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没有主角⎜郭衡、郑众、耿恭和窦宪,东汉与匈奴百年磨合英雄


历史没有主角⎜郭衡、郑众、耿恭和窦宪,东汉与匈奴百年磨合英雄

前言:从公元前201年匈奴第一任单于栾提头曼的儿子栾提冒顿弑父夺权后,三百多年来,匈奴一直是对中原政权侵蚀最厉害的少数民族。中原政权一度在匈奴面前卑躬屈膝,受尽屈辱。然而,物极必反,强大的匈奴终于在内乱中分裂,给了东汉王朝机会。东汉王朝用了近百年的时间,终于将匈奴融合到中原大家庭来,匈奴对中原政权的威胁完全瓦解。


汉匈融合的使者郭衡

公元47年4月,河西郡(山西省离石县)。

城门守卫缩在门洞里,不停地跺着脚。虽然还有半个时辰才到关闭城门的时间,但守卫已经等不及了。这里自公元39年郡民被迁走以后,就鲜有人迹,何况这种连绵阴雨天气,怎么会有人来?

突然,远处一个模糊的人影映入视线,几名守卫对望了一眼,迅速拿起武器,走到城门前,警惕地望着来路。马蹄声渐近,一位汉人打扮的大汉滚鞍下马:“匈奴使者郭衡求见郡守大人。”

......

郡守望着眼前这个自称郭衡的人,缓缓地打开他带来的包裹,看了一眼里面的物品,眼睛突然闪出亮光。包裹里的物品,是一份匈奴汗国的地图!

郡守心里隐隐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尽快将此事汇报到中央政府。他挥手示意传令兵过来:马上准备快马,明天派人护送这位客人进京。

原来,这位自称叫郭衡的汉人,是奉匈奴右薁鞬日逐王栾提比之命,带着匈奴汗国的地图来向东汉政府表达归附汉朝的愿望。

对于东汉政府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惊喜,汉光武帝刘秀接到报告后,马上召集文武百官进行讨论。

这边汉王朝洛阳正在讨论,那边匈奴龙城已经兵锋相对。

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匈奴各部族都要相聚在龙城(蒙古国哈尔和林市)祭祀天地。栾提比已收到密报,知道匈奴汗国呼都而尸道皋若提单于栾提舆派来监视自己的两位骨都侯准备趁这个机会谋害自己。于是集结了南疆八部人马共五万人,率先动手。

刚继位的匈奴汗国单于栾提蒲奴派出一万名骑兵攻击栾提比失败,即行撤退。

这个栾提蒲奴是栾提舆的儿子,也是这次事件的导火线。

原来,按照匈奴汗国兄终弟及的传统,栾提舆应该传位给弟弟右谷蠡王栾提知牙师。然而,栾提舆为了能把王位传给儿子栾提蒲奴,就把栾提知牙师杀了。这导致栾提比的极度不满。

栾提比是前一任单于的儿子,如果可以传位给儿子,现在的匈奴汗国单于就应该是他。

于是,在公元48年,匈奴汗国南疆八大部落首领,共同议定,推举日逐王栾提比为韩邪单于,并派人到五原郡跟东汉王朝政府通报,表示永远作为汉王朝藩属,帮助东汉政府抵挡北方侵略。

经过激烈的讨论,东汉王朝接受了栾提比的请求。于公元50年,派出中郎将段彬、副校尉王郁,帮助栾提比在五原郡(内蒙古包头市)西边八十华里处建立王庭。时隔多年,匈奴单于再一次向俯身下拜,接受诏书。

从此,匈奴汗国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开始了长达100多年的南北战争。

北匈奴眼看东汉王朝不断地帮助南匈奴逐渐壮大,也开始向东汉王朝示好,释放俘虏的汉朝民众,请求跟汉朝和亲。但刘秀政府一直没有答应。

直到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即位。他希望通过通商手段,减低军事冲突,于是同意了北匈奴提出的恢复双边贸易的请求。

郭衡是个小人物,然而我们不应该忘记他。

历史没有主角⎜郭衡、郑众、耿恭和窦宪,东汉与匈奴百年磨合英雄

东汉南北匈奴地理位置图


不辱使命的王朝使者郑众

公元65年3月,北匈奴王庭(蒙古国哈尔和林市)。

东汉政府派出的使者,越骑司马郑众,带着东汉王朝的外交文书站在了北匈奴单于的面前。他挺直着身子,双手递出文书......

