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連續熔斷,經濟學家胡祖六如何看待未來的國際資本市場?

​當前,新冠疫情危機進入更為複雜的階段,國內疫情控制趨於穩定,但全球範圍內仍在加劇蔓延,國內面臨復工復產與控制境外輸入性病例的雙重壓力。同時,全球資本市場持續震盪,對於創業者來說,不確定性因素仍在增加。

疫情危機對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帶來哪些深層影響?對於中國經濟結構性升級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帶來哪些挑戰?創業者如何看待最近的全球資本市場震盪?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經濟學家、湖畔授課老師、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博士。


湖畔大學:最初世界衛生組織把“新冠疫情”定義為“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PHEIC),現在又定義為“大流行病” (pandemic),這對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帶來多大影響?主要影響在哪些方面?

胡祖六:這次突發的新冠疫情(Covid-19)是一場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直接對人民的健康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威脅。隨著病毒疫情的擴散演變,一般公眾和投資者產生了嚴重的心理不安和恐慌情緒。疫情重災區從中國(尤其是湖北省)蔓延至韓國和日本等東亞近鄰,以及歐洲,中東和美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迄至目前,情勢依然非常嚴峻,對於中國和全球經濟在短期與中長期都有不容低估的破壞性影響。


新冠疫情發生後,首當其衝的是餐飲,零售,娛樂,觀光旅遊,航空酒店等大部分服務業。大部分餐飲店鋪被迫關門,航班紛紛取消,酒店空房率飆升,社會零售額一落千丈。禍不單行,對於許多餐飲零售企業來說,春節長假通常是全年生意的旺季,疫情及疫情發生的時間都是災難性的。

其次是加工製造業。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假期被迫延長,車輛人員交通旅行的嚴控管制,原材料、零部件等物流瓶頸堵塞,導致許多工業企業復工延遲,產能嚴重不足。

除了生產與供應側的負面影響,疫情造成了公眾的不安全感,信心的下降和失業率的攀升,因而居民的私人消費與企業投資支出的意願也相應降低。因此,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拖累也包含了對需求側的負面影響。

美股連續熔斷,經濟學家胡祖六如何看待未來的國際資本市場?


據Bloomberg(注:彭博有限合夥企業:全球商業、金融信息和財經資訊提供商)分析,新冠疫情的直接與間接經濟成本預計為2.7萬億美元。

作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影響舉足輕重。中國打噴嚏,世界經濟就可能傷風。


中國是全球製造業一號大國,佔全球製造業的27%,是美國、日本和韓國之和。新冠疫情至少在短期重創了中國製造業,財新PMI指數從一月份的51.8 跌到二月份的 26.5——歷史最低紀錄,對全球供應鏈影響很大。從全球經濟看,美國也視新冠疫情為拖累經濟的最大風險,美聯儲在沒有召開FOMC(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例會之際就決然減息50基點。

工合組織( OECD)把2020年世界GDP 增長預測從2.9% 減到了 2.4% ,為2008-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並警告增長率還可能進一步掉到1.5%,高盛集團預計2020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負。

湖畔大學:這次疫情對宏觀經濟產生的影響是短期的,還是中長期的?企業的戰略應做什麼相應調整?

胡祖六:在正常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如果新冠疫情能夠像2003年爆發的非典疫情(SARS)或其它季節性流感一樣,在未來氣溫趨升的五六月份,能夠得到有效抑制,那麼它對經濟的影響將集中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雖然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在2020年度全年的增長有嚴重的負面影響,但影響主要是短期的,對於中長期的經濟景氣不會有持久的影響。

然而,如果參照二戰後公認的國際標準與通行慣例,當前的國際環境並不正常。近年來民族主義,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勢力在歐美日益高漲,相互交織,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反全球化逆流。英國脫歐,美國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發動了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和科技戰,就是這個不正常時代的典型標誌。

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和科技戰,給中國企業和跨國公司的中長期經營造成了高昂的關稅與投資成本,和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值得密切關注的是,全球供應鏈在過去一兩年裡已經開始出現了從中國逐漸外移的跡象,流向越南、印尼、印度、東歐、墨西哥等國家。

從跨國公司董事會風險決策的角度出發,這場新冠疫情再次“證明”了供應鏈過於集中的風險。所以,新冠疫情將迫使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著手供應鏈佈局的全球分散化。從就業、稅收、技術升級和生產率提升等多維度衡量,新冠疫情導致的外資撤資與供應鏈外移的風險,在中長期對中國經濟有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湖畔大學:進出口型企業、有全球化業務的企業接下來應該要特別注意什麼?

