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读者:晚点一周年,他们的留言让我们热泪盈眶

对话读者:晚点一周年,他们的留言让我们热泪盈眶

题图:电影《西伯利亚理发师》

《晚点LatePost》的读者们,你们好:

2019年的4月1日,晚点成立了。我们在小猎犬、熊耳朵、白轮船、牵牛花、小夜曲、三文鱼等等名字中,最终选择了「晚点」作为我们的品牌名,希望可以带给读者「晚一点,好一点」的商业报道。

比起那些已经有着百年历史的媒体前辈来说,晚点还很幼小。如果给过去一年做个总结的话,我们在给读者提供及时、重要、优质的信息方面,做得还算不错;而对于如何持续写出有故事、有洞见,能够穿越时间的深度报道,我们还需努力。而作为一个商业媒体,我们承载了什么样的使命、应该倡导怎样的价值观,晚点也一直在摸索和思考。

对于一家羽翼未丰的小公司来说,第一年一定不会是最艰难的一年,但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打磨了作品、建立了团队,更重要地是,形成了属于晚点的 DNA。从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希望回归新闻的准确、真实与独立性,做读者最信任的商业新闻媒体。这个原则我们会一直坚守下去。

为了纪念成立一周年,我们发起了一个小小的庆祝仪式——邀请读者们来给我们留言,写下他们对晚点的感受和建议。这些人中有巨头公司 CEO、创业明星、投资界大佬,也有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产品经理和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

感谢晚点所有的读者,感谢我们的采访对象与合作伙伴,感谢团队曾经和现在的每一个成员。希望在未来的很多年里,都可以有你们的支持和陪伴。


————请围观大型留言现场————

沈南鹏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恭喜小晚和《晚点LatePost》团队,一周岁生日快乐!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晚点LatePost》上读到了不少高质量的商业报道。从创业的角度来说,一家企业的DNA几乎都是在创立第一年里形成的。我很高兴地看到小晚和她的团队在一直忠实地践行着创刊时的初心—为读者提供准确、及时和有深度的商业新闻与故事。

一年多以前,我曾经接受过小晚的采访。她对互联网行业和投资领域的观察细致,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令人印象深刻。现在,《晚点LatePost》整个团队都对通过新闻记录探求商业本质抱有孜孜不倦的执着和进取精神,值得点赞。

期待这家年轻的媒体越办越出色!成为大家了解中国商业社会的窗口,创造出更广阔的新天地。


徐新 今日资本创始人


读“晚点”的报道,时常有喜出望外的感觉,因为总能看到,一些商业的真相!疫情期间,看小晚的朋友圈,更感受到,一个媒体人为追求真相而拼命的精神。


一个伟大的公司,通常从一个好名字开始。当人人都在追求信息的“时效性”,有一家媒体上来给自己起名叫“晚点”,我猜想,这背后应该是一群颇有原则与追求的小伙伴。

祝“晚点”一周年生日快乐!希望“晚点”继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可知最佳版本的真实”。


俞军

好媒体是艰难时代的逆行者,勇气和智慧,一个都不能少。


王慧文

一个有理想有专业的媒体。


黄俊杰

印象最深的是疫情相关报道,特别是消失的统计数字那篇。不论平时关注商业还是其它什么内容,好的媒体首先是媒体——能在危机下抓住重点、快速响应。


王兴 美团创始人、CEO

这次疫情除了凸显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医护人员是多么值得尊敬,也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媒体的价值。现在网上完全不缺信息,相反,可以说信息已经泛滥;缺的是高质量的信息。

我对媒体的期望值已经低到令我自己也惊讶的地步了。最基本的要求是至少「有核实」,不要不负责任的转发一些自己也不知道真假的信息。做到这一步就已经能帮读者节省不少时间精力了。不然每个人都不得不自己去筛选与核实信息,整个社会效率很低。

更高一些的要求是「有采访」。找到值得采访的人和事,并设法采访到他们,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值得做。这方面晚点一向做得比较好。晚点有不少文章我读了觉得蛮有收获,有些是有用,有些不但有用而且有趣。


陈达飞 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除了及时、重要的财经资讯,晚点的人物对话也趣味盎然。问题专业且富挑战性,更兼备人文色彩,通过受访者工作之余的点滴,描绘他们作为“人”的灵魂影像。窃以为,坚实的三观是媒体的生命力之源泉。愿晚点触动更多人心。


陈睿 bilibili董事长兼CEO

晚点是我最喜爱的科技媒体之一,首先它有很多独家消息,其次是它对行业有独立的思考和观点。所以我每期必读。祝晚点一周岁生日快乐,希望晚点越做越好!对了,还很建议你们在b站发视频。


