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燕然山銘》背後的故事:跋扈國舅爺的一次贖罪行動

2017年,中國考古界與蒙古考古界合作研究,發佈了一條重磅消息:班固所刻的《封燕然山銘》被確認發現了!班固是《漢書》的主要作者,他活動於東漢初年,在文學上造詣很高,《封燕然山銘》是班固隨東漢大軍討伐北匈奴時留下的作品。

《封燕然山銘》背後的故事:跋扈國舅爺的一次贖罪行動

考古新發現《封燕然山銘》

話說漢光武帝劉秀在25年重建漢朝後,用了12年的時間統一天下,而後對天下采用休養生息的策略,以恢復受到連年戰爭破壞的國家。57年,漢光武帝劉秀駕崩後,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相繼即位,這兩位皇帝也都繼承了漢光武帝劉秀休養生息的策略,使東漢的國力逐漸強盛起來。88年,漢章帝劉炟駕崩,年僅十歲的漢和帝劉肇即位,由於漢和帝劉肇沒有治國的能力,母親竇太后便按照慣例,臨朝執政。竇太后任用家人作為自己的幫手,其兄弟竇憲、竇篤、竇景、竇寰等很快都成了朝中重臣。

《封燕然山銘》背後的故事:跋扈國舅爺的一次贖罪行動

東漢

竇憲身為國舅,一朝得勢,飛揚跋扈,先是公報私仇,殺了曾經彈劾其父親的韓紆。後來宗室劉暢入朝弔喪,受到了竇太后的多次召見,竇憲因此猜忌劉暢會分走自己的權利,便派人刺殺劉暢,又把罪名推給了劉暢的弟弟劉剛,但紙裡從來包不住火,在朝中大臣的努力下,劉剛的罪名被洗清,竇憲的陰謀敗露了。事後,竇太后勃然大怒,下令把竇憲關進了內宮,竇憲擔心被殺,便提出了一個贖罪的方法:討伐北匈奴。

匈奴崛起於西漢初年,它曾動用四十萬騎兵把漢高祖劉邦圍困在白登山上,逼得漢朝不得不對匈奴採用和親政策。漢武帝劉徹即位後,任用衛青、霍去病等大將多次討伐匈奴,最終把匈奴人趕出了漠南,匈奴從此國力衰退,內爭不斷,由盛轉衰,48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歸附了東漢,北匈奴則與東漢為敵,時常進犯南匈奴和東漢邊境。

89年6月,竇憲指揮漢軍、南匈奴,正式對北匈奴發動了討伐。竇憲先派副將閻盤、耿夔、耿譚率領南匈奴一萬多精銳騎兵與北匈奴單于大戰於稽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經過激戰後,北匈奴單于大敗而走。而後,竇憲趁勝追擊,離開邊塞三千多里,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的杭愛山),命令班固刻石勒功,紀漢威德而還。班固在石頭上刻下的銘文便是《封燕然山銘》,它宣揚了漢軍的赫赫戰功,從此之後,北匈奴走向衰落。兩年後,竇憲再次討伐北匈奴,又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匈奴單于,使北匈奴徹底沒落,消除了東漢邊境的最大威脅。

《封燕然山銘》背後的故事:跋扈國舅爺的一次贖罪行動

竇憲破北匈奴之戰

竇憲立功贖罪後,更加飛揚跋扈,令漢和帝劉肇十分不滿。92年,漢和帝劉肇聯合宦官發動政變,奪取實權,誅殺竇憲兄弟,剷除竇憲的親信和黨羽,就連班固也牽扯在內,下獄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