然而,并没有人伸手过来接他的文书。

他地左右看了看,满脸疑惑地望着匈奴单于以及他身边面无表情的一群人。

此时,匈奴的右贤王出来了,对郑众说:“见了单于,必须行叩拜礼。否则,单于不能跟你说话。”

郑众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几次三番向汉王朝示好,一再要求归附汉王朝的北匈奴单于,居然会提出如此无里亦无礼的要求。他们也太夜郎自大了。

郑众把文书卷了起来,对单于说:“你的要求太无礼了,我大汉王朝的使臣不可能向你叩拜。你们想清楚了我们再谈吧。”

说完转身仰头离开。

北匈奴单于气急败坏,命右贤王带人包围郑众的帐篷。并以断绝水火供应为威胁,要郑众回去叩拜。

郑众缓缓拔出佩刀,将冰冷的刀刃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对右贤王说:“我愿死,也绝不屈膝。如果你们单于还想谈,就谈,不想谈,我现在就死在这里。”

单于没有想到郑众如此有骨气,不愿东汉首次派出的使节暴死在王庭,只好打消了让郑众叩拜的念头,派使节随同郑众,前往首都洛阳进行谈判。

郑众出塞时,发现他们的表情异于平常,知道他们一定有什么变化。于是派人在关隘严密监视和盘查。果然捕获南匈奴派往北匈奴准备联合出兵南下的使节。

东汉王朝因此看清楚了北匈奴的小人嘴脸,开始设立度辽营,任命中郎将吴棠行度辽将军事(代理北疆边防司令),率领驻扎在黎阳的“虎牙营”,屯兵五原郡的曼柏(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


历史没有主角⎜郭衡、郑众、耿恭和窦宪,东汉与匈奴百年磨合英雄

古代匈奴将士


忠勇坚毅的战将耿恭

公元75年2月,气温-15 - -5℃,大雨,西北风2级。

车师国首都金蒲城。

作为北伐北匈奴的驻防部队,耿恭的部队已经被北匈奴汗国的左鹿蠡王部队包围了。天气异常寒冷,城里的供给逐渐不足,必须突击出去。

是该祭出最后秘密武器的时候了。

他让牙将把仓库里的几只大桶搬了出来,让众将士将所有箭枝放到桶里浸泡。

然后写了一封信,让人带给左鹿蠡王。信里说:“请注意我们汉朝神箭,你们中箭的人将会有怪事发生。”

北匈奴再次进攻时,所有中箭官兵肌肉崩裂、伤口溃烂、好像滚水沸腾。原来,桶里面装的是耿恭从中原带过来的毒液。匈奴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神奇的“神箭”,于是军心大乱。

耿恭趁机带领将士们,冒着狂风暴雨,迅速出击。北匈奴惊骇说:“汉朝军队像神灵附体,可怕。”

耿恭部队虽然突围撤退到了疏勒城,然而,耿恭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艰苦卓绝的日子只是一个开始。

7月,北匈奴在上游将疏勒城边上的溪流堵塞,断绝城中水源。想逼迫耿恭出城投降。城中军民干渴得发疯,甚至榨取马粪里的水汁来喝。

耿恭于是在城中凿井,深十五丈,仍不见水的影子,但耿恭没有放弃,率领部属,亲自拖挽盛土的竹笼,没有多久,泉水涌出。将士们欢声雷动,军民高呼万岁。

耿恭命人把水从城墙上泼出去,北匈奴大出意外,认为有神明相助,再次撤退。

11月,汉朝皇帝刘庄去世,朝廷无法派出救援部队。北匈奴再次包围疏勒城。

耿恭在疏勒城已经坚守了好差不多十个月了,城里粮秣耗尽。将士们要煮盔甲和弓弩上的皮革来充饥。耿恭跟将士们同甘共苦,同生共死,所以士气高昂,没有一个人想到投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伤亡人数逐渐增多,城里最后只剩下几十个人。

北匈奴单于知道耿恭身陷绝境,敬佩他的英勇,一定要他投降,派人告诉他:“你如果归附,就封你白屋王,把公主嫁你为妻。”

耿恭假装同意,引诱使节登城后,把使节诛杀,就在城上,火烤使节的尸体。北匈奴单于气得发狂,加增派援部队,缩小包围圈,但就是无法破城。

汉章帝刘炟上任后,于公元76年春,终于派出了大部队,出兵车师国,击败了北匈奴。然而,对于要不要去救援远在北方被围困经年的耿恭,却出现了相左的意见。

耿恭的部属范羌最后争取到了一支两千人的部队,北上展开对耿恭的救援。那时正当大雪天气,地面积雪达一丈有余。两千人在冰天雪地里艰难挣扎终于抵达了疏勒城。

当耿恭部队打开城门见到范羌那一刻,所有人都差点崩溃了。政府放弃了他们,但范羌跟那两千名热血士兵没有放弃他们。他们拥抱在一起,放声大哭。

在前有险阻后有追兵的艰苦环境中,他们且战且退,一路蹒跚,一心要回祖国。

公元76年3月,他们终于回到了玉门关,剩余人数十三人。悲哉!壮哉!