周源 知乎创始人、CEO

问题问得好,文章写得好,知乎更新不及时……其实不光是不及时,都不更新全文,你说给微信公众号导流有啥用(问号脸……咳,感谢过去一年晚点LatePost给我们带来了高水准的提问和精彩深度的文章。祝福晚点,子弹犀利,多飞一会。


罗永浩

多数人都会在火焰变成火苗的时候,不再相信它还是火了。很难想象到了2019年,还会有人去创办像晚点这样追求品质和深度的媒体。但正是这种让人欣慰的存在,使我们明白,传说中的新闻理想和专业理念,在从业人员当中从未熄灭。

我创业前可是腰封小王子啊……这个还不难,真正困难的是,我是一个真诚的腰封小王子。

“所以创业就是那件——只有你才会去做的事,即使你比所有人或许都更不适合做这件事。” 看到你的这段话感同身受。着实难过了一小会儿。祝一切顺利。


沙烨 Sha Ye 成为资本管理合伙人

报道可以晚点,但永远惊艳。看晚点,感受创业江湖的金戈铁马、爱恨情仇。


xklxkl

一年前投票选名字,我说特别喜欢「晚点」的意象,只是新闻媒体用「晚」作为字眼很需要勇气。一年后,团队不仅有一如既往的丰富犀利的深入报道,还有又快有料的独家大新闻。

Enynos

都挺好的,除了你们的LOGO做得有点像中年杂志。

瞿芳 小红书创始人

翻了翻记录,2019年2月小晚说在想一个做深度商业报道和访谈的公众号,然后发了我几个名字,问我喜欢哪一个,我直觉就选了晚点。(耶!)4月1日,它上线了。

时间很快来到6月底,我和小晚相约去一家名叫“新新”的(土味)湘菜馆。我们在夏天的户外汗流浃背地等了半小时,终于一边喝上了北冰洋和啤酒一边吃着一大桌的辣椒,谈论晚点的各种。依稀记得深夜她发了一条即刻,大概意思是见到了互联网最能吃的CEO……(不知xixidong能帮我找到这条记录吗?)

晚点的每篇文章都看了,包括疫情期间的那些,很多时候都是在朋友圈先看到。常常被这样带有理想主义的创作者和他们的内容所打动。生日快乐!感谢过去一年带给我们的回忆和记录!永远Day One,永远让我们热泪盈眶和掩卷长思!

xixidong 即刻创始人、CEO

365天里最适合发布产品的日子就是愚人节,晚点团队生日快乐。刚才看了下晚点的公众号,居然有229位朋友关注,考虑到我有清理微信通讯录的强迫症(事实证明非常不建议这么做),这个巨大且可怕的公共关注本身就是赞美了,所以我就只两个建议吧。

1.晚点对我来说是中文的The Information,覆盖大公司新闻的能力很强。但是有的时候会希望有更多不同规模的互联网公司的内容,因为大公司的故事里难免会弱化「运气」。

2.希望有晚点制作的播客内容。播客暂时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内容形式,但是声音是一个兼具亲切和权威的媒介,觉得非常适合晚点团队。英语环境里现在已经有非常多优秀的科技播客,私心希望中文世界也能有一个。

即使两个建议都没有被采纳,还会是晚点的读者。


郭杰

晚点能否分一点点的力量关注一下还活着的小创业者,就是那些可能没有太多融资,也不知名,但是有收入有利润,还活着,帮社会解决就业问题的互联网小公司。


康康要变得越来越强

晚点的文章感觉都很不错,理性但不薄情。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2019年7月关于竞业的一篇文章,那时我正准备签下人生第一份工作合同,因为看了晚点的推送,仔细阅读了每个条款。当然我没办法改变什么,但起码我知道我正在签下的是什么。


张震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

过去一年,晚点团队写了很多位优秀企业家的商业故事,让我们领略了商业战场上"千面英雄"的真性情和深度思考。这些故事不止关注他们是否一杆进洞,也关注挥杆的姿势,和决定他们上场背后的源动力。

商业世界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新的竞争格局下,最主动的变量或许就是人,以及其投入事业中的定力和耐心,还有在谷底时的乐观和坚毅。感谢晚点团队能够还原和记录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曹毅 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

晚点的更新基本上每条都看,内容有的速度最快,有的理解最准确,有的分析最深入。尤其喜欢人物专访,经常看不止一遍,像是一个高水平的访谈纪录片真实生动,又有晚点文字独有的凝炼犀利和留白。

Yusen 真格基金合伙人

有深度:对行业,对企业,对人物的报道剖析,都力透纸背,发人深省;有温度:既有商战无情的刀光剑影,也有在疫情肆虐之时的大爱无疆;有速度:虽然名字叫晚点,然而头条新闻上总是先人一步。祝福晚点团队未来生产更多深刻且独到的报道!

