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龙能长多大?

用户4220436227361


越南因为其沙土和气候的特殊条件,造就了全球最大的火龙果生产基地,一年12个月,一月一茬。火龙果在越南众多水果中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不算最大,却是越南水果出口主力,支撑着越南水果出口市场80%的份额。

根据越南工贸部的数据,越南所产的火龙果中有80%的火龙果出口中国,而中国进口的火龙果之中越南火龙果占了99%以上,因此当地人经常说:“越南火龙果价格,中国人说了算”。

这个春节,中国人让越南果农赚满盘

(中国吃货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中国春节期间国内市场相当红火,越南的市场也紧随中国脚步,就在中国人都忙着庆祝团圆的时候,越南果农同样喜笑颜开,因为每年这个时间中国商人都会以绝对的高价买下当地所有火龙果。

中国人在2月份以每公斤2.2万越南盾(约合6元人民币)的价格大批收购火龙果,而当地火龙果正常价格在每公斤1.7万-2.1万越南盾(4.71元-5.82元)左右。

“中国商人用这个价格包下整个果园,是当地商人望尘莫及的,当地商人如果也出那么高的价格,就完全没有利润了。”当地农民说:就算每公斤要价2.5万-3万(6.93元-8.32元)越南盾的火龙果,都有中国人愿意买。 今年国内春节来的较晚,以往这个时候都是火龙果打折销售的时节,谁能想到今年是这个情况,往年从12月20日开始,火龙果的销量就会开始下降,因为国内的商人都不再进行大规模收购了,只是小规模的在国内进行贩售。”

虽说越南所产火龙果大部分出口中国,但是中国市场太过庞大,仍然有许多的空间待开发,而近年来国产火龙果开始起色,甚至开始挑战越南进口火龙果市场。

中国火龙果正面PK越南火龙果

中国火龙果采收季节为每年5月至11月份,基本与越南采收季节一致。越南工贸部亚太市场司近日表示,中国火龙果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为越南火龙果出口带来巨大挑战。

火龙果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热带水果,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据了解,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火龙果种植面积已达到3.6万公顷,这与越南种植面积基本相当。中国的火龙果种植地域中,广西种植面积最大,约为1.1万公顷,其次分别是广东、贵州、海南、云南、福建等省份,预计未来几年,种植面积和产量仍会继续增加。

尤其是是广西地区,许多大资本纷纷进入,涌现出一批优秀火龙果企业,如振企,润农,海南的北纬18°等等,这些企业注重火龙果采后处理,他们引入了很多先进设备,如分选,包装。而且相比越南火龙果更加注重品质的改良,在土壤,种植,口感等方面全面超越了越南火龙果。广西企业更是自发的组织了火龙果企业联盟,来维护市场的健康有序。

但是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广西火龙果由于成本过高,品牌缺失,所以导致经济效益普遍不高。因此,我们也希望在未来,能有一两家巨无霸出现,带领广西火龙果企业实现应有的经济收益。

目前中国国内火龙果霜冻威胁较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但是从品质来看,广西的火龙果新品种无论在品质风味、亦或成熟度和新鲜度方面,都要远远优于越南进口火龙果。

从去年开始,广西火龙果一经上市,越南主产区品相外观稍次的果品,基本都无人收购,导致当地整个产区果品价格被普遍拉低。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火龙果已经超越了越南火龙果,毕竟越南火龙果有着长久的积淀,国产火龙果由于大资本的投入,虽说有一定的优势,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火龙果前景可观,但仍需警惕

如今市场的风向标是消费者需求第一。消费者喜欢健康食品,火龙果这种含有花青素可抗衰老,排毒美白的果品,便越来越受欢迎;中国人喜欢红色,如今红心火龙果占据市场;因此国内火龙果市场需要更加精致新鲜的火龙果,来满足中高端市场的需求。

