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西游记》中“车迟国”名字的来历:车来迟了?

央视86版的《西游记》,可谓是陪着很多80、90后朋友走过了童年时期。

聊聊《西游记》中“车迟国”名字的来历:车来迟了?

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五集,但是却百看不厌,好像很长一样。除了电视台经常重播,也是因为《西游记》本身好看。

聊聊《西游记》中“车迟国”名字的来历:车来迟了?

至少这个美猴王,在那时候,是无数孩子心中的英雄。

《西游记》的小说,总共有100回,但电视剧在拍摄的时候,做了取舍,并没有全部拍出来。

其中,师徒四人在车迟国斗法这一段,电视剧的标题是《斗法降三怪》。

聊聊《西游记》中“车迟国”名字的来历:车来迟了?

而在原著小说里,是从第四十四回开始的,章节名为:

“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

聊聊《西游记》中“车迟国”名字的来历:车来迟了?

这一回开始,唐三藏师徒一行,来到的国家叫做“车迟国”,我们都知道,西游记中有很多名字奇怪的国家,比如:

女儿国、宝象国、乌鸡国等等,一方面给人以新奇的感觉,一方面,我们也会好奇,这些国家的名字都有什么来历吗?

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车迟国”这个名字,有什么来历?

关于“车”的隐喻

从文章的标题中“车力”二字,到车迟国名中的“”字,可以看出,这个故事里,“”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那么,这里的“车”,到底是什么车,比如说,66万买来还没出门就漏油的那种?

言归正传,这里要提到一个道家的名词,“河车搬运”。

这个“河车搬运”是什么呢?

它是道家内丹术书籍《钟吕传道集》中提到的一种修行方法,其中有【论河车】说:

“河车者,起于北方正水之中,肾藏真气,真气所生之正气,乃约河车。”

而河车搬运,它的路径是这样的:

真气自尾闾沿督脉上升至泥丸,复顺任脉降至下丹田。

也就是分为上、下两个搬运路径,上升的路径要走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下降时则走泥丸、黄庭、丹田。

简单来说,道家的修行之法里,有一种叫做“河车搬运”的法子,而“河车”正是关键。

只有“河车”,才可以引导北方肾水中的真气,方可修行。

那么,河车究竟是什么?

按照《钟吕传道集》所述,河车有三种形态:牛车、羊车、鹿车。

这里的牛车、羊车、鹿车,是一种形容,代表了河车的搬运速度,牛车最慢、羊车比较快、鹿车最快。

牛车:九度进阳,六度退阴

羊车:三十六度进阳,二十四度退阴

鹿车:二百一十六度进阳,一百四十四度退阴

这三种形态,实际上是一种比喻,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称作“牛力(车)、羊力(车)、鹿力(车)”,是道家修炼时,三种不同的真气引导之力。

看到这,你是否感到有些眼熟?

在车迟国斗法这一回,车迟国有三个道士,被称为三个大仙,他们分别是“虎力大仙”、“羊力大仙”、“鹿力大仙”。

我们对比一下:

河车搬运三种方法:

牛力、羊力、鹿力

而车迟国三大仙:

虎力、羊力、鹿力

可以说相似度很高了,我不确定《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这样对照的,但很显然,他对于这部道家典籍很熟悉,或者说他对于道家的内丹修炼很熟悉。

现在,我们回过头再去看章节名:

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

这不就是修行口诀么?

法身元运的时候,“逢车力”也就是碰到了“车”的力量,这个车,显然就是河车,心正妖邪,斩妖除魔后,度过脊关。

我们前面说过,河车搬运的时候,有上、下两条路,这个“脊关”显然就是上升之路。

总结来说,我们可以大胆假设,“车迟国”这个听起来比较奇怪的名字,并非随意而取,这里的“车”,应该指的是道家修行的“河车”。

对于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也有呼应。

“又有一道夹脊小路,两座大关,关下之路都是直立鼻陡之崖,那车儿怎么拽得上去?”

小说里,师徒四人一进城,就遇到了一群和尚被两个小道士驱喝做苦力,那群和尚就是在“拉车”,走的是“

夹脊”小路,还有两座大关。

聊聊《西游记》中“车迟国”名字的来历:车来迟了?

车来迟了?

迟这个字,有好几种意思。

第一种:缓慢

第二种:延误、犹豫

第三种:停留、阻滞

如果说“车迟国”这个名字中,“车”是道家修行的“河车”,那么这个“迟”字,在这里取第三种意思,是比较恰当的。

所以,这个“车迟国”,乃是“河车阻滞”之国,也就是修行之路不通,有所阻碍。

而这个阻碍,随着师徒四人的到来,才被化解。

聊聊《西游记》中“车迟国”名字的来历:车来迟了?

车迟国斗法的故事一共有三回,这是最后一回,即第四十六回的章节名:

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亦即之前虎力、羊力、鹿力这三个道士,是外道,因为他们的存在,车迟国“正法”不通,而孙悟空的到来,灭了诸邪,使“正法”通顺。

这样说来,车迟国这个名字,应该要改一改了。

比如说,

“车正”国?

一点小的启示

说点题外话,《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名著,不仅仅是故事好看,想象力丰富,作者本人的文笔以及学问,那也是非常厉害的。

就拿车迟国斗法这一段来说,作者将自己所了解的道家修行的知识,化入到小说的故事中,从章节取名,到人物名、地名,以及故事情节(斗三仙),写来既精彩又有趣,还有寓意。

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如今很多人写小说、写文章,包括自媒体之类,苦于构思,绞尽脑汁,也无处下笔。

多读多看,当然是重要的。

但是,学会运用也是一个厉害的能力

巧妙的构思,很多都是活学活用得来的。

否则,看得再多,而不能化为自己的文字,也是枉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