李梓楠

1.希望晚点能采到卡洛斯戈恩。

2.陈晶加油,这年头有才华还美丽的女孩子都是宝藏!


张亮 知乎联合创始人

非常讽刺,在中国商业实践空前发达且复杂的今天,客观而有深度的商业报道却已濒危。我们会迎来成功学和算法推荐哺育出的下一代任正非与马云吗?

这让LatePost的存在既重要又有些悲壮。一支小新闻团队凭什么对抗时代?我想答案只有两个:作者的心,与读者的心。新闻记者求真求实,不谄媚于成功者,坚持独立思考与提问,是作者之心不死。读者尊重理性与趣味,不将阅读变为娱乐,是读者之心复生。

这都是美好的祝愿,至少LatePost让我们看到坚持的可能。


潘大叔

晚点来的太晚了,写的太少了点儿,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好文章。


曹曦 红杉中国合伙人

听说晚点的意思是“晚一点,好一点”,其实一点也不晚,而且好了不止一点。她们一直对人对事保持着求真、好奇的态度。很多年前《生活空间》的制片人陈虻谈到纪录人物时,应该用“平视”的角度,不是仰视也不是俯视,我觉得小晚和她的团队做到了这点。

晚点还有着一些特别的提问方式,例如“你当时在想什么?”,让商业背后的角色跃然纸上,于是报道在深度之外又变得有趣。


袁野 晨兴资本合伙人


现今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更碎片、更瞬间。真正稀缺的不是更多更快,而是慢下来、静下来,像穿越时间的好设计与建筑一样,需要独特的perspective和长远的purpose。愿晚点保持纯粹,让时间慢下来。


汪莹 悦刻创始人、CEO

一年时间,119篇原创内容。小晚和团队在第一年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晚点的诞生,给读者了一个高质量、可信的渠道,及时、准确地了解互联网大厂动向。期待晚点的第二年,预祝晚点在有好料、有洞察、有启发、文笔好方面继续精进、影响力更上一层楼。


Chris余海洋

在这个充斥着标题党吸睛的时代,能够坚持做有深度、挖掘真相、客观报道商业新闻是一件很难得也很有价值的事情。希望晚点越办越好,独家就是新闻的生命力。


徐正 每日优鲜创始人、CEO

你们做得真的非常棒啊!提个小建议:你们可以考虑搞一个高额的会员订阅付费。这样,才对得起你们坚持高质量的文章。


王晗wanghan Access Technology Ventures

一般的媒体对投资者挺可爱的,信息嘛;但晚点有点可怕了,已经成了变相的财报。一般的媒体对企业家挺可怕的,监督嘛;但晚点可能会挺可爱的,企业家辛苦经营了半天只输出个漂亮的数字。而他们身上的精神宝藏、对文明的历史性贡献,有懂他们的人来悉心挖掘、论定、沉淀、传扬,那是对他们心灵最根本的慰藉。


brian ru 小年糕创始人、CEO

晚点的文章常常把重大新闻和商业故事用易读的方式娓娓道来,为读者提供了很多“细微的商业真相”,在还原事实的基础上又能引发思考,内容兼具丰富性和时效性,有深度、有温度、有人性,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内容渠道。世界需要更多的真实,期望晚点能坚持初心。加油!


沈鹏 水滴公司创始人、CEO

最早关注小晚还是因为她写的王兴比其他人真实的很多。后来,小晚开始内部创业做《晚点LatePost》,我印象中看到的第一篇文章就关注了,也成了忠实VIP订阅用户。优秀的创业者都是用实力说话,靠谱的媒体绝对是靠实力圈粉。独家、新鲜、简短、有料,确实没的说。


姚军红 大搜车创始人、CEO

首先要祝贺晚点,1周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从此就能自己蹒跚着独立行走,一个壮阔波澜的世界正在她的眼前徐徐展开。

晚点的文章,真实、有趣、有温度,每篇报道都好似在楼下咖啡馆的桌子对面,一位熟悉的朋友与你叙说着昨夜发生的趣事。总共看过多少篇晚点,没有统计过,但每次读晚点,我都是认真的。

世上最难写的就是一个好故事,尤其是商业故事。我认为,晚点做到了。


周恒星 英文媒体Pandaily创始人

作为同行,我是晚点的忠实读者。每当看晚点的文章,都会让我想起美国科技媒体theInformation, 两家媒体都是以独家和深度文章见长。我也有幸跟两家媒体的创始人相识,小晚和Jessica Lessin都是最优秀的女性媒体人,在各自国家的科技领域拥有广泛的人脉影响力和深厚的行业积累,以犀利的文字和采访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游刃有余。随着中国科技公司越来越国际化,相信未来晚点在海外也会收获越来越多的读者。


郭凡


1. 按照时间线浏览所有的文章,第八篇《梦想家与独裁者...》篇尾提到“每一期文章的封面图片都来自一部电影,代表晚点团队对文章主题的认识”,发现这一点执着已经坚持了一年。2. 最喜欢的Creators这个系列,特别是《一个设计师和硅谷的故事》,期待未来一年能继续看到两三篇以离创造力最近的人为主题的文章。3. 还有个问题,第二篇《黄峥的100种偏执》篇尾的《小猎犬号》是什么?后来没有见到?感谢晚点一年来的创作和分享!祝福优秀的你们!


