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書學思維,我們為什麼學不到?

解構


“解構”是法國現代思想家德里達提出的déconstruction概念的漢譯對應,所謂“解構”在思想史上是指對某種已設定的穩定結構模式的拆解。假借於書學領域,我們 用它來描述對字體常規間架結構的拆解。


如果把字體常規間架結構比作“七寶樓臺”的話,那麼,“解構”之後的表象便成了“七 寶樓臺”拆碎下來,不成片斷,王羲之行書中,這種打碎了的結構形散而神凝,險中求穩,妙趣橫生,其本質仍是和諧之美。


讓我們一同來細細體味一番王羲之行書常規結構與解構並置的這五組字例。


先來看解構的“齊”字:


王羲之的書學思維,我們為什麼學不到?

左:《蘭亭序》(神龍本)之“齊”字

右:懷仁《集王字聖教序》之“齊”字


乍看上去字形輪廓的整體與常規結構者無甚分別,變化發生在那道貫通上下的短豎上,在常規結構中是中正的,解構後斜斜地下落,與上部的兩點分了家,被下部的第一筆短橫驚險地接住,而短豎兩旁常規結構中平衡分張的兩翼一個以正勢遠遠飄走,一個卻扭曲貼近過來,與它親密地粘連。此字上中下三段構成中,僅中段進行了解構變形,有一種王羲之書法中罕見的幽默感。


王羲之的書學思維,我們為什麼學不到?

左:《何如帖》之“增”字

右:《頻有哀禍帖》之“增”字


解構的“增”(上圖)字對常規結構所做的最顯著的變形處理便是將左旁的末筆挑畫同豎畫分離開來。


王羲之的書學思維,我們為什麼學不到?

左:《平安帖》之“摧”字

右:《喪亂帖》之“摧”字

解構的“摧”(上圖)字則把右旁下部常規結構者勻整的四橫排疊大加簡化,逸筆草草,集中上提,空出下面的空間,貫連多橫豎畫屈曲左引,與左側弩勢豎畫在尾端 會合。


王羲之的書學思維,我們為什麼學不到?

左:《追尋帖》之“皆”字

右:懷仁《集王字聖教序》之“皆”字


解構的“皆”(上圖)字是把常規結構下部閉合的框架打散,橫折奮力外拓,底部開通。


王羲之的書學思維,我們為什麼學不到?

懷仁《集王字聖教序》兩個不同“是”字


解構的“是”(上圖)字通過反覆衝拉馳突的直線折擺運動使常規結構原本穩定的空間 劇烈地搖盪起來。


王羲之行書解構法所體現出的異常活躍而不拘一格的書寫思維是一種後人再也無法複製的藝術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