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爛身病流行,已有養殖戶持續死魚兩個多月,一線漁醫來支招


騰氏水產商務網獨家報道:

作者 | 梁芝源 胡雄 胡飛 楊紫晴

作者 | 佛山市順德區活寶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基本信息


2020年3月,廣東中山。

池塘水面6畝,水深約1.7米,主養筍殼魚,存塘量約2萬尾,規格約0.5斤/尾,日投餵冰鮮500~600斤。


二、病情概況


據塘主反饋,該塘筍殼魚自2019年12月下旬開始發病,病魚花身、爛身,病灶有絮狀物,疑似有水黴感染,每天十幾二十尾死魚,但多次用藥無果,持續了兩個多月,累計損耗2000餘尾。


3月17日,採樣送至活寶源魚病室進行全面檢測。


三、病魚症狀


共接收到3尾病魚。外觀上,一尾病魚尾部有3處潰爛灶,病灶表面附著有絮狀物,鰓絲淡紅,尚未死亡,有一定的活力;一尾病魚眼睛壞死,體表有斑點狀出血點,鰓絲紅潤,活力較強;另一尾病魚體表完好,腹部輕微膨大,鰓絲灰白,已經死亡(P01~P04)。解剖,3尾病魚的肝臟均呈黃灰色,表面附著一層脂肪膜;脾臟紅潤,腎臟棕紅色或淡灰色;胃、腸空。(P05~P06)


警惕!爛身病流行,已有養殖戶持續死魚兩個多月,一線漁醫來支招

警惕!爛身病流行,已有養殖戶持續死魚兩個多月,一線漁醫來支招

警惕!爛身病流行,已有養殖戶持續死魚兩個多月,一線漁醫來支招

警惕!爛身病流行,已有養殖戶持續死魚兩個多月,一線漁醫來支招

■ P01~P04示病魚外觀


警惕!爛身病流行,已有養殖戶持續死魚兩個多月,一線漁醫來支招

警惕!爛身病流行,已有養殖戶持續死魚兩個多月,一線漁醫來支招

■ P05~P06:示內臟健康程度(肝臟蠟黃、脂肪化)


四、實驗室診斷


光學顯微鏡觀察,鰓絲粘有較多螺旋藻,有個別車輪蟲,但鰓絲結構完整,未見明顯病變(P07);體表病灶無蟲,有大量水黴等真菌(P08)。


警惕!爛身病流行,已有養殖戶持續死魚兩個多月,一線漁醫來支招

警惕!爛身病流行,已有養殖戶持續死魚兩個多月,一線漁醫來支招

■ 左,P07:示鰓絲完整,個別車輪蟲;右,P08:示病灶大量黴菌


無菌操作,將3尾病魚後腎組織接種於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劃線後置於30℃恆溫培養24小時,均長出部分圓形、灰白色、溼潤菌落,且菌落形態相似,疑似致病菌(P09);將其轉接、純化,進行紙片法藥敏試驗,結果顯示該菌對50號抗菌藥高度敏感,42號、47號抗菌藥次之,對強力黴素、硫酸新黴素等較為耐藥(P10)。


警惕!爛身病流行,已有養殖戶持續死魚兩個多月,一線漁醫來支招

警惕!爛身病流行,已有養殖戶持續死魚兩個多月,一線漁醫來支招

■ P09~P10:示致病菌分離與藥敏試驗


五、病因分析


綜合檢測情況,結合以往經驗,我們認為:肝臟健康程度差使魚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低,給病菌的侵染帶來可乘之機;而細菌和真菌的感染是花身、爛身的直接原因。



本病為細菌和真菌混合感染,且魚的體質基礎也較差,因此,在處理時,應以水體消毒和內服敏感抗菌藥為主,同時要拌喂膽汁酸、多維等促進體質恢復,具體方案為:

水體消毒:全塘潑灑高效複合碘和硫醚沙星,隔天1次,共2次.

內服抗菌保健:依據藥敏試驗,選用敏感抗菌藥(首日加倍),並搭配膽汁酸、複合多維等拌料投餵,連續5天。


七、療效反饋


3月19日,根據藥敏結果配藥投餵。

3月25日反饋,死魚減少,病情已明顯好轉。3月27日,塘頭打樣觀察,病魚的傷口已明顯收斂、結痂,二十餘尾魚僅有一尾仍有少量紅斑,療效十分顯著!(P11~P12)


警惕!爛身病流行,已有養殖戶持續死魚兩個多月,一線漁醫來支招

警惕!爛身病流行,已有養殖戶持續死魚兩個多月,一線漁醫來支招

■ P11~P12:示治療後體表傷口痊癒


八、梁工點評


近期,生魚、加州鱸、黃顙魚、筍殼魚等淡水養殖品種爛身病均較為流行,但是,不同養殖品種的爛身病的病原不盡相同,如生魚多為絲囊黴菌性爛身,黃顙魚則多為細菌性爛身;即使是同一個養殖品種,其體表花身、爛身的病因也不盡相同,如生魚除了絲囊黴菌感染可出現爛身外,諾卡氏菌病或釘蟲叮咬也可導致體表出現花身、爛身。但是,不同病因導致的花身爛身病的治療方案和治療效果截然不同。如近期生魚流行的絲囊黴菌性爛身病的治療難度很大,但本案例中的筍殼魚,經全面檢測發現,病魚肝臟健康程度較差,內臟已有細菌感染,體表病灶有黴菌感染,繼而採取水體消毒和內服敏感抗菌藥、護肝保健等相結合的方案,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死魚明顯減少,病魚體表傷口也逐漸痊癒,療效十分顯著。因此,遇到病害,要沉著冷靜,相信科學,準確診斷,合理用藥,才能最大限度減小損失。


下方藍字【瞭解更多】獲取完整雲課堂內容


警惕!爛身病流行,已有養殖戶持續死魚兩個多月,一線漁醫來支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