黄海均 Zhiren.CN

我想了想,可以写一下很多时候我看到晚点文章的一种感觉。在众多 TMT 行业文章里,晚点 LatePost 的文章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很多文章不像是业外记者所写,而更像是出自业内产品经理之手,亲切自然接地气,给人以力量。


Julie Zhu

因为一场旅行,见证了全程都在改稿的宋编辑的工作日常,也真切感受到了这位新闻人对于《晚点》每篇报道的费神和上心。品牌推出一年来,团队高频地发表了数篇有意思且有行业影响力的报道,特别是疫情期间的统计数据一文,报道选题果敢、内容扎实,文章令人印象深刻。

在新的一年,希望《晚点》的各位朋友,可以愈发自由、疏朗地生活和写作,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赵鹏 BOSS直聘创始人

晚点有好记者,而且过一段时间能发现新名字,后来甚至对团队出现新名字有了期待。一个建议,千方百计保有一个70万年薪的精锐记者组,坚信许多人会因此受益的。希望晚点可以独辟蹊径,以牛逼媒体作为唯一追求。团队体面而独立地活着。


肇辉 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如川投资创始人

这两年里,少数会打开并且读完的长文,来自值得尊重的团队——“晚点”。首先,“晚点”里是几位专业记者的存在,读得到财经视角里的专业判断;第二,“晚点”里聚集着笔触独到的女记者,增添了一分细腻;第三,在这个纸媒面临互联网竞争和淘汰的时代,还能坚守的团队之一——“晚点”。


rosicky311(明浩) 经纬资本副总裁

首先感谢晚点 最喜欢的还是你们独有的“对话体”文案 还有不知道为什么对于晚点有不一样的感觉 会把晚点的内容作为自己看行业的“基” 也一次次感叹你们怎么会拿到那么多“一线”的信息 希望新的一年晚点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更深度的思考 以及私心就是认识全你们团队的每一个人(貌似还差两个)。

匿名人士

作为一个新闻同行,我觉得晚点做的没什么特别的,无非是经典新闻学里说的那一套:独家和独立的新闻、深度和踏实的对话,生动和幽默的人物,有坚守的价值观,有点酷的配图……说她没什么特别,是因为看看世界上历史上,每一个好媒体几乎也都做到了这些。但她又确实特别,因为在中国的今天,能做到这些很基础的东西的媒体团队寥寥可数,晚点这群记者是其中之一。祝贺晚点一周年,守护初心,前途无量,价值无限。


四代啦


神奇你们才一周年,感觉对互联网新经济同学们的影响已经远超过一年的能量。希望你们能把求知求真的坚持带到更多领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并受到你们的启发。


刘霄 光源资本执行董事

从创业公司到进入风险投资行业做基金的投后,我们常常说,近代商业史几乎约等于近代创业史。而我们就是这以每十年一个周期的近代创业创投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晚点LatePost每篇深度报道背后,不仅仅是记录我们这些亲历者看到的听到的事实,更多的是激发思考、复盘过去、推演未来,探索未来商业更多可能性。

祝贺一周年快乐,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做穿越周期的好朋友。


陈悦天 辰海资本合伙人

很巧,我刚翻通讯录,几个我比较聊得来的记者都到了晚点团队,看来真是人以群分。晚点的朋友们总是追着最热门最有趣的话题来报道,我每次也都会追着看,经常会忍不住留言。工场、B站、孙正义、阿里大文娱、头条抖音,这些都是我关心的话题。晚点的文章总是内容详实,娓娓道来,角度犀利,当然,每一篇也经常会配个电影的插图当题图,想必小编们真的非常喜欢电影,和我也一样。总之,是感觉有些气味相投,很希望能够长期看到你们的文章。以后如果能办一个线上讨论会或者留言板就更好了,微信里的留言回复实在有些单薄。


秦天一 真格基金投资人

“晚点”团队以人为本,让我们更真实地看到这些伟大冒险故事的主角,以及他们在开疆拓土和探索价值上迈出的每一步。早期投资的判断的核心同样是人,我在晚点的故事里得到了大量启发和参考。在未来,希望“晚点”团队能更多关注同样精彩的出海浪潮,属于中国互联网的舰队早已拔锚远航,共同见证更大的未来。


