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筋骨力训练方法——筋骨开发

很多健身爱好者,早上起来习惯压腿拉韧带,而最原始的传统功夫甚至是不压腿的,直接踢腿,并且要求脚尖要能踢耳朵,踢下巴,是完全通过关节开,

筋骨弹来实现的,起的腿又快又狠。完全区别于舞蹈的腿,又高又飘。


种怎么样的种子,得什么样的果,练习方法不同,带来的效果也不同!传武的“撑筋拔骨”根本的目的是产生速度和劲力,跟现代搏击的要求是统一的,或者说,所有实战性的拳法,都必须具备这两项素质,只是途径不同而已!瑜伽跟传武,在对待筋骨关节上,就如同用两种模式拉皮筋,一种是通过外力,将皮筋慢慢拉长,并且逐渐增加幅度,使其越拉越长,甚至到了极度柔软的程度。

而另一种模式,则是通过逐渐的拉弹大筋,如同崩弹琴弦般的运动,使得大筋越来越充满弹力,人体会一定程度上变松变软,但不会达到如同瑜伽般专项的追求,主要是要实现关节如同弹簧般的自由弹动,速度和劲力是主要追求目标“练武不练功,必定一场空”,“练拳不装桶子,必定是个空子”,“拳无功,一场空”,“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大道至简”、“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经过无数代人积累总结的“真东西”,固然非常简单,甚至很不好看,但一定有其独特之处,一定有他的道理.

内家拳筋骨力训练方法——筋骨开发

内家拳相对于外家拳而言,是阴阳学说的又一实践,最大的不同是对身体理解与运用的不同。阴阳二点之间的线性关系分出内、外家拳系的不同,在两点之间内里的运动关系为外家拳,其性像是电磁中的异性相吸,不跑两之间的这根线,是我们常说的看后打前。像射箭、斧劈……靠的是贯性,多用的是人体中的收缩肌。在两点之间外撑外拔的运动关系为内家拳,其性像是电磁中的同性相排斥,运动在两点之外,看前打后,像钉子与锤子的关系,靠的是另一点的给力,多用的是人体中的膨胀肌。这就是心意拳为什么有三节、四梢理论的原由,梢节像钉子,中节像锤子,根节像锤柄。四梢中的肌肉管人体的负重与轨迹,筋健管人体的连结与连续,骨头管人体的矗立与撑拔,气血管人体的发力与加速度,所以中国的内家拳体系在世界功夫之林中唯中国功夫所独有。

内家拳筋骨力训练方法或产生冷兵器时代的战场

内家拳筋骨训练方法起源?冷兵器统制时代,长兵作为战场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装备,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敌我双方冲杀时,手握重兵敌我厮杀。功夫就产生于那个时代,特别像心意拳,年代久远,很好的保存了古时候战场拳的特征。

大家都知道,心意拳又称为“枪化拳”,故名思义,是由大枪演变过来的!那时候的大枪长,且重量大,所以必须用手臂贴着枪,夹着两肋,借助身体的力量,才可以将大枪发挥自如,两肘贴肋,不但可以省力,而且劲大,这就是我们现在拳术要求中提倡的沉肩坠肘。

内家拳筋骨力训练内家拳理是道、法,研究怎么善用身体。

有些传统武术老师傅会强调内家拳要用骨力、筋力,不要用肌肉收缩的力量,其实是指用法。并不是说筋骨力就属于练内家拳的人。

在此打个比喻,身体素质是本钱,身体强壮的人本钱多,瘦弱的人本钱少。但是拳法是运筹、经营之道,有钱人未必会花钱,只要会花钱,钱少未必办不了事情。相类似的,

内家拳是教人怎么用‘本钱’作事情。


内家拳筋骨力训练方法——筋骨开发


基本上,筋骨力要靠外练,武谚有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锻炼筋骨的最直接的办法,还是要靠外练,比如给身体加一些负荷。过去传统武术里的一些练法如太极、形意地抖大枪(大杆子),其它如举石锁等,都是针对性的把力量训练和用法结合起来,既增强筋骨力又熟练招法技能。或者也可以用现在的训练方法,针对性增加肌肉力量,强韧筋骨。

内家拳也有桩功法,可以培养筋骨力的使用习惯,也能针对性增强筋骨力。

但桩功的练习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很多门派里都有自己的独门练法,比如形意拳以三体式为最基本的桩功,戴氏心意拳则站猴桩,太极有混元桩等。桩功外形通常都很简单直观,身躯内部的调整多以撑顶夹裹为主,对身体各部位的衔接配合有特殊要求,没有传承自己练,通常不得正法。

况且桩功也不是唯一的手段,还要结合步法、身法、招法等全面结合才行。

总结一下,不管是练内家拳、外家拳,或是从事什么运动,还是要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力量、速度、柔韧一个都不能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