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醫藥:新冠疫苗研發追趕國際速度 或4月底臨床試驗


新京報訊(記者王卡拉)在復星醫藥舉行的2019年業績溝通會上,復星醫藥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以芳告訴新京報記者,隨著疫情全球蔓延,公司的呼吸機、救護車、移動CT、診斷試劑等疫情相關產品供不應求,但臨床試驗、海外業務、醫院業務、醫美業務受到一定負向影響,“疫苗研發正在追趕國際速度,盡力做到最快。”

談新冠疫苗

加速跟上國際腳步,盡力做到最快

3月15日,復星醫藥宣佈,控股子公司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復星醫藥產業”)獲德國BioNTech SE(以下簡稱“BioNTech”)許可,在中國獨家開發和商業化基於其專有mRNA技術平臺研發針對COVID-19的疫苗產品。

“要徹底戰勝新冠疫情,還是需要靠疫苗。”吳以芳透露,在此之前,公司已經與國家藥監局溝通,並獲得大力支持。4月底,BioNTech將開展全球臨床試驗,復星醫藥希望與BioNTech、BioNTech的國外合作方以及國家藥監局一起努力,讓mRNA疫苗開發進度跟上國際腳步。“至少不能落後,盡力把它做到最快。”

針對新冠疫苗開發有多種技術,包括mRNA、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等。吳以芳認為,在新冠疫苗研發過程中,與其說是互相賽跑,不如說是各方一起努力,不管是哪種技術,只要最終能戰勝病毒,就是對人類的貢獻。“疫苗研發過程容不得一點含糊,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須有絕對的保證。如果按常規的疫苗研發路徑,可能需要五年甚至更長時間。不過,為有效控制疫情,國家層面會加快審批。”

談疫情影響

部分產品供不應求,多領域受衝擊

疫情期間,復星醫藥加速推進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研製,並已通過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及歐盟CE認證;呼吸機、救護車、移動CT等疫情相關產品也都供不應求。與此同時,疫情卻對旗下醫院、非必須藥品的銷售、醫療美容、海外業務等造成一定衝擊。

“對於臨床試驗的影響,只是短期的。”吳以芳透露,復星醫藥正在和全球合作伙伴、CRO(合同研發組織)進行溝通,“我們將針對不同的臨床試驗採取不同的方法,首先保證原有入組患者的治療、有效隨訪等。”

由於復星醫藥採用的是比較開放的體系,且做了充分防範,整個供應鏈很安全。尤其是製藥方面,復星醫藥的主要原料藥大部分靠自產,即便是需要依賴供應商的情況,也至少有兩個供應商。“從中長期影響看,國家將加大對公衛體系的投入,對行業利好,企業需考慮如何讓自身發展戰略與時俱進。”吳以芳稱,疫情暴露出諸多短板,沒有線上能力的企業受到很大影響。未來,醫藥產業應該在互聯網、物聯網、5G技術上有很大的發展。

談新藥研發

超三分之二的研發投入用於創新藥

2019年,復星醫藥的研發投入為34.63億元,同比增長38.15%。截至報告期末,復星醫藥集團在研新藥、仿製藥、生物類似藥及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等項目264項,引進項目28項。“復星醫藥超過2/3的研發費用都用於創新藥。”吳以芳表示。

2019年,復星醫藥旗下的Gland Pharma共有15個仿製藥產品獲得美國食藥監局(FDA)上市批准。今年以來,Gland Pharma共2個產品申報進口註冊上市,4個產品申報進口註冊臨床試驗。其中的注射用右雷佐生,國內只有一家企業在生產。“這對於仿製藥是補強,我們關注的是高價值的業務,能給公司帶來長遠可發展的營利業務。因此,在戰略上,公司將持續發展有競爭力的仿製藥,而不是說什麼仿製藥都做。”吳以芳說。

吳以芳指出,中國的藥物研發水平與美國等研發巨頭相比,仍然有不小差距,包括基礎研究、研發供應鏈的完整性、研發上的沉澱等多個方面,企業要用開放的心態學習,加快追趕速度。“我相信,只要堅定地創新研發,追趕應該會很快,可以先在一些領域趕超,未來會百花齊放,這是我對行業未來的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