回到洛阳,政府擢升耿恭为骑都尉,以表彰他的忠勇。

在我国民族融合的岁月里,很多像耿恭一样的英雄值得我们缅怀。

历史没有主角⎜郭衡、郑众、耿恭和窦宪,东汉与匈奴百年磨合英雄

汉朝大军


赎罪北伐的窦宪

公元88年10月,洛阳南宫。

怒气冲冲的窦太后向前倾着身体,大声质问窦宪:“你为何要刺杀都乡侯?还试图嫁祸于蔡伦,你是何居心?你这是死罪!”

窦宪匍匐于地,重重地磕着头:“臣罪该万死,臣愿意出征北匈奴。恳请太后给臣一个为国捐躯的机会。”

窦太后直了直身子,没有吭声。

前几天南匈奴请求出兵攻击北匈奴的奏议确实令她心动:如果北匈奴能在她手里被完全消灭,自己将名垂青史。

窦宪的妹妹是皇后,把窦宪杀了,皇帝那边也不好交代。不如就让他去出兵吧。

......

公元89年6月,东汉北伐大军兵分三路,向北匈奴汗国发动总攻。

第一路,窦宪、耿秉大军从鸡鹿塞出发;第二路,南匈奴单于栾提屯屠何大军从满夷谷出发;第三路,度辽将军邓鸿从稒阳塞出发。三路大军预期在涿邪山会师。

窦宪部队的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率南匈奴精锐骑兵一万余人,在稽落山跟北匈奴单于会战。大破北匈奴兵团,北匈奴单于逃走。汉朝三路大军趁势追击,抵达私渠北鞮海(蒙古国巴彦洪戈尔城西南本查干湖),共杀名王以下一万三千人,俘虏无法计数;获家畜一百余万头。小酋长或小王率领部众投降的,前后八十一个部落,二十余万人。

窦宪、耿秉接着出塞三千里,登燕然山(蒙古国杭爱山),命中护军班固,在山上刻立石碑,记载这次大捷,宣扬汉朝的国威荣耀,然后班师。

公元90年10月,南匈奴再次截杀北匈奴大营,俘虏了北匈奴单于皇后(阏氏),杀八千余人,生擒数千人,只有北匈奴单于一个人逃跑了。

从此北匈奴日渐衰落。

历史没有主角⎜郭衡、郑众、耿恭和窦宪,东汉与匈奴百年磨合英雄

窦宪北伐匈奴


汉匈大融合

公元91年2月,东汉王朝军队进击金微山,把北单于团团包围,大破北单于主力,俘虏北单于娘亲皇太后(母阏氏),斩名王以下五千余人。北单于仓促逃走,不知去向。

东汉远征军出塞五千余里,才班师回国。中国自从两汉王朝出兵以来,从没有这一次攻击得这么远,抵达了从没有抵达过的地方。

金微山之战,使汉朝解除了历时三百年之久的匈奴威胁,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北匈奴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消失。

公元98年南匈奴汗国亭独尸逐侯提单于栾提师子逝世,前单于栾提长的儿子栾提檀继位,是为万氏尸逐提单于。

公元109年,汉朝人韩琮对栾提檀说:“关东大雨成灾,人民眼看都要饿死,正是你们翻身之日,可以出兵发动对汉朝的进攻。”

栾提檀听信韩琮的话,于9月出兵包围护匈奴中郎将耿种所在的美稷。

公元110年3月,东汉王朝组成一万六千人的大军,连营南下,南匈奴单于栾提檀这才知道害怕,质问韩琮:“你说汉朝人已经死光了,现在来的是哪个国家的人?”

于是脱下官帽,跪拜投降。

之后,南匈奴反反复复,但已经不成气候。永远成为了中国的附庸。

后记

匈奴,这个一度使中原政权屈辱的强大势力,在公元111年后,形式上依然续存了一百余年,不过再也不能对中原政权产生什么威胁了。公元216年,南匈奴最后一个单于到邺城拜见曹操,曹操把他留下。匈奴汗国终于名实俱亡。汉匈民族经过三百多年,终于完成了大融合。

中原王朝与北面少数民族融合的过程真是艰辛而漫长。各族人民在这个过程中无不受到伤害。愿我们国家各民族之间永远团结!

本文参考书目:《资治通鉴》《史记》

历史没有主角⎜郭衡、郑众、耿恭和窦宪,东汉与匈奴百年磨合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