阿禅

特别讨厌小晚她们的公众号,每次在电脑上看到公众号推送,都忍不住点开,一看,我塞,文章那么长,只好把文章放到收藏夹里,晚上睡觉前仔细看。这种习惯非常不好,因为每次看完都已经到深夜了,睡眠时间减少会导致脱发,我头顶头发越来越少可能就是晚点新闻这个公众号造成的。

作为一个也有的没的写了 10 多年的中年人,有时候吧,觉得公众号们的风气不太好,有什么热点就迅速跟。写个震惊的标题、搞个 10w+ 似乎已经成为媒体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但保守的我觉得,媒体工作者最核心的能力是:挖掘、思考、整理、输出。读一篇文章,除了读文章讲的故事,还在读作者的灵魂、读她的思考,一篇只有 10w+ 但不带来思考的文章,就如快销品一样 — 爽完就扔。而晚点新闻,每一篇文章都能让我读到这个团队对一个事件、一个对象的深入挖掘和思考,这种文章不是快销品,是你的初恋情人。读完,有感觉,再想想,更有感觉,过了一段时间,还会想起,甚至,还能给你带来反思,思考自己,思考别人,思考这个世界的规律。

初恋真美好,脱发不太好,晚点新闻做得真是好。


Pxstar@BlockBeats

严肃媒体的价值会越来越高,未来优秀的采访报道是奢侈品,科技媒体和财经媒体纷纷转向势头更好的房产,消费等领域,我们要珍惜这种奢侈品,真的不舍得提什么意见。

希望未来能够看到平常不被媒体“照顾”的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专题和专访,比如最近半年我最喜欢的晚点专访其实是汪华老师那篇。第二个是多做一些能给大家帮助的内容,其实现在整个科技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还有大家的就业都挺迷茫的。大公司的战略、方向,有些比如高管调整,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就是看个热闹,也有一些战略就能增加成千上万的就业岗位,晚点之前的报道可能更偏向前者,如果以后能够挖掘一些后者就更好了。


@我拍的


房宫同志德艺颜三馨。


Anthony


请好看的高老师多发一些照片,视频直播也行。

Sheryl Kuo


在看大文娱产业新闻的时候总能关注到高洪浩老师的文章,前阵子关于疫情期间停靠在日本的邮轮报道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请问高老师是如何做到能够深度挖掘出这些文娱产业的大公司新闻的,以及未来会更加专注文娱产业的哪些发展趋势报道呢?


nonono


祝贺晚点成立一周年。


当然最喜欢长文报道,人物有人味,可以想象采访对象的表情和说话时语气。报道的封面常常是电影、剧集的海报或者画作,带着情绪,想知道挑选封面背后的故事


印象里晚点对几家公司写过多篇报道,这些公司猛烈进化,是不是可以如纪录片7Up一样每隔几年有一份快照存档,即使无法在当️公开发布。


想继续看陈睿,李学凌的报道,他俩有趣!期待Shirley的新作。


行业上,期待更多消费领域的观察,接棒移动互联网,接下来10年消费领域会出现激荡的商业故事和明星创业者,这么说当然跟我工作的行业有关,我在盒马,市场部、运营团队招人 邮箱和JD我写到评论中。


钟天杰 Jack 真格基金投资人

晚点是国内难得的值得信任的一手信源媒体,单就「一手信源」本身就足已令人尊敬了。希望晚点能持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事实和真相,尤其是最爱的「对话体采访」。


张不会

晚点是怎么拿到那么多独家,如公司高层的职位变动,堪称TMT圈人力部。

李金龙 嘀嗒出行联合创始人

在信息碎片化和重点模糊化的时代,晚点一直坚持用深度的见解去讲述商业社会,采访功力深厚,文章扎实有力,经常以独家信息为读者带来不同的观点与视角,带给人深刻的思考与启发,是我必看的财经公众号之一。

希望晚点LatePost在未来继续坚持自我,同时也能再多一些国际公司的报道,讲述更多的商业故事,挖掘行业企业更多可能性。


褚自航 风险投资人

“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这是报界宗师《大公报》创始人张季鸾在上个世纪对于大时代中的中国记者的期望:秉持公心与诚意。

晚一点,好一点。希望晚点团队继续秉持认真踏实做新闻的精神,为我们这些独立思考的理性个体,提供优质的信息来源。


李立勋

晚点的文章,不黑不吹,生动客观,人美文美!晚点的文章,不是“互联网分析师”的指点江山,不刻意宏大叙事骗小白,会关注公司业务背后的经历,关注创始人的思考路径,关注团队的组织调整,人员调整,是钻到公司里面看完了给大家讲出来,像是听朋友在分享。

