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辅兼帝王师的张居正,贪污腐败,为何还会被称为一代名相?

现代人对古代官员的分类总是喜欢分成清官和贪官,清官就是好官,贪官就是蛀虫,其实这种评价方式对也不对,洁身自好是值得提倡的,贪墨总是不光彩的事情。可是评价为官之道,除了清廉与贪婪,更重要的一点是政绩,是否为朝廷与百姓做出贡献。

比如说被誉为包青天的开封府尹包拯,人们都歌颂他两袖清风、秉公执法,其实宋朝官员的俸禄很高,包拯的生活是很优渥的,他真正应该被歌颂的是不畏权贵、维护法纪。

明朝首辅兼帝王师的张居正,贪污腐败,为何还会被称为一代名相?

再比如,明朝的大清官海瑞,明朝官员俸禄相当低,海瑞克以奉公从不贪墨,所以他才真是家徒四壁的那个,一家老小很少吃肉,困难时候都得挖野菜吃,可是海瑞恪守教条,总以圣人的标准标榜自己、要求别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成了披着圣贤外皮的怪人,空有清官之名,也不能为百姓做什么事情,嘉靖一再启用他,都是给他没有实权的高官,因为皇帝也知道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官,启用他就是笼络民心罢了。

张居正确实贪墨,也生活奢侈,可他也确实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百姓谋求了福祉,在明朝的那种政治环境下,贪墨是常态(明朝的俸禄真是太低,光靠俸禄真是无法成事),能做实事的人是会被历史铭记的。

明朝首辅兼帝王师的张居正,贪污腐败,为何还会被称为一代名相?

张居正从小就聪颖过人,被多人赏识,饱读诗书的他,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阅历,为后来当官,颁布相关政策改革奠定基础。据说,在张居正出生之前,他的曾祖父梦见一轮圆月落入水缸之中,将四周照得通明,在水缸里衬出一只白色的龟,张居正的祖父认为这梦中的白龟就是张居正,之后张居正出生后,便给他取个小名叫“白圭”。在这一故事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的非同凡响。

作为臣子,张居正心系百姓,一心为百姓农民谋福利,在他仕途生涯上,没少颁布关于土地改革与赋税的政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一条鞭法”改革,并且,经过实践,这一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粮食的产量增多,百姓富足,赋税也按时按量上缴,国库充裕,国家上下国泰民安。经济上的富足,百姓享受安逸的生活,从而少了战乱与动荡,这也是改革所带来的好处。这些都离不开这些改革政策的幕后推手张居正,如果没有他主张这样的政策,也不会有这样的景象。

明朝首辅兼帝王师的张居正,贪污腐败,为何还会被称为一代名相?

在那个重农抑商的时代背景下,张居正并没有像其他的大臣一样,劝说皇帝抑制商业的发展,他不同于其他人的眼光,一味的贬低商业和商人的地位,相反的,他考虑的是长远利益,所以对商业并没有妄下定论,在农业方面改革时,也没有提过要商人提高税费。

张居正最令后人诟病的就是,他劝万历皇帝要节俭用度,他的日常生活却是奢侈无比。据说,张居正坐的轿子要三十多个人一起才能抬起来,面积可达四五十平方米,这哪里是古代的轿子,可以说是一个古代版豪华房车了,里面配置也是相当高,茶桌,椅子,等等样样齐全,用的都是上好的材料,来衬他的身份。

明朝首辅兼帝王师的张居正,贪污腐败,为何还会被称为一代名相?

但是不得不说,在那个时代,建造个如此豪华的轿子,实在是劳民伤财,铺张浪费。除了轿子,张居正的家也是富丽堂皇,可以堪比皇宫。张居正除了是万历皇帝的内阁首辅,还是他的老师。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抄了张居正的家,看见张居正如此豪华的家,从小被张居正教导要节俭的万历皇帝的心里肯定愤怒至极。

虽然说张居正生活奢侈,但是作为内阁首辅一辈子,也做到了一个臣子应尽的本分,没有想要僭越的念头。同时,实施的改革也得到很好的效果,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兴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历史的评价也是公允的,比起他的缺点,人们更多记得的是他的丰功伟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