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教育,最失败的地方在哪?

歪郑


芭巴爸爸认为:中国式教育失败的地方有很多,最典型的是不尊重人性的发展规律。

题主这个问题虽然有点大,问得也太空泛,但是也可以试着回答一下。接下来主要说几个大的教育问题。

一、以自己的意志为主导,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小孩正在研究一个简单的物体,例如勺子。有的父母就会忍不住吼孩子:“你看着那玩意干嘛,这有什么可看的。”

这是孩子发展专注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旦被打断,以后就再难培养。孩子学习一个东西,感受一件物体,需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系统确定它的存在。大人活了几十年,对简单的东西已经见惯不惯,以自己的世界观来衡量孩子,殊不知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养成。

二、认为自己的情绪大于孩子的情绪,甚至忽略孩子的感受

每当家长跟孩子出现意见不一的时候,家长总会维护自己的所谓正确性而打骂孩子。孩子年纪小不懂是正常,可以通过引导来教会孩子一些道理。但这些家长不愿意,是因为觉得孩子冒犯了自己,让自己愤怒,就用这些简单直接的方式来攻击孩子,试图让孩子屈服。

孩子的情绪没有被“看见”,将来也学不会“看见”别人的情绪。家长用打骂的方式来赢得对抗,孩子也会用打骂的方式对待社会的矛盾,最后无论是伤害别人还是伤害了自己,都是悲剧。

三、控制欲太强的家长,养出没主见的孩子

有的家长控制欲极强,孩子人生的大小决定都抢着决定,导致孩子面对事情时不会决策。没主见的人在职场要么被欺负,要么被忽视。

这样的孩子长大也容易成为妈宝男,在异性面前没有主见就很容易显得没有魅力,所以,控制欲太强,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好事。

四、焦虑的父母,孩子容易落得习得性无助

很多家长喜欢疯狂地给孩子报兴趣班,孩子来这个世界没几年,就过着企业家的生活,完全没有童年可言。

最惨的是,家长在孩子学习兴趣的时候还多加指导,生怕孩子犯一点点错误。孩子在这个兴趣中的体验只有恐惧与无助。当他们长大后会非常痛恨这个兴趣,甚至一辈子不会再碰。

千百年传下来的教育就是家长有肆意对待孩子的权利,但很多先进的育儿方法告诉我们这是反人性的。社会上很多恶性事件也是父母错误教育下的结果,要想叫好孩子,父母必须拿起书本,学习育儿知识。


芭巴爸爸


中国式父母的教育,最失败的地方有两方面。一是过分溺爱,不培养能力;二是只看重分数,不重视德育。

中国的父母,有很多成功教育的先例,例如古代的孟母岳母等,还有今天许多品学兼优学霸的父母们,他们都是教育的成功者。但是,也有许许多多的父母,他们正在以爱的名誉走在失败教育的路上。他们违背育人规律,进行着各种各样失败的教育。现在我就中国父母教育中两点最大的失误谈谈粗浅看法。

一,过分溺爱,忽视能力培养。

你知道铲雪机的作用吗?中国的父母的作用,有时就像一台铲雪机,一旦路上有积雪障碍,铲雪机马上前来清除掉。父母把孩子含到嘴里怕化了,捧到手里怕吓着。父母们努力给孩子最好物质条件,什么都不用干,吃穿用都要最好的,孩子们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皇帝”般的生活。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怎么能具有生存能力?

二,只看学习成绩,不重视德育。

父母们只看重孩子学习的分数,不重视品德教育和习惯培养。

父母们付出所有的一切,却养不出一个感恩的孩子。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没有责任感,自私自利,目空一切,不懂得感恩,即使再有才也是有才无德之人。终究会被社会所抛弃。

中国式父母教育上的失误有很多。最重要的失误就是过分溺爱和轻视德育。




因材施教家庭教育


小孩永远长不大,不能自立,经不起风雨。看,大学生工资都三千多,没读书的八千至一万。学者有优越感,反正有父母,孩子都接着包养。我侄子跟我带两三年,90后,现一个月五万多。我俩儿,不怎么中用,也一两万一月。我对他管教很严。我常跟他们说,我教你们赚钱,赚到赚不到是你们成债。我死了,有钱也揖献给国家。


穆永奎


我是麦客,是一名一线高中教师。我认为,中国式父母最失败的就是对于自己角色的模糊认知,把教育孩子的问题完全推向学校和社会,家庭教育近乎丧失。下面我根据自己当班主任的一次经历来谈谈这个问题。

