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少見的高人——魯仲連

魯仲連是個高人,是歷史上少見的高人。而且,從少年時期就表現出了高人的天賦。當時有一個辯才無礙的人,叫田巴。而且和魯仲連一樣也是齊國人。這個人也是很有些滿嘴跑火車的氣質的,當時大約也是稷下學宮的一員。據說他離堅白、合同異,很有些名家(邏輯學)的氣息,因為名家的大佬惠子(惠施)也曾鑽研過這個命題。田巴不僅善於研究事物邏輯,還不斷地誹謗三皇五帝及春秋五霸,認為他們不過是一個個飯桶。眼高手低是知識分子的通病,只是這個田巴比較極端罷了。但是還是有人買賬粉絲不少,據說“一日而服千人”。

歷史上少見的高人——魯仲連

魯仲連當時是徐劫的徒弟,年僅十二歲,主動向乃師請纓,要和田巴論戰一番,“使之必不復談”,表示一招就能讓他永遠閉嘴。徐劫同意了。魯仲連直截了當問田巴,現在諸侯虎視眈眈,齊國形勢這麼危急,您老人家有什麼高招退敵嗎?田巴想了半天只回了兩個字:沒有。大約他自己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尷尬。

魯仲連說:危不能為安,亡不能為存,則無貴於學士矣。言下之意就是知識分子不能光談理論問題,還得能解決現實問題,這才是可貴的。國家危難而不能出謀劃策予以解決。其實魯仲連點出了戰國時期名家和縱橫家的區別,名家只談理論問題,很多還是形而上的。但是縱橫家講究的是縱橫捭闔的謀略,落腳點是國家安危。蘇秦張儀二人操控戰國局勢十多年,不是名家的談玄人士能做得到的。

歷史上少見的高人——魯仲連

十二歲的魯仲連一出場就碾壓了名家大佬田巴,冷嘲熱諷一番,從此田巴閉口無言,也是很霸氣了。田巴雖然喜歡滿嘴跑火車,但是能閉嘴不復言,也算是知恥而後勇了。但是魯仲連更厲害的還在於後來年長之後義不帝秦之事。當時秦國通過長平之戰打敗趙軍,坑殺降卒四十餘萬,繼而圍攻趙國都城邯鄲。魏國答應救援趙國,卻畏懼秦國之威,遲遲不敢發兵,後來更是直接派辛垣衍遊說趙國,勸告趙國承認秦王稱帝。平原君心急如焚,猶豫不定。

於是魯仲連通過平原君主動要求見辛垣衍,表示要把他罵回去。辛垣衍一開始也不願見魯仲連,大約也是聽說了魯仲連的厲害。但是平原君已經答應了魯仲連的要求,辛垣衍也不好回絕,只好硬著頭皮去見。

歷史上少見的高人——魯仲連

魯仲連見到辛垣衍,一言不發。為了緩解尷尬的氛圍,辛垣衍先恭維了一下魯仲連,說魯仲連長得帥,並且別人都有求於平原君,而魯仲連不像有求於平原君的樣子,為什麼還不離開邯鄲呢?

魯仲連一開始都不理睬辛垣衍,而是說世人們不理解周朝耿介之士鮑焦,然後話鋒一轉說秦國拋棄禮儀崇尚戰功,如果任它稱帝,後果非常嚴重。我來見你就是為了幫助趙國!

辛垣衍就問怎麼幫助趙國。魯仲連說我要讓魏燕兩國幫助趙國,齊楚兩國本來就是要幫助趙國的。辛垣衍說我相信燕國是會幫助趙國的,但是我就是魏國人,你怎麼讓魏國幫助趙國呢?魯仲連說魏國不敢幫助趙國甚至還勸趙國承認秦王稱帝,這是因為沒有認識到秦王稱帝的嚴重危害

歷史上少見的高人——魯仲連

然後魯仲連借西周及戰國曆史給辛垣衍講述了秦王稱帝的嚴重危害性,首先給魏國打氣,說魏國也是大國,不要懼怕秦國。其次,秦王一旦稱帝,就會名正言順地改變各諸侯國的人事安排,進而控制各諸侯國:到時候你想好好生活還可能嗎?

講到這,辛垣衍才恍然大悟,一旦承認秦王稱帝,後果何其嚴重。非惟趙不成趙,魏也難成魏。於是辛垣衍才坦白說,一開始以為魯仲連只不過是個普通人,現在才看出來是個了不起的高人,我以後不敢再說帝秦了。由此可以看出,當時號稱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都一籌莫展,而魯仲連卻頗有戰略眼光。

因此,秦軍聽到魯仲連的話為之退卻五十里。此時恰逢信陵君竊符救趙,於是秦軍完全退卻,趙國暫時解除了嚴重的軍事危機

歷史上少見的高人——魯仲連

二十多年之後,燕國一員大將攻打聊城,齊人慾用反間計向燕國散佈讒言,於是燕國大將害怕歸國被殺,因此不敢歸國。齊人派田單去打,打了好久又打不下來,死傷甚眾。於是魯仲連給燕國大將修書一封,燕將讀之,哭了三天,然後自刎而死。其實魯仲連不過是給指出了兩條道路,要麼歸燕,要麼降齊,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糾結是沒有好處的。結果讓燕將哭了三天而自殺。魯仲連頗有直指人心的本領。

魯仲連義不帝秦甚而退卻秦軍之後,平原君想封賞魯仲連。魯仲連委婉拒絕。平原君又想大擺宴席贈予千金,同樣被魯仲連拒絕。魯仲連說:“所貴於天下士者,為人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而連不忍為也。”同樣的,魯仲連在幫助解了聊城之亂後,田單也想封賞魯仲連,欲以爵位授之,還是被魯仲連拒絕了。魯仲連說我得了爵位,就要聽命於人,與其如此,不如貧賤但自由好一些。莊子當年不也曾如此辭相位嗎?“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蓄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歷史上少見的高人——魯仲連

猶記得年少之時初讀《史記》這句話帶來的震撼。千年之下,猶可想見其正氣。想當初蘇秦感慨,讀書人不能獲得功名,讀再多書又有什麼用呢?魯仲連有縱橫家的謀略,卻無縱橫家的唯利是圖。魯仲連把縱橫家的唯利是圖看成是商業行為,高人就是高人,不是販賣計謀的人。正像柏拉圖曾經把古希臘的智者稱為“知識販賣者”,與此相類。太史公稱魯仲連“好奇偉俶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是比較中肯的評價,頗有俠肝義膽。李白年輕時期也尚任俠之氣,曾專門寫《古風·齊有倜儻生》一詩,歌頌魯仲連: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

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盪人,拂衣可同調

“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斯人已去,後人只能高山仰止而已。

歷史上少見的高人——魯仲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