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最大的困局是什么?应当如何挽回?

拾荒之路


题主的问题范围比较广,在这里我主要阐述一下中小学教育问题。我认为中小学教育的最大困局就是要解决一个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就是:

相对公平的应试教育体系和由此体系引发的超前教育、过度教育和教育资源失衡等问题之间的矛盾。

应试教育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高考,高考对于我们的莘莘学子有着重要意义。

高考无疑是现今中国最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制度。我们的学生不管出身如何,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通过高考改变命运。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阵地,为国家筛选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这一制度是值得肯定的,也是要长期存在的,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有着重大意义。

应试教育体制下引发竞争,导致超前教育、过度教育以及教育资源失衡等问题。

现在经济和生活水平提高,很大一部分人有条件和财力为孩子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面对激烈的中考、高考竞争,买学区房,上辅导班、超前教育、过度教育和择校等行为已经成为了常态。由此也导致农村和城市教育资源的失衡。这些问题从长远来讲对学生身心健康不利,对教育的全面发展不利

解决这一矛盾,要从教育制度上和公民教育理念上共同发力。

中高考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但是治标不治本,依然只有学科知识的考核。我觉得改革不妨大胆一些,把素质教育也加入其中。

我们公民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有所改善,高考不是唯一出路。我们国家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结束语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教育事业也不例外。正视并逐步解决问题势在必行。我相信,经过我们教育行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困局总有一天会被打破。


悟空谈教育


由其农村公立中小学,有些教师长期不到校,且到校也是混。


用户6672815743585


《当前教育的最大困局没能很好的实施因材施教》

当前教育的最大困局,个人认为是没能很好的实施因材施教。

可能很多的人会认为,当前教育的最大困局是应试教育,如何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刻不容缓的事情。我则不怎么认为,只要社会择优的方法和标准不变,也就是说考试这种评价人优劣的方式存在,应试教育就会永远存在,因为应试教育的方式可以让学习者最快达到应试要求和标准的一种方式。不管,你是初升高,高中升大学还是在社会后的各种能力的考试,用应试的方法准备这种考试时最为高效快捷的。而且,考试是一种最为快捷方便公平的评价一个大群体里每一个人优劣的方式。所以,与其在不可能之处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另辟蹊径在别处用力,可能反而会出现一片新天地。所以,我认为当今教育的最大困局就是没能很好的因材施教。


没能很好的因材施教的原因个人认为存在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的少,现有的教育资源不可能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有潜能和特点,针对性的加以培养,进行相适应的教育,更多的情况下是不管学生特点如何,潜能如何,都按照普遍学生去教育。

第二:家长不具备发现孩子潜能,发现学生特长的能力,不知道还在擅长干什么,即使发现也不知道怎么的加以引导,或者忽视孩子的特长和潜能。

第三:特长和潜能本身就不容易发现,有些人穷其一生也没有发现自己的潜能在哪里。或者本身很多的人就是一个普通大众十分平凡的人,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天赋异禀的人。

第四:社会评价人优劣的标准和方式比较的唯一。使得很多身怀特殊能力的人,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或者获得承认的难度比较的大。

应当如何的挽回(如何做好因材施教)

第一:增加多种对人才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使的具备不同能力的人都能够有机会获得社会的认可。

第二:做大做强做优教师队伍,使有众多的教师去发现学生的潜能,并施加相对应的教育。

第三:家长加强自身的能力,增强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


地球星视界


用这四个字回答你——无法挽回[灵光一闪]


一戒小生


我认为教育最大的困局是:

1、教学制度不改变永远是困局。

2、校外机构的存在永远是弯路。

3、教学脱离了社会,培养不出好人才。4、利已主义思想困扰着教学。

5、西方文化抑制着中国文化。

6、不德智体美劳情全面教学,教育永远是迷。

所以希望教育部门改革教学模式,让孩子德智体美劳情全面义务教学,铲除校外机构,让孩子安心在中国学校接受中国文化教学,去除西方文化把英语改为副科,困扰着所有孩子的青春年华,十几年的英语功读最后用到多少?西方文化抑制着孩子实践理论的培育,让孩子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培养出有红有专活学活用的优秀人才,顺其自然地在大自然大环境下给孩子道德素养培育成长,把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素养世代相传,就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








小兵9402603276173


这命题范围太广,我说说学校如何合理使用绩效工资的问题,象我所在学校教职工35人,校长一人,副校长四人,中层十一人,这十六人的绩效补贴就要余下的教职工中绩效来补,这就严重伤害了教学一线教师,领导看到是钱,旱涝保收,而且课时嘛少一点,其它工作做一点,就补贴一点,而且在管理过程中,形式主义严重。举一个例子:每人每月扣100元的绩效 (正副校长不扣),作为教学奖,现在到年底了,说钱没了,奖也没了。你们说奇葩吗?


用户9593407077843


共产党应当把教育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搞好师范教育,培养一批批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教师,再去教育出继承红色基因,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接班人。因为没有教育就没有传承,没有传承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就不能实现。教育直接关系着共产党的未来和希望!


