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東北人)”的第二次大遷徙


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東北人)”的第二次大遷徙

近十餘年,人口的流失嚴重,加上出生率低、老齡化趨勢惡化,不少的東北人開始向南方沿海發達城市躍遷。不開玩笑的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東北人的傳說。

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東北人)”的第二次大遷徙

古時候曾經有一支少數民族被稱作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 漢至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至唐時期稱黑水靺鞨,遼朝時期稱“女真”。以遊牧打獵為生,善騎射。古語有“女真兵若滿萬則不可敵。

女貞就是後來的滿族,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大清。滿族建都的發源地叫“赫圖阿拉”,如今的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

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東北人)”的第二次大遷徙

無獨有偶,三江流域分佈著一支少數民族叫做“赫哲族”,主要以群居漁獵為生、魚皮為衣、魚米為食。至今赫哲族人在現代化進程中褪去傳統,人口稀少,逐漸的融入城市人群。

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東北人)”的第二次大遷徙

不可否認,東北人身上銘刻著遊牧民族的印記。在時代的幾次人口遷移和更替後,為了支援現代化建設,開拓北大荒的主要力量也是黑吉遼三省人民。所以東北人從來不缺少開拓精神,甚至有人說“東北人的血液裡,流淌著風。”

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東北人)”的第二次大遷徙

當東北歷經了共和國工業輝煌,漸漸的淪為鐵鏽帶的時候。

我們也看到了南方的商業繁榮,

看到了東南沿海的四季如春、宜居宜業,

看到了製造業興盛下的財富機會。

我們也看見,南北在逐漸拉開的巨大差距。

東北人,在舊工業時代,是最吃苦耐勞的一群人。

在計劃生育時代,是政策響應最積極的一群人。

80後開始,東北是受高等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區。

獨生子女家庭多,也讓這裡成為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區。

隨著經濟的持續衰退,東北新興產業的缺乏,舊工業的消失隕落,年輕人上升的通道越來越窄。

人力資源市場崗位單一,甚至不能匹配新興專業。霜凍期長,很多行業只能做半年。物流受限,很多行業的物流成本高企不下。受教育的年輕人和有條件的人被迫走出東北尋找機會。

東北人的適應能力很強,能吃苦,有小聰明,也講大智慧。找到機會,就能落地生根。

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東北人)”的第二次大遷徙

溫度也一直是影響東北人南遷的要素。對山海有著莫名的好感。所以,東北人的南遷目標。無外乎海南和東南沿海全線。甚至,海南被網友戲稱為“東北第四省”。更誇張的是在三亞設立了黑龍江省公安廳駐三亞辦事處、黑龍江省交通廳駐三亞市辦事處、黑龍江省民政廳駐三亞辦事處等各種便民辦事機構。

海南的東北人有多少?東北人去了不會有疏離感,周圍時刻迴響著鄉音。其他如廣東、廣西、山東、福建、浙江、上海都不乏眾多的東北人。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北方四省至少有20萬人口流向北上廣深,其他新一線城市次之。當然,也不只是東北,全國年輕人如今都趨之若鶩。

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東北人)”的第二次大遷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鋼的琴》,多數中年東北人,半生都在國企,單位就是生活的全部。在那一年堪稱慘烈的東北國企改制中,很多人不僅失去了工作,更有非常強烈的被拋棄感。因為對集體喪失了信任,更加重視起家庭未來的重要性。

這些失業的群體背後是數以千百萬計的家庭,他們來到社會,工作能力同質化嚴重,擇業中相互影響,在迷失中找尋機會,不少人在遺憾失望中將目光投向了南方。

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東北人)”的第二次大遷徙

北漂84歲演員王德順


東北多年的人口外流是一個極為龐雜的群體,有通過高考途徑自然流出的,也有國企改制後不同行業的下崗職工以家庭為單位南遷的,還有本身條件優越的最早抓住了機會在南方打拼。

可以說那一輪大遷移是社會變革下的選擇。我依稀記得小時候印象中的一個故事,下崗女工被搶劫,劫匪也是下崗的,兩個無望的人互跪痛哭。那不是陣痛,是殘忍。


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東北人)”的第二次大遷徙

接下來說說第二次大遷徙,當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

2014年黑吉遼三省的常住人口分別為3833萬、2752萬、4391萬。2018年黑吉遼三省的常住人口分別為3773萬、2704萬、4359萬,四年之間三省的人口減少數字分別為60萬、48萬、32萬,三省總共減少人口140萬。而這一數據也在隨著時間推移逐年增加。人口減少不僅減少了勞動力,更是影響了當地人的信心。


人口持續流出不見改善,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業環境差、老齡化嚴重、經商氛圍堪憂、自然資源枯竭、缺乏頭部城市引領、天氣寒冷缺少港口、北部相鄰是經濟更差的俄羅斯遠東地區,這些都加劇了東北整體的後繼無力。也越發讓東北的年輕人對富庶的南方心生嚮往。讓東北的退休職工前赴後繼的到南方置業旅居養老。


如今,城市化的後半程裡,東北除了幾個省會城市,其他城市越來越沒有存在感。在國家打造城市群建設的目標之下,似乎東北又成了局外人。東北三省GDP連年難兄難弟,一地雞毛。試問路在何方?有想法的人,目標明確,南方!共識形成,被迫背井離鄉的人就會形成趨勢互相影響,如泥牛入海,又若泥沙俱下。

誰願意用最好的時光,全部的努力,滿含憧憬的汗水,來澆灌不毛之地?良禽擇木,只有遷徙才看得見未來,被迫的還是情願的已經不重要。歷史會見證這一次曠日持久的遷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