胡祖六:新冠疫情為中國進出口企業和有全球業務佈局的中國企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今年1至2月,中國出口減少了17.2%,進口減少了4%,疫情讓已經受到貿易戰打擊的外貿雪上加霜。

首先,這些企業在疫情中必須展現強大的危機處置能力。當務之急是確保境內和全球員工的安全與健康。

其次,確保業務的連續性與穩定性(business continuity and stability),從人員安排、運營流程、技術支持系統等方面儘量減少疫情對業務的干擾與衝擊,提高抗風險能力與風險管理能力。


第三,通過建設強大可靠的企業數據信息管理系統,對訂單、現金流、產量、庫存等實現更加精細化的快速監測和分析,增加企業信息靈敏度和決策靈活性。

第四,最重要的一點是,在疫情階段必須有長遠眼光,高度重視維護客戶關係,加強與全球客戶和業務夥伴的溝通和信息分享,及時預見並減少客戶的擔心,化危為機,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形象,增加全球客戶的信任度,忠誠與粘性。


美股連續熔斷,經濟學家胡祖六如何看待未來的國際資本市場?


湖畔大學:此次疫情期對線下服務業帶來的衝擊最大,中國正處在一個服務業比例不斷提升的階段,對中國的經濟結構升級帶來哪些影響?


胡祖六: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必經階段是服務業附加值在GDP中的比例不斷上升,服務業就業人數在勞動總人口中的比例不斷上升。現在,服務業佔中國經濟的比重已經達到了56%, 但是大頭還是傳統的線下服務業,而新冠疫情對線下服務業的衝擊最大。

但同時,疫情客觀上刺激了網上消費與服務的活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網上訂餐,無接觸送餐送貨服務,數字傳媒娛樂,遠程教育等等。如同2003年的“非典”疫情,新冠疫情可能加速改變中國消費者的行為與生活方式,數字化更加深入人心,滲透到服務業的各個子產業。

我預計,新冠疫情將加速新零售大趨勢,越來越多的傳統2C甚至2B 的服務企業將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通過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AI、區塊鏈等為消費者打造無縫線上線下鏈接,高質量高效率的O2O服務模式。

湖畔大學:中國處在人均GDP1萬美元往3萬美元發展的開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關鍵的要素是什麼?此次疫情危機對這一發展階段帶來什麼影響?

胡祖六:中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後,能否繼續保持經濟活力,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仍是一個尖銳的挑戰。

經濟學前沿理論與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都表明了勞動生產率的持續上升是邁入高收入國家的關鍵。歸根結底,生產率取決於人力資本的數量與質量——勞動力隊伍的年齡構成、教育程度、技能水平與健康素質等。同時,此次疫情危機應對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也體現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所面臨的挑戰。

如同我之前曾反覆強調的那樣,實現真正的法治體系,建立透明的、公平競爭的市場化經濟制度,提高人力資本(教育與健康)的素質,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是確保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攬子必有條件。

湖畔大學:落到企業的應對上,之前訪談的時候,您特別提到企業要加大IP研發投入,立足技術創新驅動。此次疫情危機,您對這一問題有什麼新思考?

胡祖六:展望未來,無論是全球化,還是逆全球化,中國企業的競爭與生存發展之道為技術創新。中國企業多年來憑藉勞動力優勢在國內外市場打價格戰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Made in China 將不再是廉價的代名詞, 而是質量、創新、服務與品牌的象徵。

美股連續熔斷,經濟學家胡祖六如何看待未來的國際資本市場?