如果有建议的话,能不能搞人物视频或者音频访谈呀,信息的传递效率更高,也能让我们这些读者,更生动的去理解。然后我特别想听听 2020 年,王兴、王慧文、王莆中,他们想要怎么打阿里,还有他们对阿里真实的看法。


星空下的宇航员

关注晚点也有大半年时间。晚点的报道,犀利有温度;晚点的记者,专业又个性。在推崇数据驱动的互联网行业里,晚点执笔为灯,以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商业事件背后的人性;在年初全国疫情蔓延的阴霾下,晚点也以详实的报道和实际的行动,彰显出媒体人的理想与热血、责任与担当。而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的读者,真心感谢晚点团队各位老师、同学的激励,让我再次意识到文字的力量,也让我有更多勇气和信心去关注、记录和改变。衷心祝愿晚点越办越好!


文中序


文章很赞,一直在看晚点,但是文章可以多一些人物之间的关联性吗,比如张一鸣和王兴,傅盛和周鸿炜,类似于一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我相信这些大佬之间是存在某种联系的,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到而已。


南山

希望晚点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中平衡,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


暴剑光 IPO早知道/财经涂鸦创始人

过去一年,晚点一直在我的常读订阅号列表里。我猜想,这个团队中的大多数成员都有一个“大片”梦,比如说,拍出李安导演那种对人性、细节、技术的极致探索的那种大片。晚点交给市场的可能是一个好故事,可能是一个独家新闻,好内容的生产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焦虑、疲惫,坚持不易,但珍贵的东西一定会闪闪发亮,祝福晚点团队。


realJasonGao

我应该是晚点的第一批读者和死忠粉,从第一次推送到现在的每篇更新都第一时间看完,内容详实立场公正,如今的简体中文世界有这样的媒体实在太不容易了,赶紧做一些商业模式上的探索吧,迫不及待想给你们付费!也好奇媒体在商业上的可能性哈哈。


Jenny Bian

晚点是一家有敏感嗅觉且文字细腻的深度媒体,能通过企业领导人的专访展现其背后企业的“人格与人性魅力”,比如B站陈睿的专访,当时差点看哭

对话读者:晚点一周年,他们的留言让我们热泪盈眶

人物专访内容是否精彩,除了撰写功力,“问问题”与“追问”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挖出更多的料才有更多的新闻素材。因为工作原因和晚点几位记者老师有过接触,对小晚老师的采访功力印象深刻,而被采访人也在私下里对小晚老师的专业水平有很高的评价~这背后是从业多年的资深记者的丰富经验以及深厚功力,相信晚点的新人记者们能在厉害师父的带领下快速成长起来~希望晚点团队能继续保持一贯的高质量水准,期待更多优秀作品,加油!

Raymond Wang


作为一个长期给科技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的律师,亲历了不少交易或事件,我在读这个领域的媒体报道时经常会感慨“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媒体有意无意间留下了很多局外人的揣测。但“晚点”在这点上给人很多惊喜,甚至会让业内人有秘密被发现的感觉。报道可以“晚点”再看,但总是值得看——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也算是读者的美好祝愿。

bryan


才成立一周年么,感觉已经很多年了。越来越不像话了,小晚也不亲自写文章了,虽然其他妹子的文章也很不错吧。已经足够优秀了,没啥建议。我个人更喜欢从财务角度看企业基本面,你们要不要朝这个方向摸索一下。

孙杰


祝晚点一周年快乐。作为一名研发,在晚点看到了精彩的故事,还能了解自己所在公司的情况。希望能看到更多创业公司的报道和巨头的深度文章。

挪威的牧歌


想看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的文章,晚点写的都爱看。


段满福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创业公司的报道。尽管互联网巨头很吸人眼球,但创业公司的创新和各种打法也许更有借鉴意义。

焦思扬


期待晚点多写写京东啊,感觉这两年京东在很多新业务条线都势头不错,比拼多多更有看头。


每因稚趣消浓夏


能不能采访到张一鸣,看你们两年多了吧,头条关注的也比较多,你们采访的CEO们,很多时候都会问到:张一鸣是个什么样的人,回复也都很统一:很厉害的一个人…………好想你们去采访到他本人,和他本人聊一聊,听一听他的心声。

Yangli

期待采访滴滴的程维。原因是滴滴前两年发展迅猛,眼见已经成为行业一超中的那个超,但感觉近一年动作不大,尤其是出了顺风车以后。很好奇以程维为核心的滴滴决策层们是怎么考虑战略规划的。


lin


期待晚点采访一些女企业家、女创业者,写她们的故事。

Dong


感谢晚点团队一年来的精彩特稿(和各种小道消息!一个小建议是,感觉封面图可以统一一下视觉设计,OIL固定一种形式,把文章打造成品牌矩阵哈哈。期待下一个周年!