国内火龙果品种和越南不同,外观上看没有越南火龙果那么新鲜诱人,纵使是同一品种,由于中国和越南种植气候和环境不同,越南生产的火龙果表皮更厚实,外观新鲜、耐存储是越南火龙果最大的特点。

制约中国火龙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就是火龙果的采后保鲜和存储,一般中国生产的火龙果存储时间只有半个月,如果想延长时间,只能将果挂在纸条上保鲜,一旦采摘后很难完好保存,但这样无疑会影响下一批果的成熟时间和品质。

而从品质和口感上看,越南火龙果口味偏淡,含糖量和含水率都偏低,口感较差,季节变化大,主打国内低端市场,和国内火龙果价格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中国火龙果,品质好,口感甜,这就是中国火龙果的机会。

但是国内火龙果发展时间较短,种植面积却很大,产业量也很多,去年大家对于国内火龙果期望太高,火龙果的量虽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需求,但是口感品质并不稳定,因此市场反响并不理想,国内企业仍需警惕,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来维持健康的市场,火龙果这个前景可观的单品才能持续成长。




艺梦阿志


首先科普下什么是中国火龙。

东方蝾螈(学名:Cynops orientalis ),也叫中国火龙,为两栖动物蝾螈科的一种,其上皮呈黑色凸起,下皮呈橘红色,有黑色斑点。多数为观赏性蝾螈,因其含河豚素,禁止食用及喂食。其中躯体较小,泄殖腔孔隆起,孔裂缝长,内侧可看见明显的绒毛状突起的是雄蝾螈,而躯体较大,腹部肥大,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内侧没有突起的是雌蝾螈。该物种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可入药,泡酒,主治除湿止痒、清热止痛。

生活习性

东方蝾螈 ,主要栖息于山地池塘或水田等静水域,以及山溪流中流速较缓的水域。喜欢湿度大的环境。栖息於山地池塘或水田等静水域,以及山溪流中流速较缓的水域。主要以孑孓、水蚯蚓、 水蚤、面包虫、小鱼为食。行动缓慢,缺氧时经常把头伸出水面大口呼吸。

东方蝾螈,体长野生约为10厘米,人工饲养为6到8厘米,耳腺发达,眼部后方无红斑。外观虽与日本红腹蝾螈酷似,然而本种却为全长90毫米的小型种。即使变态为成体,体侧仍残留有侧线器官。蝾螈躯体较小, 泄殖腔孔隆起,孔裂缝长,内侧可看见明显的绒毛状突起的是雄蝾螈。躯体较大,腹部肥大,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内侧没有突起的是雌蝾螈。

东方蝾螈的体形小,头部扁平;躯干浑圆;尾部侧扁,尾梢钝圆。头顶平坦,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圆;鼻孔极近吻端;眼径约与吻等长或稍短;口裂恰在眼后角的下方,唇褶在口角处较为显着,掩盖下颌的后端;上下颌有细齿,犁骨齿二长斜行成“几”形,前端颇为接近,在二内鼻孔间的内侧会合,后端向两侧斜行;舌小而厚,卵圆形,前窄后宽,前后端粘连于口腔底,左右两侧游离;四肢较弱而长,贴体相向时,指趾端相重叠,达对方的常跖部位;指、趾略扁平而细长,末端较尖圆,基部无蹼;指4,其 序为3、2、4、1;趾5,其序为3、4、2、5、1,内侧指趾均短小。尾长,略短于全长的1/2,尾高在5-7毫米之间,背腹鳍褐较平直,在尾端会合而成圆钝的尾梢。肛孔为一短纵裂缝,雄性的裂缝长,沿肛壁内侧,有许多绒毛状突起,生殖季节肛部肥肿隆起颇显着;雌性裂缝短,内侧无突起,隆起不显着。皮肤较光滑,头、背的表面;腹面皮肤光滑,有横细沟纹,在浅色区可透视黄色的小腺体;劲侧耳后腺较平直而不明显;枕部略显“V”形隆起,咽起颈褶清晰,绕至耳后腺后端,背正中微有脊沟,但不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