我班曾有一个学生在课间玩手机游戏,被学校领导检查时当场发现。根据学校规定,要求家长到校处理。我给家长打第一个电话时,他爸显然没当回事,推说自己在外地打工,回不来。当被告知,若家长不来学校处理,学校当让学生回家反省后,他才不情愿的让学生母亲来到学校处理此事。他妈一来,不是说跟学校配合,好好教育学生,而是找各种理由为孩子推脱。说家离得远,放假的时候孩子需要打电话通知他们来接云云。当谈到学生在家表现时,家长无奈的说学生一回家也是玩手机,不给就给你闹,自己也管不住,老师懂得多,让我们好好说说他孩子,让他别玩游戏。

这样的家长,我平常还遇到很多,尤其是在农村很有代表性。他们往往跟自己的子女相处不来,教育方法也比较简单粗暴。要么溺爱,要么不管不问。他们只是尽到了养的责任,而育则是根本没有参与进来,完全把希望寄托给老师。殊不知,一个成功的教育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发生的,三者缺一不可。


麦客学英语


没有把孩子当成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存在,一味地以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孩子之上,还向世人自诩已经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了孩子,从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这到底是不是他(她)所需要的。


中国式父母的道德绑架

以“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作为冠冕堂皇的理由,处处干涉孩子的学习、生活乃至恋爱、婚姻。如果孩子不遵从父母的决定,就数落孩子自私自利,不孝顺父母,而其实这背后恰恰是隐藏了父母的自私。


中国式父母的经验

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的口吻,肆意给孩子进行指导,在孩子每个成长阶段都提出高标准高要求,凭借自己所谓的“人生经验”给孩子充当人生导师。却不知此一时彼一时,过去的经验未必适合孩子所处的时代环境,未必适合孩子与其同龄人之间的游戏规则。


中国式父母的期望

自己年轻时未曾完成的梦想,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根深蒂固。却从未想过孩子真正的梦想是什么?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自己却从未做到。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到了中国式父母这里,这句话早已抛向了脑后。


中国式父母的口头禅

无数次地“杀人”于无形之中。

1、“我还不是为了你好吗?”

2、“我早就告诉过你了,你从来都不听。”

3、“你再这样的话,我就把你送人了。”

4、“你到底听不听话?”

5、“你看你那样,能不能给我争口气啊?你看看人家XXX。”

......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轮回

前段时间,一名上海妈妈辅导孩子做作业,被气到发疯。在一旁的老父亲和老母亲偷偷地笑了,老父亲从箱底拿出了23年前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信里老父亲表达了对女儿学习态度不严谨而感到气愤,气愤她为何这么不争气

...


在信末老父亲这样写道:不为人父母,如何品尝做父母的艰辛。总有一天你也会为人父母,那么,现在我们就留下这封短信,二十年以后,看你如何教子呢?(作业卷也留下,请你20年后再看)”



为此有网友调侃到:三生三世,老时间老地方见。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作为娃的家长,天道有轮回,作业可曾饶过谁?


我们不得不承认,由老庄道家、孔孟儒家等为代表的思想代代相传几千年而连绵不绝的中华文明,逐渐形成独特的中国文化,自古至今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中国家庭,每个炎黄子孙。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年轻一代中国父母们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大家都开始反思过去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当中的不足和缺憾。


意识到如何教育好孩子也是父母要不断去学习的一门科学。我们要将那些陈旧的中国式父母的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那些美好的传统和品德继续保留并发扬广大。年轻一代的父母们承担着这样一种责任,培养更加优秀的祖国的未来。


特若壹Troy


中国式教育失败的地方各不相同,但最普遍的是以下几种现象。

第一,隔代亲,孩子备受宠溺。很多家庭的孩子要么爷爷奶奶带,要么外公外婆带着,不管不顾要什么买什么,孩子想怎么就怎么,孩子动不动张口就是爷爷奶奶好讨厌,我告外公外婆去,四个老人抢着讨好一个孩子,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一般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会尊重他人。更无从说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了。

第二,留守儿童多。农村大部分父母外出打工,孩子都留给家里老人,大多数老人要么身体不是很好,要么文化不高,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从何处着手去引导孩子。

第三,只看成绩说话。有部分家长只看孩子的成绩单,只要成绩好,鞋带不会打结都无所谓,书包整理不好有妈妈管,娃娃完全没有独立能力。反之一看到娃娃成绩不好,也不许孩子外出活动了,不许跟成绩差的同学坐一桌了,不许在国内读书了,动不动就送国外就读了,结果有些孩子去了国外,一直待在语言学校,语言不过关,混几年又回来了。

