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機電—航空業務持續增長,機電龍頭穩健向上

中信建投發佈投資研究報告,評級: 買入。

中航機電(002013)

事件

近日,中航機電發佈 2019 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21.31億元,同比增長 2.98%,實現歸母淨利潤 9.61 億元,同比增長12.44%。

簡評

中航機電發佈 2019 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21.31 億元,同比增長 2.98%,實現歸母淨利潤 9.61 億元,同比增長 12.44%。分板塊情況來看,公司持續聚焦航空業務,航空產品全年實現收入 83.77 億元,同比增長 11.04%,佔公司營業收入 69%;非航空產品實現銷售收入 36.41 億元,較 2018 年下降 11.23%,佔公司營收比重 30%;現代服務業,按照董事會進一步集中主業的要求,繼續壓縮部分單位的非主業業務,現代服務業全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 1.12 億元,較 2018 年下降 16.06%,公司主業進一步聚焦,核心競爭力、盈利能力持續提高。

航空板塊方面,2019 年受下游航空主機廠景氣度提升影響,公司航空板塊營業收入同比增速提高。子公司慶安集團、新鄉航空、陝航電器、貴州風雷、川西機器等盈利同比增長均超過 10%,其中,川西機器、貴州風雷等同比增長超過 30%,顯示出航空軍品高景氣度。隨著新機型放量,預計未來兩年公司航空軍品業務仍將保持高速增長趨勢,為公司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非航空板塊方面,雖然 2019 年汽車零部件和空調壓縮機業務有所下降,但非航空板塊整體毛利率持續提升。子公司湖北精機科技營業收入同比下價格 8.17%,但是,歸母淨利潤同比提高5.35%,毛利率從 17.84%提高到 18.16%。預計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汽車和空調壓縮機板塊或將持續承壓。

從公司經營效率角度看,2019 年管理費用下降 0.3%,顯示公司降本增效、智能製造取得較大進展。研發費用大幅提高 30%,顯示公司注重研發投入,為後續持續增長增添動力,同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所得稅也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機電系統迎來高速增長期,公司憑藉相對壟斷優勢將持續受益

預計未來十年我國軍用飛機市場空間為 1500 億美元,機電系統年均市場空間約為 22.5 億美元。預計未來十年,我國新增戰鬥機數量約為 1500 架,市場空間約為 1000 億美元。新增大型運輸機及特種作戰飛機約 200架,教練機及其他機型新增約 400 架,軍用直升機新增約 2000 架,軍用飛機總的市場空間約為 1500 億美元,按照機電系統價值佔比 15%計算,機電系統在軍機方面的年均市場空間約為 22.5 億美元。若隨著機電系統綜合化、集成化發展,機電系統佔比提高到 20%,則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

預計未來二十年國內民機市場超萬億美元,機電系統年均市場空間超 80 億美元。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民用飛機市場,2017 年國內民用客機數量約為 3118 架,相比 2013 年增加了 808 架,年複合增長率約為 7.79%。根據中國商飛和波音對未來二十年中國民用飛機市場預測,2017-2036 年,中國合計需要民用客機超過 7000 架,總價值超過 1 萬億美元。航空機電系統是保障民用飛機各項功能發揮的基礎和必備條件,民用航空市場規模的擴大將帶動機電系統業務增長,按照機電系統 15%的價值佔比,未來我國機電系統年均市場空間為 80 億美元。

中航機電在軍用航空機電市場佔據相對壟斷地位。中航機電充分利用背靠實際控制人航空工業的優勢,同配套主機廠形成長期緊密合作,實現先一步溝通、快一步研製及全流程跟蹤等獨有競爭優勢,在當前軍用航空機電產品市場,中航機電佔據相對壟斷地位,預計未來還將保持相對壟斷優勢。由於缺乏民用飛機機載系統生產經驗,目前國產大飛機 C919 機載系統的核心供應商仍然為國外企業,公司作為子供應商參與 C919 機電系統配套。對標國外機載龍頭公司,公司民用航空市場挖掘價值巨大。

未來公司將進一步聚焦航空機電主業,積極向產業下游維修業務拓展。一方面,中航機電控股股東機電公司與航電公司籌劃整合,加強航空板塊協同作用。另一方面,積極拓展下游維修市場,擴大公司增長空間。2019年公司收購南京航健 70%股權,拓展其維修資產,維修領域市場空間較大,隨著公司的持續投入,預計未來公司維修業務將會邁上新臺階。

集團機電系統上市平臺,大量優質資產存在注入預期

直接控股股東中航機載系統有限公司被列入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範圍,股東將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健全激勵約束機制以及歷史遺留問題方面具有先行優勢。從 2016 年至今,公司資本運作頻繁,大量優質機電類資產已經注入到上市公司體內,預計隨著改革步伐加快,公司資本運作步伐或將加快。

調整託管範圍,納入南京中心研究所。按照業務協同以及對業績的更高要求為原則,公司調整了託管範圍,減少了 7 家託管公司,增加了 1 家南京中心。通過這次調整,機載系統相關的 2 家研究院所南京中心(609 所)和中國航空救生研究所(610 所)均為上市公司託管。納入托管後,會將進一步提高業務協同水平,並有望納入上公司體內。近 4 年公司已經收購了 4 家託管公司,公司作為唯一的航空機電產業的資本運作平臺,未來將仍然有相關公司注入預期。

2019 年 12 月,公司收購南京航健 70%股權,增資入股宏光空間裝備有限公司,同時轉讓虧損子公司貴陽航空電機 100 股權,提高了公司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南京航健為中航集團金城南京機電液壓工程研究中心下屬單位,主營業務為與維修業務相關,包括機電液壓工程研究,從事飛機操縱與控制系統、電源傳動系統、應急動力系統、環境控制系統、燃油系統、起動機系統、液壓附件的相關技術開發、專業培訓與諮詢服務。2019 年南京航建實現營業收入 1.80 億元,淨利潤 4842.62 萬元。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機電系統龍頭,未來滲透率提升空間較大,維持買入評級

我們認為,公司是軍用機電系統龍頭,未來隨著軍品新機型放量業績高速增長可期。公司積極拓展民用和維修保障市場,為業績持續增長擴寬空間。預計公司 2020 年至 2022 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 11.06 億元、13.32 億元、15.85 元,同比增長分別為 15.09%、20.41%、21.34%,相應 20 年至 22 年 EPS 分別為 0.31、0.37、0.44 元,對應當前股價 PE 分別為 22.94 倍、19.05 倍、16.00 倍,維持買入評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