Tango


希望看到晚点采访虎扑的程杭和豆瓣的阿北。

老连


对公司的研究,除了各种是关键事件和创始人,还有公司的运营方式、文化、技战术、高层战略执行力和执行方式,你们需要在行业里实战过,上过一线打过仗,又愿意做报道的人。期待能有更多公司文化对公司发展影响的文章和研究。另外,还招人吗?互联网从业者想转行招吗?

Y.


有一段时间微信有高达100个公众号,后来进行了清理,只留下会持续关注的高品质公众号,晚点我肯定会一直关注下去的,晚点真是一股清流啊。就是有时候文章真的太长了。


亦久亦旧


请问在这里可以找到我国糖果行业的发展历程吗?

夜空中最亮的星


晚点都是大新闻,长故事,都是关于互联网公司的事,其实可以加入一些互联网人的故事,别鸡汤,别励志,就真实点的,公司是由一个个员工组成的,让我们在晚点看到自己。

weiki


从金字节认识了小晚老师,后来看到了晚点,怎么说呢,晚点的内容总是最快并且详细且独到的,一件事情发生我更愿意来看晚点这边有什么消息和看法,相比较一些浮躁的东西,晚点的内容让我感觉有价值的多。现在新闻都在追逐热点,未来希望看到一些非热点但是也能思考的东西。希望看到的公司嘛,金山办公,哈哈哈哈,我觉得有历史有故事,我就是金山的,希望可以在晚点看到。

程赞 Kenny


一周年快乐!第一天就关注了,想看晚点采访张小龙和张磊。

樊彬辰


期待采访老王(王慧文)。

Jerry(Rui).W


一直都在等着小晚“质问”二马。最好的地方莫过于保持住了财经媒体的客观立场。

克迪


是因为客观、公正、有深度才喜欢的,你们互联网公司采访我看已经很多啦,不如采访下制造业里准备涉足互联网的大佬,吉利和潍柴老总。

高高


希望多写美团,可以采访下王兴和王慧文,面对阿里支付宝的新打法,美团打算如何应对。

橘红色的


采访即刻App CEO叶锡东。

smooth


更新太少,印象最深的是百度那篇,期待你们采访马斯克,有机会加入你们么?

RanHou


晚点的文章每期必看,尤其爱读其中犀利的提问,以及被访者平实中见深刻的回应。今年晚点的人物深度访谈似乎有所减少,希望能看到更多历经转型和阵痛期的企业家深度对话,比如用友王文京,京东方王东升这类低调稳健也在不断求变的企业家。

Tao


小晚请回到即刻发预告,哈哈哈,谢谢,就这么一个要求。

郝晓茹


想听晚点的播客。


萧伟钦


有机会定期办些线下分享活动,或者付费精华课程也很好。

刘琳@Alibaba


哇,可以参与你们的活动吗?

阿特路司


团队哪位小姐姐单身!


奥特曼@耿鹏


想问下,晚点团队招人是不是有一条“必须养猫”?


高宁


我是一级市场从业者。所以最先关注到你们也是因为中国许多科技公司的重要新闻。未来几年对处于准上市的科技独角兽们一定是很难受的时刻,如滴滴、头条、蚂蚁等,也希望你们能紧密跟踪他们的发展和调整,继续输出深度、及时且可靠的分析,不管是好是坏都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时代与中国未来的一面镜子,也会是很重要的一段历史。谢谢!

Em


祝贺晚点成立一周年。我是一名猎头顾问,专注职能岗位中高端方向的。因为没有行业限制,所以更要求我们紧跟市场动态,了解和预测市场需求。谢谢晚点提供前端的、实时的、有价值的信息。对我个人了解市场以及我的工作都有很大帮助。希望晚点越做越好。

Lin


只想说,辛苦了,谢谢你们的认真,谢谢你们维护了新闻人的体面。在这样一个时代,这很重要。

左左


对晚点的认识:专业、文风不拖泥带水。陈晶小姐姐很漂亮。

phannellee

作为曾经 BAT 公司的一员、现在为创业公司努力搬砖,非常希望晚点未来有机会关注更多全球化的创新企业、女性创业企业家、社会企业组织等。也希望晚点可以举办类似的行业小沙龙,尤其是 BAT等一线tech 公司之外,拥抱梦想和别具调性的小创业公司。

Xuezh学舟


感谢晚点对疫情的关注,让我有机会成为 可能是晚点成立以来首批非大企业要职的采访对象,定要请房宫先生吃碗热干面。顺便希望此生还能被正式采访一次,长文专访的那种哈哈哈。期待看到晚点被采访,周年大吉!