第四,家长之间的攀比。谁谁家孩子钢琴八级,谁谁家孩子古筝十级了,谁谁家孩子在学编程,谁谁谁孩子参加了综艺大赛,完全不管孩子个人意愿和爱好,只要父母看见好的都恨不得自己的娃娃全部都会。兴趣爱好也是需要天赋以及自身条件和爱好,比如一个本身听力不太好的孩子,你非让他去练小提琴合适吗?能听到音准吗?所以说,孩子学什么,真正喜欢什么,得尊重孩子,父母给出参考意见。

第五,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很多父母语言上不注重自身修养,口出脏言,带坏孩子。有些父母生活习惯不好,一会吵架,一会家里打麻将 ,这些都是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育好孩子的家庭都一样,都是经过父母的关爱和培养,孩子的刻苦努力得来的。而教育失败的家庭则各不相同。希望我们做父母的知行合一,给孩子做出榜样,陪伴孩子成长。这些只是我个人观点,不妥的地方,请指点。如果认同我的看法,请给个赞或给个优质吧!谢谢!





成教秦老师


中国式父母教育,最失败的地方笔者看法有几个方面:

一、父母溺爱,包揽孩子的一切。

对孩子事无巨细,全代办。弄得孩子无事可做。孩子的成长在于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感知,父母强行包办了,孩子变“巨婴”。就像某研究生被退回,原因是他不会叠被子,不会去食堂打饭。

二、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适得其反。

“孩子是自己的好”,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孩子非常优秀,一定要比别人的孩子强。结果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行为过激。试想,你们当初努力学习,达到什么高度了?

三、父母没有给孩子做榜样。

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这话不假。身教胜于言教。有的父母抱怨孩子不努力,不听话,看看自己都做什么了?成天长在麻将桌上,或无所事事,教育孩子时,说话腰不硬。

四、社会环境污染。

社会上有不良风气,要正面引导。比如读书无用,大学毕业的挣不过小学没毕业的……

五、家长生活不如意,把气撒孩子身上。

家长千万不要抱怨,自己付出得不到回报。父母的怨气,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慈子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不容易,该放手就放手,让孩子成长。





星辰灿烂


中国式父母,最大的失败是不能和孩子建立一种健康的父母子女关系。

1,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不能和孩子平等交流。我有一位律师朋友,很典型的中国式父亲。他强调家庭要有一个核心一个权威,对儿子整天唬着脸。不只是父母是人,孩子也是人,认清这一点很重要。孩子的人格并不能因为他是孩子而减等。

2,不懂如何与孩子交流。这是方法问题,和第一点有关。由于自觉高孩子一等,通常难以耐心地倾听孩子,不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经常是命令式地强加于孩子。在大文化里,中国人不懂平等,不是主人就是奴隶,不知平等为何物。对上毕恭毕敬,对下吆五喝六,就是不懂平等待人。

3,不知如何去爱。父母谁不爱孩子呢?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知道如何爱。有的以为严厉就是爱,为孩子好;有的走到另一极端,溺爱,把孩子当作小祖宗。很少有认为孩子是神赐的产业,怀着一种敬天悯人的爱去和孩子相处。不能爱神的人,很难理解爱的真谛。我问一个中国来美国的孩子,“你信神吗?”回答不,我问“你每天和爸妈hug and kiss吗?”答不。我每天和儿子hug and kiss无数遍。

4,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真正地陪伴,不是坐在孩子身边玩自己的手机。

5,没有建立好榜样。很多父母自己几乎从不看书,却怪孩子不爱阅读。


USA知道


孩子的教育主要分三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谓中国式父母教育,实际上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式家庭教育”,指的是从2012年10月流行的"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等词中衍生出来的,用来指称中国现实存在的一些家庭教育弊端和问题。主要包括: 父母与孩子间缺乏平等交流造成家庭"冷暴力 "、“棍棒教育”、不惜代价为孩子教育投资但重智力轻情商等。

“中国式家庭教育”习惯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在读的学生,所以望子成龙、只看成绩,为了孩子的成绩甚至不计代价、不计后果,所以很容易造成孩子厌学,即使培养出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但却阻碍了孩子自身各种生活关键能力的锻炼、提高,从而阻碍孩子最后成长为社会人才。这样的孩子从课业到对社会、对人的认知出口就是标准答案,所以缺乏想象力、没有创造力!


厚重汝南


最失败的地方:“棍头出孝子,娇生无义狼”!特别是文化较低的父母,总以为棍棒教育出来的孩子有出息,能成才!娇生惯养的孩子没出息,成不了大事!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了!正确引导、输通、激发、鼓励、培养才是现代社会教育孩子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