個城市的進步與發展,當年古老的柳樹早已了不見了蹤跡。60年代路旁栽種的玫瑰如今也都被國槐取代。當年的老廠房也變換了模樣:光華木材廠的廠房變成了合生國際、宿舍區也蓋起了雙花園南里,據說剛建成的時候,合生國際才5萬多一平米。齒輪廠的舊址成為了著名的富力城。而齒輪廠後來從垂楊柳這片搬到了朝陽路上的定福莊與傳媒大學作伴去了。再後來因為協同發展的大戰略,如今已經搬到了河北的黃驊,估計不熟悉當地的人都在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城市


北京三環路邊的老鄰居 走進垂楊柳社區感悟過去的時光

許多的年輕人如今也搬離了社區,跟當年那些老社區一樣,生活在這裡的大都是老年人。每當午後,樓門口斑駁的皮沙發坐著老街坊老鄰居,與邊上的高樓大廈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也許再過上幾年,垂楊柳跟其他老社區一樣,最終在城市的改造中隱去,但是那些曾經的美好回憶恐怕會永遠記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