繼貿易戰和科技戰後,新冠疫情進一步加劇了中美經濟脫鉤的風險。只有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身IP擁有量,中國企業今後才能自主和可持續地發展。

湖畔大學:面對未來的三個背景——逆全球化、數字化帶來的科技革命、不確定性危機,對企業生存能力提出了哪些要求?此次疫情應對過程中企業的哪些表現讓您印象深刻?

胡祖六:面對不確定性急劇變化的時代,只有適者方能生存。良好健全的組織基因,追求創新的文化,出色的團隊,一流的應變能力與執行力,是所有生存能力強的企業必須具備的特質。

讓我感到特別欣慰的是,這次疫情發生後,中國許多民營企業和創業者展現了責任感與公益愛心,自發利用各自的業務網絡資源,積極支援武漢及全國抗疫,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總體而言,中國企業在這場嚴峻的疫情中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可嘉。

湖畔大學:您經歷過2003年非典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在企業應對上有什麼好的地方可以借鑑?

胡祖六:2003年非典危機對服務業和製造業的打擊遠不如這次新冠疫情這樣嚴重。也許那時中國經濟的塊頭不如今天這麼大和令人矚目,也許那時社交媒體不如今天這樣普及發達,我記得2003年非典期間,並沒有出現新冠疫情爆發後帶來的恐慌。非典危機一過,中國經濟V型強勁反彈,以至於當年下半年就面臨經濟過熱問題。

為了應對新冠疫情,穩定恢復經濟,中國央行較早地降息,放寬貨幣政策,各項出臺的財政舉措累積達到了GDP的1.2%。


但是,今天的經濟結構和國際環境已經與2003年大不相同。企業不應該期望經濟出現V型復甦,而是應該堅毅、耐心、沉穩,利用一個淡季打練基本功,重新梳理產品結構、業務模式、團隊建設和風險管理架構等,並積極佈局加快研發創新,為中長期發展聚斂力量,敦實基礎。

湖畔大學:最近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尤其是最近美股連續出現熔斷等現象,怎麼分析當前及未來一年的國際資本市場形勢?這種形勢之下,中國的創業企業要如何應對?

胡祖六:這次疫情在全球範圍的傳播遠超過當年的SARS,波及了所有最重要的經濟體——中國、美國、日本,歐洲及北半球的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引起了世界性的恐慌。疫情不僅衝擊了國內經濟,而且影響了全球供應鏈,並通過貿易、旅遊等領域影響了世界經濟。隨著疫情的全球擴散,各國先後採取的行動又直接或間接對經濟活動造成了危害。


總之,在疫情肆虐之際,全球經濟前景迅速惡化,美國、日本和歐洲發生同步性衰退的風險急劇上升。投資者對央行減息等刺激政策的效果仍在觀望。這是近來全球股市、債市及以原油為代表的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場慘遭拋售壓力的根本原因。

資本市場的惡化與低迷,對於中國創業者的外部融資會不可避免地帶來陰影。創業者應該做好思想準備,在商業模式上避免燒錢模式,只靠盲目燒錢來獲取用戶、擴大市場份額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另外要注重改善成本控制與現金流管理,避免資金鍊斷裂。最後,與聲譽良好、具有長線眼光的投資機構建立深厚的夥伴關係,以保證在企業發展的關鍵階段能夠獲得穩定的資本支持。

湖畔大學: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當前如果給創業者提三個建議,您會怎麼建議?

胡祖六:首先,CEO們應該檢討改進個人的生活方式與衛生習慣,重視鍛鍊,增強身體免疫力。身體健康就是財富,就是競爭力。

其次,這次新冠疫情在得到成功控制後,世界還會出現其它“黑天鵝事件”。CEO們不要把今日的常態簡單直接外推,而是要認識到變化才是常態,做好思想準備,隨時靈敏反應,有效應對駕馭各種可能的急劇變化——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自然災害頻發,公共衛生疫情,地緣政治風險,顛覆性技術範式的出現等等。

美股連續熔斷,經濟學家胡祖六如何看待未來的國際資本市場?


最後,在社交媒體連番轟炸,各種假新聞、壞消息讓人寢食難安的時候,建議平日忙碌的CEO們學會偶爾切斷鏈接( disconnect), 哪怕是短暫片刻也好,抽暇靜坐,讀書,冥思,保持心態寧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