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眾所周知,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同時也是世界民族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據史書記載,“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銘文中,銘文寫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遷告於上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而“中華民族”一詞,則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統稱。

自上古時期開始,民間便流傳下來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其中著名的則有: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夸父追日、臥薪嚐膽、紙上談兵、圍魏救趙、精忠報國等等。今日,筆者要來說一說歷史上的另一個有名的故事:司馬光砸缸。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山西夏縣人。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我國曆史上第一步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便是由他主持編纂的。司馬光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成就,和其父親的淳淳教導分不開。

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司馬光出生於光州光山,此時他的父親司馬池任光山縣縣令。在其六歲時,父親救教他讀書識字,到了七歲時,司馬光不僅可以背誦《左氏春秋》,還能講清楚書中的要意。成就源自於努力和堅持,之所以司馬光博學多才,一方面是他好學強識外,另一方面也是父親對她的重點培養。

有一次,司馬光約了幾個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就在大家玩得非常起興時,有一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可能是因為沒有站穩的緣故,這名小孩突然間失足掉到了缸裡了。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因為缸裡盛滿了水,再加上缸很深,眼看著掉下去的小孩快要被水淹沒時。此時,別的孩子們見出了事,有的嚇得立馬哭了起來,還有的小孩急忙跑到外面去向大人求救。

就在這時,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了一塊大石頭,開始用力地砸缸。只聽“砰”的一聲,隨著水缸的破碎,缸裡面的水也隨之流了出來,落水的小孩也因此得救了。

當大人聞訊趕來的時候,落水的小孩已經得救了。大人們紛紛對司馬光稱讚有加,認為他遇事沉著冷靜,將來能成大事。這件事後,司馬光便在當地出了名,有人還把這件事畫成了圖畫,在民間廣泛流傳。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這就是在中國流傳了將近1000年,民間家喻戶曉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有關這件事情,《宋史》有記載:“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那麼,大家知道這個被司馬光所救的小孩又是誰呢?

被救的小孩,名叫上官尚光,是司馬光兒時很好的玩伴。這位小孩和司馬光一樣,也是十分好學。對於自己掉入缸中,好友司馬光為救他砸缸的事情,上官尚光一輩子都銘記於心。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長大成人後,上官尚光移居到城西龍堤南坡,並且在這裡建了一座小亭,名曰“感恩亭”。之所以起這個名,其初心就是以報司馬光救命之恩。

新中國成立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就被寫進了小學人教版一年級的課文裡。在上課的時候,大家只知道砸缸的是司馬光和他為什麼砸缸之外,對於被救的這個小孩卻不知道是誰?且當時教學的老師也沒有講過,究其原因,可能是出於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1、因為這篇課文是小學一年級學習的知識,那時候大家的理解能力孩比較有限,老師講太懂容易理解不了。且這個故事只是告知孩子們遇事莫慌張,所以沒有提及後面的事情。

2、雖說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在《宋史》中有明確記載,但也僅僅是寥寥數十字,且被救的小孩上官尚光,並未出現在正史中,只是在族譜中有記載,所以之後發生的事都不得而知。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以史為鑑,可以明事理,通過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大家應該要懂得,遇事莫慌張,要沉著冷靜,要學會思考分析,這樣才能很好地應對各種問題。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像上官尚光那樣,學會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