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燕然山铭》背后的故事:跋扈国舅爷的一次赎罪行动

2017年,中国考古界与蒙古考古界合作研究,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班固所刻的《封燕然山铭》被确认发现了!班固是《汉书》的主要作者,他活动于东汉初年,在文学上造诣很高,《封燕然山铭》是班固随东汉大军讨伐北匈奴时留下的作品。

《封燕然山铭》背后的故事:跋扈国舅爷的一次赎罪行动

考古新发现《封燕然山铭》

话说汉光武帝刘秀在25年重建汉朝后,用了12年的时间统一天下,而后对天下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以恢复受到连年战争破坏的国家。57年,汉光武帝刘秀驾崩后,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相继即位,这两位皇帝也都继承了汉光武帝刘秀休养生息的策略,使东汉的国力逐渐强盛起来。88年,汉章帝刘炟驾崩,年仅十岁的汉和帝刘肇即位,由于汉和帝刘肇没有治国的能力,母亲窦太后便按照惯例,临朝执政。窦太后任用家人作为自己的帮手,其兄弟窦宪、窦笃、窦景、窦寰等很快都成了朝中重臣。

《封燕然山铭》背后的故事:跋扈国舅爷的一次赎罪行动

东汉

窦宪身为国舅,一朝得势,飞扬跋扈,先是公报私仇,杀了曾经弹劾其父亲的韩纡。后来宗室刘畅入朝吊丧,受到了窦太后的多次召见,窦宪因此猜忌刘畅会分走自己的权利,便派人刺杀刘畅,又把罪名推给了刘畅的弟弟刘刚,但纸里从来包不住火,在朝中大臣的努力下,刘刚的罪名被洗清,窦宪的阴谋败露了。事后,窦太后勃然大怒,下令把窦宪关进了内宫,窦宪担心被杀,便提出了一个赎罪的方法:讨伐北匈奴。

匈奴崛起于西汉初年,它曾动用四十万骑兵把汉高祖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上,逼得汉朝不得不对匈奴采用和亲政策。汉武帝刘彻即位后,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多次讨伐匈奴,最终把匈奴人赶出了漠南,匈奴从此国力衰退,内争不断,由盛转衰,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了东汉,北匈奴则与东汉为敌,时常进犯南匈奴和东汉边境。

89年6月,窦宪指挥汉军、南匈奴,正式对北匈奴发动了讨伐。窦宪先派副将阎盘、耿夔、耿谭率领南匈奴一万多精锐骑兵与北匈奴单于大战于稽洛山(在今蒙古国境内),经过激战后,北匈奴单于大败而走。而后,窦宪趁胜追击,离开边塞三千多里,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命令班固刻石勒功,纪汉威德而还。班固在石头上刻下的铭文便是《封燕然山铭》,它宣扬了汉军的赫赫战功,从此之后,北匈奴走向衰落。两年后,窦宪再次讨伐北匈奴,又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单于,使北匈奴彻底没落,消除了东汉边境的最大威胁。

《封燕然山铭》背后的故事:跋扈国舅爷的一次赎罪行动

窦宪破北匈奴之战

窦宪立功赎罪后,更加飞扬跋扈,令汉和帝刘肇十分不满。92年,汉和帝刘肇联合宦官发动政变,夺取实权,诛杀窦宪兄弟,铲除窦宪的亲信和党羽,就连班固也牵扯在内,下狱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