东桥也不是桥


晚点给我的感觉一直是一个敢说话发声的媒体,内容很翔实,足见真功夫!优秀!

GK


如果想说良性建议的话,因为互联网浪潮的关系,很多东西被放大了,神话了,希望除了风口的思考,还有那些被环境神话或者异化的部分分析出来,或会更加真实,也更容易区分出被采访人哪些是真实表达,哪些是商业目的的说辞。加油,妹子们。

浅海鲨鱼


新闻无谓东西,只愿能飞蛾扑火的追求真实。

忘尘寒


想看到小晚采访我的公司——算了我还是努力搬砖吧。

熊章阳


在我的认知里,你们是国内最好的商业报道团队,没有之一。好在什么地方呢?好在你们采访的人物本身好,好在原封不动,当然也好在你们针尖麦芒地问。但你们总是放和内容无关的封面图让我怀疑你们的品味。

貌似高手


4月1日是我生日,认真的。每次过生日别人都不信,没想到你也是!


Khaos du杜昊

期待多报道一些公司发展过程里深度的思考,少一些公司保密业务的爆料,让他们在不被关注的环境快速成长;多报道一些影响未来十五年的80后中国互联网的优秀企业家访谈(宿华、一鸣、黄铮等)。


同时未来期待采访蒋凡、张楠、这些这个行业的最优秀一批年轻人。还有写写逐步走上舞台的90后,那些不再是小朋友的20-30岁的互联网人。

对现实感到迷茫和困惑,请去阅读里寻找答案。


【下方是最重要的广告时间】


1、快速增长中的快手期待全球更多最顶尖的高阶人才的加入。


联系我微信:duhao124347172

mailto:[email protected]


2、当然当你有行业独家信息值得分享,也欢迎联系我还有晚点,哈哈哈哈哈。

张潇雨

2019 年的一天,小晚老师和我讨论起《晚点》的使命应该是什么。当时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我说:「《晚点》应该引领商业新闻业的文艺复兴。」

1455 年,德国人古腾堡利用活字印刷之术印出了纸质版的《圣经》。在此之前,由于技术匮乏,书籍只能靠人力抄写,成本极高,如同奢侈品一般。人们无法直接获取信息,于是基督教会借此垄断了《圣经》的解释权。他们借机不断宣扬世人的罪恶,树立不可置疑的权威,甚至售卖「赎罪券」以大肆敛财。而活字印刷的出现,让《圣经》第一次可以大规模、低成本地传播,让普通民众也可以接触到最真实的一手经文。自此,「阅读」不再神圣与专有,人们可以自由地获得知识、解放思想,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也随之诞生。

时间来到今日,整个人类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科技空前发展。但这次技术带来不是思想的启蒙,而是海量的噪音。在商业领域,求真求实的媒体越来越少,大公司的传声筒与代言人越变越多。当技术不再是人们获取真知的掣肘,不偏不倚、无畏无惧、真正值得被传播的声音就显得弥足珍贵。

在这一点上,《晚点》始终有着自己的坚持。在《晚点》,我看过的每一篇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宣言:相信读者永远需要好的内容、相信普通人也应该获取一手的信息、相信真实的发声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价值、相信记者是一个终身从事的职业,以及新闻是可以一直做下去的事情。

当然,《晚点》还很年轻,还有很多的问题与不足。也正因为此,无论你是《晚点》的热心读者、采访对象、合作伙伴、潜在的客户…...都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督促《晚点》进步,帮助《晚点》成长。要知道,文艺复兴不只属于但丁、拉斐尔、或者美第奇家族,它也属于我和你。

2020 年初,一次全球性的疫情突然发生,很多人开始变得悲观,觉得前景灰暗,但我却不禁想起文艺复兴之前那场席卷欧洲的黑死病来。那一次的灾难,让人们突然意识到真知的重要与生命的宝贵,整个欧洲借此契机走向了新的光明。而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晚点》再接再厉,坚持自己的坚持,成为读者生命里的一道亮光。


Mia 晚点实习生兼CTO

我词典里的“晚点”:名词。一家准确而持续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商业媒体,有着粉红色的logo。由24小时在线的编辑小晚和她生机勃勃、精益求精的伙伴们组成,人均养了0.7只猫和0.07条狗。他/她们对事实与语言心怀敬畏,对人抱以善意。黑格尔不黑,晚点不晚,她是直达事实的高速公路,也是丰饶世界的观测指南。她是我大学生涯中最幸运的相遇,也是我成为一名记者的欲望之源。


对话读者:晚点一周年,他们的留言让我们热泪盈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