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了就该惩罚吗?频繁惩罚孩子,换来的未必是听话

天天平时对电脑游戏很感兴趣,又加上现在电子竞技如火如荼,所以一有空闲时间,天天就想玩儿电脑游戏。

本来一开始天天只是在周末的时候玩儿两个小时,但是玩儿游戏是有瘾的,刚上初一的天天自制力有些抵抗不住, 所以就趁爸爸妈妈不注意悄悄玩游戏。

但是纸包不住火,没过两天妈妈就发现了天天的小"秘密"。一向重视天天学习的妈妈担心玩游戏会使孩子上瘾沉迷,就决定给天天一点惩罚。

天天被罚两周不许玩电脑、平板和智能手机。可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天天的小手总是忍不住想玩,所以妈妈就更加频繁地惩罚天天。

有句歌词说的好"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两个月过去了,天天爱玩游戏的习惯并没有因为惩罚而改善,反而有一点点沉迷游戏里的快感了。

在上述案例中,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做法却有点简单粗暴了。频繁的、单一的惩罚并不能让孩子听话。

犯错了就该惩罚吗?频繁惩罚孩子,换来的未必是听话

其实,家长在孩子错误的时候,其实可以采取更加合理的方法。毕竟,家长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惩罚孩子。

不讲究方法的惩罚对于孩子的成长其实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那么,频繁地惩罚孩子对于孩子有哪些影响呢?

可频繁的惩罚可能让孩子暂时服从,但长期来看却是坏处多多,让孩子不自信、幼小的心灵留有创伤、伤害亲子关系、为青春期的叛逆留下伏笔等。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惩罚孩子,相反惩罚孩子是必要的,并且也是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如何惩罚。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方法可以合理的惩罚孩子吧。

犯错了就该惩罚吗?频繁惩罚孩子,换来的未必是听话

1.让孩子参与惩罚

比如说,天天妈妈这样做其实会更合适,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相比于服从家长的规则,让孩子来制定规则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发展他的自制力,因为他遵守的是自己提出的规则,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严格执行事先约定的规则,以免孩子养成钻空子的习惯。

放假了,妈妈和天天约定,每天可以玩1 0分钟iPad,可是每次天天虽然都答应,但玩游戏的时间到了,天天都有不会及时把IPAD还给妈妈。

有的时候妈妈在做别的事情,天天就乘机多玩一会儿,或者妈妈设定的时间到了来问天天要,天天总是说再玩一局,跟妈妈讨价还价,每次要回iPad总成为母子间的拉锯战。

妈妈实在受不了了,可以和天天约法三章,在给iPad的时候就事先约定,只能玩10分钟,如果超过规定时间,妈妈提出取消下周玩iPad的时间。

犯错了就该惩罚吗?频繁惩罚孩子,换来的未必是听话

天天不同意,妈妈于是问天天的想法是什么,天天想了下说下周玩的时间可以减掉这周玩的时间,妈妈觉得这个主意也不错,立刻执行。

2.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有的时候孩子们事先说到并不一定真的就能做到。为了逐渐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家长可以给孩子三次机会,如果三次以后孩子还是做不到,只能严格按事先的约定执行。

比如说,当吃饭的时候孩子又不遵守"吃饭不离开桌子"的约定,吃着吃着就走开了,妈妈可以先不发火,只是平静地提醒孩子:"你只有三次机会哦,已经用掉一次了,如果三次都用完,你就不能吃饭了。"

这时候,孩子如果想到父母说到做到的作风,可能会赶紧跑了回来,可是过一会儿又跑开了。

妈妈在这个时候可以平静地提醒他,那么这次孩子才开始认真规范自己,不再从餐桌旁跑开。

这个妈妈没有一刀切,要求孩子立刻一步到位,对于有些陈年陋习来说,改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犯错了就该惩罚吗?频繁惩罚孩子,换来的未必是听话

与其孩子做不到而哭闹,影响效果的执行,还不如给孩子机会逐渐改正,一步步强化新的行为。

3.请孩子帮忙想惩罚方法

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对于家庭事务其实是有一定的参与欲望的。因此,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制定惩罚的活动中。比如说,对于孩子做不到的后果,妈妈和孩子可以一起脑洞大开,提前头脑风暴,做些什么来补偿。

可以是扣除零花钱、分担一些家务,或者是剥夺一些本来有的权利,比如吃冰激凌、周末出去玩、妈妈送宝宝去上学等。注意这样的权利必须是孩子在乎的。

这样的惩罚比较好玩,不会让孩子对惩罚产生反感进而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又能帮助起到规范孩子行为的作用。在这个头脑风暴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犯错了就该惩罚吗?频繁惩罚孩子,换来的未必是听话

4. 让孩子理性思考是根本

家长需要知道,惩罚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以后加以改正,所以在给孩子必要的惩罚之后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

虽然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已经尽量避免惩罚的不良后果,但毕竟是"惩罚",孩子终归会有些情绪。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在事后,孩子情绪比较平静的时候给孩子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行为并不是针对他,而只是针对他的行为,是为了帮助他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单纯的惩罚。

犯错了就该惩罚吗?频繁惩罚孩子,换来的未必是听话

这样交谈的好时机可以选在放学接孩子回家或是睡觉前,这是孩子最愿意说话的时间,也是亲子情感比较亲密的时间,这时候可以和孩子谈谈心,让孩子更理解和了解父母的心思,从而更好地与父母合作。

教育家杜威说过:"惩戒和奖赏,都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家长朋友们 惩罚不是目标 而是一种有限的手段,掌握合理的惩罚方式才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好了,今天的育儿小知识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各位爸爸妈妈有好的建议一定要留言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