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輔兼帝王師的張居正,貪汙腐敗,為何還會被稱為一代名相?

現代人對古代官員的分類總是喜歡分成清官和貪官,清官就是好官,貪官就是蛀蟲,其實這種評價方式對也不對,潔身自好是值得提倡的,貪墨總是不光彩的事情。可是評價為官之道,除了清廉與貪婪,更重要的一點是政績,是否為朝廷與百姓做出貢獻。

比如說被譽為包青天的開封府尹包拯,人們都歌頌他兩袖清風、秉公執法,其實宋朝官員的俸祿很高,包拯的生活是很優渥的,他真正應該被歌頌的是不畏權貴、維護法紀。

明朝首輔兼帝王師的張居正,貪汙腐敗,為何還會被稱為一代名相?

再比如,明朝的大清官海瑞,明朝官員俸祿相當低,海瑞克以奉公從不貪墨,所以他才真是家徒四壁的那個,一家老小很少吃肉,困難時候都得挖野菜吃,可是海瑞恪守教條,總以聖人的標準標榜自己、要求別人,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成了披著聖賢外皮的怪人,空有清官之名,也不能為百姓做什麼事情,嘉靖一再啟用他,都是給他沒有實權的高官,因為皇帝也知道這樣的人不適合做官,啟用他就是籠絡民心罷了。

張居正確實貪墨,也生活奢侈,可他也確實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為百姓謀求了福祉,在明朝的那種政治環境下,貪墨是常態(明朝的俸祿真是太低,光靠俸祿真是無法成事),能做實事的人是會被歷史銘記的。

明朝首輔兼帝王師的張居正,貪汙腐敗,為何還會被稱為一代名相?

張居正從小就聰穎過人,被多人賞識,飽讀詩書的他,積累了一定的知識閱歷,為後來當官,頒佈相關政策改革奠定基礎。據說,在張居正出生之前,他的曾祖父夢見一輪圓月落入水缸之中,將四周照得通明,在水缸裡襯出一隻白色的龜,張居正的祖父認為這夢中的白龜就是張居正,之後張居正出生後,便給他取個小名叫“白圭”。在這一故事裡,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這個人的非同凡響。

作為臣子,張居正心繫百姓,一心為百姓農民謀福利,在他仕途生涯上,沒少頒佈關於土地改革與賦稅的政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一條鞭法”改革,並且,經過實踐,這一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實,糧食的產量增多,百姓富足,賦稅也按時按量上繳,國庫充裕,國家上下國泰民安。經濟上的富足,百姓享受安逸的生活,從而少了戰亂與動盪,這也是改革所帶來的好處。這些都離不開這些改革政策的幕後推手張居正,如果沒有他主張這樣的政策,也不會有這樣的景象。

明朝首輔兼帝王師的張居正,貪汙腐敗,為何還會被稱為一代名相?

在那個重農抑商的時代背景下,張居正並沒有像其他的大臣一樣,勸說皇帝抑制商業的發展,他不同於其他人的眼光,一味的貶低商業和商人的地位,相反的,他考慮的是長遠利益,所以對商業並沒有妄下定論,在農業方面改革時,也沒有提過要商人提高稅費。

張居正最令後人詬病的就是,他勸萬曆皇帝要節儉用度,他的日常生活卻是奢侈無比。據說,張居正坐的轎子要三十多個人一起才能抬起來,面積可達四五十平方米,這哪裡是古代的轎子,可以說是一個古代版豪華房車了,裡面配置也是相當高,茶桌,椅子,等等樣樣齊全,用的都是上好的材料,來襯他的身份。

明朝首輔兼帝王師的張居正,貪汙腐敗,為何還會被稱為一代名相?

但是不得不說,在那個時代,建造個如此豪華的轎子,實在是勞民傷財,鋪張浪費。除了轎子,張居正的家也是富麗堂皇,可以堪比皇宮。張居正除了是萬曆皇帝的內閣首輔,還是他的老師。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抄了張居正的家,看見張居正如此豪華的家,從小被張居正教導要節儉的萬曆皇帝的心裡肯定憤怒至極。

雖然說張居正生活奢侈,但是作為內閣首輔一輩子,也做到了一個臣子應盡的本分,沒有想要僭越的念頭。同時,實施的改革也得到很好的效果,百姓安居樂業,國家興旺。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歷史的評價也是公允的,比起他的缺點,人們更多記得的是他的豐功偉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