冯大爷35


当前教育最大的困局是德育的缺失!过去说“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家长和学校只抓成绩了!造成了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补课,幼儿园补小学的课,小学补初中的课,初中补高中的课,学生离开学校就到补习班,学生是学学学,家长是领着孩子补补补,都想把自己的孩子补进清华北大。结果是,家长钱没少花精力没少塔,孩子呢,一说学习就头疼,最后学得什么也不想学了!成绩更不用说。

如此抓成绩,最大的恶果是忽略了对孩子德的教育,造成一些孩子德性缺失:自私自立,唯我独尊,批评不知尊老爱幼,不知体量父母,不懂遵章守纪,不能正确对待批评,不能经受一点挫折,不懂得爱惜生命,不知道感恩……

过分追求分数,追求成绩的结果,校园内欺凌同学,家长批准几句离家出走,老师批评几句跳楼自杀……此类事件总有发生。

所以,如何解决唯分数唯成绩,是教育的最大困局,只有把孩子培养成真真正正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我们的教育才走出困局!


峰哥聊故事


《高考小改变,教育大发展》

郝峰涛

人的成长规律决定高考形式,而非高考决定人的成长。

一个小问题:A生数学100、语文50;B生数学90、语文90,谁更具潜能?这不是一个分数多少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人才观念的大问题。

我们的社会、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认定B生为优秀人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所以一位小学校长就敢这样说:“我这里没有天才,我只要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应试困境!钱学森老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钱老明白人才的力量:一个孙子,胜过千万赵括。

A生具有优科(数学)优势,B生具有均科(均衡)优势,这两种不同的优势,哪一种最具潜能?

论一:人是以“中心”发展为模式,以某一学科为核心发展,进而带动相关或相近学科的学习,而强迫性均科发展实际是去“中心”化,大量而无用的知识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趋势,最后连同兴趣、方向和高度一块埋葬。

论二:孩子们各有天赋,在发展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优势,这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也是专才成长、优科发展的内因外果。而全面均科发展,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发展的人才策略。

论三:专才(优科)的成功在于他们努力建设自我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和专业高度,而所谓的全才(均科)其实是被误导的无兴趣、无方向和无高度的三无产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长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专业发展。

论四:天才优于专才,专才优于全才,全才只能算是个人才。植物有顶端优势,才成其高;动物也各有本领,故能生存。再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专才,而非全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所以,专才(优科)的人才发展观是优于现代教育中盛兴的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天才源于自觉,专才源于兴趣,全才源于误导,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是扼杀天赋、迷失兴趣的祸首。

教育要打破主副科、文理科、快慢班、填鸭式和应试观,要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要给天才、专才(优科)更大的成长空间!

高考的一小步,将是教育的一大步!

一,高考是指挥棒,要从“均科固定文理制”向“优科自选建构制”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的分数作为参考。如:甲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乙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

二,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自选1-3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其余参试科目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方向和高度。

三,学生优势学科的不确定性、可改变性和学科组合的复杂性,有利于打破教育功利和学科固化,弱化家长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不仅是竞争有限的职位,更是创造全新的事业,而培养孩子的兴趣、方向和高度,才是复兴的希望。

荒原开蹊径,枕草待晓钟。

十年心酸梦,只为此文生。

 

优科专才的佐证:

1,苏霍姆林斯基: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倒是门门成绩优秀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给教师的建议》(第69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版)

2,偏科的普遍性,不是坏事,是优科的普遍存在。所谓的天才,只是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

3,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优势为中心的存在:他们博览群书,皆以优势为中心,而非漫无边际的学习知识。

4,民国大师的特点:偏科偏文(胡适、钱钟书、季羡林、吴晗等数学很不理想);学历低(齐白石,启功,巴金,华罗庚,沈从文,梁漱溟等),在那个教育贫乏的时代却涌现了大量的人才,优科自学是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应该从中汲取力量。

5,爱因斯坦:所谓教育,是忘却在学校所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

6,许多伟大的人物,成绩有时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龄发现方向后,才奋发有为:牛顿、托尔斯泰、冯特、丘吉尔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与其“拔苗组长”,不如静待“雨后春笋”。

7,2012诺奖莫言,小学五年级辍学: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8,2014诺奖中村修二,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9,人才观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转变,教育模式的改革,纵然任重道远,也当砥砺前行。

致敬: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若觉此文不错,请推送转载,举手之善,或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动力!


大道者至简


1,大的方向: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很多家长想方设法把学生送到城市接受良好教育。

2,应试教育和兴趣教育的问题,前者首先考虑就业,后者是培养世界级大师和栋梁的关键,我们的孩子都是平凡人,因此大家都选择前者,所以我国有许多的人才都被扼杀在了少儿时期。

3,解决办法:顶层设计。从幼儿园到大学培养培训一批懂得教育及管理的领导班子及师资队伍。加大全社会的宣传力度,让全民认知什么是高素质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