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個“太平縣”的歷史沉浮

“太平”一詞,意味著“天下太平,萬物安寧”,是美好的代名詞。因此常被人們用來作為人名、品牌名等。當然,對於這個古老的國家來說,將“太平”作為地名也自然是理所應當了。


五個 太平縣


題中為什麼說是最後一個“太平縣”?因為以“太平”為縣名,歷史上共有五個。這五個太平縣分別位於(包含或被包含)現在山西大同、山西襄汾、四川萬源、浙江溫嶺、安徽黃山。前四個太平縣有的早在南北朝就被撤銷(大同太平縣),剩下的均在民國時期紛紛改名。

因此,到新中國成立之際,中國只安徽獨有一個太平縣了。我們要講的也正是這個皖南太平縣,它就是現在的黃山區。


中國最後一個“太平縣”的歷史沉浮

歷史上的太平縣


安徽的太平縣,位於皖南正中央,現在是四市(黃山市、池州市、宣城市、銅陵市)交匯之處。儘管如此,它仍與大家所想的兵家必爭之地不同,由於深處皖南山區,四周均為崇山峻嶺環繞,城區平原狹隘,外加人煙稀少,所以時長不為人所知。

隋唐之前,太平縣長期處於治所不明,處於分裂局面,經常在同一時間段被不同行政單位管轄。直到唐朝天寶四年(公元745年),才首次設立了太平縣,此後雖然有過變化,但這個地名一直保留下來。

隋唐之後,太平縣的歸屬經常漂浮不定,宣州、寧國、徽州、太平(此為太平府)等均先後對其管轄。


建國後的太平縣


1949年建國後,太平縣曾短暫地歸屬池州地區,僅過三年,1952年復省後,池州地區被撤銷,原池州地區大部分歸屬安慶,太平縣和石埭縣劃到了徽州地區。此後,周邊的區劃變動混亂,但太平縣基本一直歸屬徽州地區管轄。


改革開放後的太平縣


改革開放後,安徽的行政區劃逐漸趨於穩定。此時受市場經濟的影響,旅遊業得到快速蓬勃的發展,居於黃山北麓的太平縣,也被越來越重視起來。

1979年,鄧小平爬上黃山,面對這漫山美景,出於對旅遊等服務業高度重視,鄧小平做出了“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的著名談話。

隨後,相應的部署因此展開。由於黃山長期作為太平與歙縣界山,管轄不統一。為更好開展黃山的旅遊發展,1983年,歙縣的湯口(即黃山鄉,黃山南大門)被劃歸太平縣,同時撤銷太平縣建制,設立黃山市(縣級)。

至此,長達1200多年的太平縣正式撤銷。


新時期的“太平縣”


隨著撤縣改市的到來,太平縣(黃山市)也得到了蓬勃發展。黃山的盛名,吸引了大量遊客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由於太平縣是1983年,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批撤縣設市的縣級單位,而縣級黃山市又人口較少,經濟總量不足,服務行業難以高速展開。為此,1987年,出於對黃山的重視程度提高,1987年,縣級黃山市和徽州地區被改組為黃山區和黃山市(地級)。

至此,長達800多年的徽州也正式被撤銷。


今天的太平縣


1987年至今,黃山市(地級)沒有進行新的行政區劃。太平縣也經歷了“太平縣--黃山市--黃山區”這樣一個過程。

儘管如此,太平縣一詞卻沒有消失。在民間,由於以黃山為名的地域太多(黃山區、黃山、黃山市、黃山風景區),人們仍習慣稱黃山區為太平縣。其中,皖南翡翠——太平湖,中國名茶——太平猴魁 更是太平縣的代表。筆者在安徽大部、杭州、南京等地的汽車站發現,絕大部分汽車站在發往黃山區的汽車及車票上,仍赫然寫著“太平”一詞,太平這個依然有著極強生命力的名字,將會一直延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